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Class 全球首试奔驰新E级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4-30 17:42
  记得在1995年W210刚刚面世的时候,关于“四眼”设计的争论就很热闹,尽管W210车身曲线依然平板,只是车头用上四盏圆灯,但对一贯偏于保守的奔驰车厂来说,也是个罕有的破例。到了2002年的W211,车身线条变得圆润而富有肌肉感,“四眼”设计也已经深入民心。这代E级车,最大的进步是满车的电控设备,以崭新的By-Wire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机械组合。以当时汽车标准来看,与首次出现的四圆灯设计一样,都是非常冒险的探索,不过随后的事实证明奔驰还是成功了。

  现在再来看即将退役的W211 E级车,你会更加佩服奔驰设计师的高瞻远瞩。我经常和朋友说,E级车的设计语言,需要用“发酵”式的眼光去欣赏。或许第一眼的感觉并不怎么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觉得它越来越顺眼。更有意思的是,时间越久,你越会发现,那些当初显得有些奇怪的线条或设计元素已经渐渐在马路上“遍地开花”、流行了起来。现在到了W211该退役的年龄,我们仍可以用“时尚”“精致”等词语来形容这部车。日内瓦车展期间,我采访了E级车的项目负责人Michael Kramer先生(他也是C级车的项目负责人),问了一个关于设计的问题。Michael Kramer先生说:“设计E级车的眼光,我们是放在今后好几年的。也就是说,需要预知和引领今后设计潮流,这样才能保证E级车在整个生命周期都充满魅力、不过时。”

  这是我意料之中的答案,记得一年多前,我参加C级车的全球首试,采访设计师时也问到类似的问题:“C级车的设计风格是否受到外部环境,或者客户意见的影响呢?”答案是:“绝不,我们的设计只是按照自己的风格来行事。好的设计需要有前瞻性和独特的性格,还要包含奔驰的独有语言,这些只能掌握在我们手里。”

  显然,E级车和C级车一样,性格上都带有一点“骄傲”,不太在乎别人对它的评价,因为它已经习惯了去引领潮流,创立一个示范性的“标杆”。对了,还要告诉大家,Michael Kramer先生还是奔驰历史上最年轻的设计项目总监,他的年龄和E级车目标客户是一致的,在新车上我们读到的那份固执和勇气,正是E级车和它的主人们最大的共鸣。

  被边缘化的V6

  参观完E级车在日内瓦举办的欧洲首展后,我们随即转飞到西班牙马德里参与新车的全球首试活动。

  试车日,虽然试车活动安排在当地时间9点才开始,我特地提前来到酒店大堂领取钥匙,但还是晚了一步——高级型号早已被抢光,只剩下最便宜的手挡E200 CGI孤零零地呆在那里等待“认领”。不过这正合我口味,试驾一部最廉价的新E级,可以避免豪华配置引致的麻痹,或许能更切实地感受新车最真实、本质的一面。

  可能读者已留意到,我拿到的这部E200 CGI和旧款相比,名字后缀上有“K”和“CGI”的差别。K,是机械增压的意思,而CGI则代表新发动机采用了燃油直喷及涡轮增压两种技术。

  E200K是上代E级车的入门型号,配备1.8升直列4缸机械增压发动机。当时大家普遍对E200K这台发动机评价不高,认为其运转起来不够安静细腻,显得不够高级,而且机械增压损耗了宝贵的低扭,也不利油耗表现。来自中国市场的意见也很有代表性,大家认为以E级车的档次,4缸机有些不够高级,起码都得从6缸起步。所以七代E级车,在中国市场的主力车型全是配备V6发动机的型号,包括E230、E280等等。

  但在新E级车的发动机清单中(汽油型号),我们已经看不到以前的主流机器E230和E280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E200 CGI及E250 CGI。E250 CGI再往上就是V6的E350及V8的E500了。

