
正所谓欲望是一切的原动力,每一个宅男都有一个关于女仆的痴心妄想,所以在一大波宅男前辈的努力下,今天你已经可以用不超过月薪的钞票,将性感又实用的16岁妙龄“女仆”带回家。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用她来讨好老妈、老婆和女友,并完全不用担心影响家庭和谐。当然,请不要奢望太多,毕竟她已经足够帮你解决生存环境的问题。但如果你一定坚持要把她带上床的话,谁又能反对呢?我们只想对你说:Just do it!
1997年,扫地机器人(当时名叫自动化吸尘系统)首次亮相于BBC《未来世界》节目,但直到4年后伊莱克斯才首次将这一概念品商业化,并将其命名为“Trilobite(三叶虫)”。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玩意都是土豪们的宠物,因为当时差不多你得付出今天京城一平米的房价才能拥有一台。所以,即便机械女仆的智商和功能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太多提升,但看在今天其售价和身材的份儿上,咱仍得感谢众多宅男前辈(尤其是国内厂商)的贡献。
此次我们拿到的就是目前国内新兴品牌Cicoos的一款中端产品S1。和几乎所有扫地机器人一样,其工作原理不外乎通过刷扫、吸相结合,先将机器边缘的灰尘扫至吸入口附近,再通过电动机的高速旋转,在主机内形成真空,利用由此产生的高速气流,从吸入口将脏物吸入内置的集尘盒。具体来讲,Cicoos S1扫地机器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点来讲。
移动系统:采用了家用吸尘机器人中常见的“三轮”结构,即一个万向前轮和两个驱动后轮,可以充分保证转向灵活和移动的平稳性。其移动速度大约在20cm/s至25cm/s之间。此外,它还可以轻松爬上约15度的斜坡,对木地板和地砖环境自然不在话下,但不适用于一定厚度的地毯上。
巡航系统:机器预设有沿壁巡航、椭圆形巡航、Z字折线巡航和随机自走四种模式。多数情况下,机器行走模式是随机 椭圆 沿壁 椭圆 Z字 椭圆 随机循环进行。
此外,我们实测S1运行噪音基本不超过Cicoos官方宣称的65dB,还算满意。
扫尘系统:前置左右两侧各一个六角毛刷,通过对向式高速旋转,将灰尘和其他脏物卷至吸入口附近。而且这种六角毛刷的设计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毛发缠绕。另外,机器底部还有一块可拆卸的除尘纸座,安装好除尘纸,还可以让机器在扫地的同时擦擦地板。
吸尘系统:扫地机器人的吸力并无法与传统吸尘器比较,吸尘系统的功率大致在20W至40W之间。对应体积较小的灰尘、纸片、毛发、沙土和细小的螺丝还能胜任,但如果是硬币就基本无解了。
感应系统:S1机身前部和左右两侧共设计有3个防跌落感应器,主要是防止运行中从楼梯跌落。不过根据地板颜色深度,运行前需要手动调节各感应器对应的刻度推钮。值得一提的是,S1的身高只有70mm,低于同类产品平均高度,床底和沙发下的集尘是跑不掉了。
电池系统:S1内置充电式镍氢电池1500mA,实测完全充电大致需要6小时左右,工作续航约在80至100分钟。另外它随机附带有一个充电底座,S1支持电量不足15%时自动返回充电和预设每24小时自动清扫并返回充电等功能。
实际测试发现,和我们此前接触过的iRobot等产品一样,目前包括S1在内的扫地机器人在实际的路径规划和清扫模式的选择上,还远远谈不上“智能”二字,其行走路径的覆盖范围不超过85%。不过,相比其它人工清扫而言,扫地机器人在面对集尘和毛发方面确实优势明显(试过才发现原来看似干净的家中居然隐藏有那么多“房客”)。使用S1清扫一间100平米的三居室大致需要耗费70至80分钟,虽然耗时但的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劳力(宅男们又可以偷懒了)。何况官方标称即使每天使用,S1每月耗电也仅为0.6度。
文=田东 图=杜梓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