  我的感觉是,新一代E级车希望把V6发动机边缘化,以4缸发动机作为主力型号。从这两台发动机的性能数据上也能证实这一点,E200 CGI的最大功率和以前的E200K是相同的184hp,扭力也有较接近的成绩。非常巧合的是,E250 CGI和以前的E230也拥有相同的204hp最大功率,而E250 CGI的峰值扭力达310Nm,这个成绩又超越了E280的299.8Nm。加速性能方面,E250 CGI只需7.7秒(E200 CGI为8.7秒)就能完成破百冲刺。这个成绩又介于E230和E280的9.1秒及7.3秒之间,奔驰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用E250 CGI取代原来的E230和E280。

  请放下对4缸机的偏见

  感到失望吗?可以理解,若4缸机和6缸机在拼极限,就像两个肺活量不同的人在合唱《青藏高原》,气量大的理论上肯定是要从容一点。不过,从数据上看,新的两台4缸发动机都非常优秀,我不怀疑动力是否够用,惟一担心的是是否会降低新车的高级感。

  试车路线先要穿过马德里的市区,驾驶这台配备6前速手动变速器的E200CGI,感觉轻松畅快,如果和以前的E200K相比(自动挡型),像是卸下了一身的赘肉。转向手感轻了,油门反应灵敏了,特别是低扭响应比老款好了很多。以前的机械增压机器慢速时像是受了浑身的束缚,像个老头似的总提不起劲,需要越过2500rpm后才回过神来。而新发动机则被施了“回春术”,踩油门后获得的反应,就像按下我那部尼康旗舰相机D3快门一样爽快直接。

  所以,哪怕是功率最小的E级车,都能从容不迫地应付城市拥挤的交通。进入高速公路,我尝试拉高转速,一如涡轮增压发动机高转精神的特性,187hp的最大功率得到非常充分地发挥,发动机的动力宽容度很大,从2000转到5500转都能提供流畅的动力,综合性能表现远胜旧款E200K,转速升降效率甚至比6缸的E230更爽朗。

  稍后我换了一部E250CGI,配备了5前速自动变速器,这款车应该就是中国市场的主力。驾驶感觉和E200 CGI非常类似,但发动机中段加速多了几分狠劲,眨眼功夫就能窜到接近200km/h的速度。只是自动变速器反应不可避免的不够手挡直接,起步时需要更深的油门配合。要特别说明的是,E200 CGI和E250 CGI使用的是相同的1.8升发动机,后者采用增压值更大的电脑程序,功率扭力一齐水涨船高,但整体性格是一样的。

  以前我们经常说的,所谓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输出不够连贯等问题,已经可以彻底抛在脑后,任凭我反复细品整段加速过程,实在很难找到一个明显发力拐点了。或许是时候放下对4缸发动机的偏见了,大众的明星发动机2.0TFSI已经迷倒全世界,而奔驰这台1.8T更是从平顺度和流畅度方面把4缸发动机带到一个全新高度。和V6发动机最大的差异,我只能从声音方面找到可以投诉的地方——声线显得不够雄厚,噪音虽不会比V6大,但会带有一些奇怪的频率,听起来有些不舒服。

  令人敬佩的坚持

  就像欧洲的老牌时装品牌一样,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设计主题:上一代E级车设计主题是创新和电子化;这一代则随厂方近年主流意识——充分展示先进、安全的设备和环保概念。大举扶持4缸发动机、全方位应用涡轮增压技术,不用说就是出于节能环保的考虑。新一代E级车,整体油耗水平比上一代大幅度降低,以E250CGI为例,其最大扭力和现在的V6发动机相比增长了26%,但燃油效率却进步了20%之多。毫无疑问,新E级车起码在节能降耗方面再一次确立了一个全新标准。

  中国的客户很快就能见到新E级车,最值得期待的国产版本也将于明年中和大家见面,而且还是独一无二的加长版。和宝马5系和A6都不同,加长的E级车是早就有历史的,还记得去年5月刊《经典车进化专题》里面那部1976年的W123加长E级车吗?是的,和对手相比,E级车向来都把为乘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乘坐空间作为最大的坚持。就和宝马始终把劲使在操控乐趣上,这些不随风摇摆的坚持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旧款E级车是我的老朋友了,我还曾驾驶它参与“巴黎—北京”的长途旅行。但如果讲舒适,新车比旧款进步了一大截——悬挂比以前舒服、车厢比以前安静、操控也比以前轻松,在综合乘坐指标方面可以很轻松地就把5系和A6比下去。在运动化潮流铺天盖地的今天,我很高兴还可以坐在一部如此舒服的中型房车里面,新E级车的气压悬挂几乎可以烫平公路上的所有皱褶,而且相当低调,通过减速带时也不像宝马5系那样,会用“砰砰”的声音提醒我悬挂在卖力工作。

  驾驶新车高速巡航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新车风阻系数低至0.25Cd,是所有对手中最低的,这不单单意味着高速行车时漏进车厢的风声微乎其微,而且每百公里还能节省0.25升燃料呢!采访时设计师告诉过我,新车从多方面为减少驾驶者疲劳作出努力,包括人机工程方面的改良,还有提升舒适度等等。我一时半会找不出这些改良具体在什么地方,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试车,行走了市区、高速以及山区道路,我依然精力充沛。驾车那么久身体没有任何一处酸痛,足以说明这些努力已在起作用了。

  坚持造就“E标准“

  环顾新E级车的车厢,你会发现其整体风格渗入了Fascination概念车的灵感,同时也隐约看到了不少C级车的影子。上代E级车无论是车厢还是外形设计,都使用了大量圆滑曲线,务求产生一种优雅柔美的感觉。新车则来了个大转变,线条变得笔直,圆灯变成锋利的方型,车身曲面变成果断的折面,内饰也是直来直去的线条。Michael Kramer先生是这样解释这种变化的:“直线条有精确、严谨、可靠、具安全感的暗示意味,这更符合E级车的性格,也符合奔驰作为德国品牌汽车所强调的高品质特性。”

  优雅柔美也好,精确可靠也罢,我们也不必去争论哪种风格更好。因为无论风格如何,身为汽车界中最有历史的品牌,奔驰DNA是永不会改变的,这就是基础,也是底线,一切的创新都只能源于此。哪怕所有零件都是新的,风格多么的颠覆,而你总能找到一些熟悉的基因,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部奔驰、这是一部E级车。留意到新车后翼子板上那道外抛折线吗?放在其它汽车上,这或许只是可有可无的一笔,但放在E级车上,却成了历史的痕迹和对前辈的尊重——这个设计曾出现在1953年的第一代E级车W120上。

  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坚持外,更多的坚持是需要我们去体会的,例如舒适和安全。前文我已经详细介绍了新车有多么的舒适,现在我想告诉大家,新E级车在安全性方面的成就,再一次为同级车型树立了一个全新高度的“E标准”。

  哪怕是4缸发动机,高速下都显得从容不迫,果然有大家风范。我在厂家提供的新闻稿第一段就看到这样的词:“all-round safety”。意思是要令新车变成一部全方位安全的中型豪华轿车,这种追求顶级安全水平的坚持,正是奔驰一贯的造车哲学。这部历史上最安全的E级车,主被动安全设备以及行人保护装置的先进程度,都远远抛开对手。(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这些高科技系统的信息,请留意试车文章后的专题介绍)。

  说新一代E级车是同级车中最优秀的,可能有人会不服气,或许还会批评新车在操控乐趣上依然不如宝马。确实,在两天的试车过程中,我没有产生任何驾驶上的刺激感,哪怕是车子跑在山路上,速度一点都不低的情况下。在下车后搜遍脑袋里留下的好印象,也实在难以找到有关驾驶乐趣方面的。一位同行的前辈试车后说:“奔驰就是奔驰,一直在走自己的路”。是啊,奔驰最值得大家佩服的地方,就是在认真地做好自己,无须刻意去创立标准。只要功力足够深厚,一个看似随意的设计,例如奔驰发明的后视镜转向灯,也能成为被模仿的对象。这次的新E级车,究竟把同级车的标准又提升了多少?现在再来回答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心中有数了吧。

  文、摄:袁启聪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