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那块“发光的石头”——列支敦士登公国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05-05 15:53
  意大利以北都是阿尔卑斯山脉,经过很多地区,最高山峰都在瑞士境内,如少女峰、和尚峰。平均海拔超过350米。进入瑞士后有一段山路到列支敦士登的首都瓦度兹,在经过山谷时,耳朵嗡嗡作响,有点像飞机起飞时耳边的轰鸣。

  列支敦士登是瑞士东边的一个安静小国,一个很小的侯国。它的总面积才160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首都是瓦度兹(Vaduz),外分15个农村,与临国只以一座桥为界。本国缺乏天然资源,以度假休闲、集邮为主,工业发达,盛产白色大理石,可以用来盖房子。大理石的房子就像一个发光的石头,列支敦士登用德语翻译过来就是“发光的石头”。列支敦士登国家的历史很短,人口的种族分布非常单纯,有86%是属于日耳曼民族分支的阿勒曼尼人,其次是意大利人与土耳其人,语言以德语为主。由于小国寡民,没有参与二次世界大战,没受到战争的创伤,所以经济发展较快,福利比瑞士好。它依附瑞士,发行的货币是瑞士法郎(瑞郎比欧元小),人均收入也与瑞士接近,约3万元/年。他们现在还保有自己的国王。

  嵌在山上的国王城堡是古罗马时代盖起来的,很抢眼、很古老。山下的一条步行街却显得十分现代,街边有咖啡馆兼中餐馆。这个中餐馆跟它的国家一样很袖珍,藏在咖啡馆的里面,与国内的盒饭店类似。外面的咖啡座倒是相对较多,闹中呈静,看起来雅致得很。

  正街上有市政厅、一间小小的邮局和一些小商店。有中国游客从邮局的营业员手里接过一张明信片,一问说是不要钱,白送的。哗!一团人都挤了过去摊开手掌索要。那胖胖墩墩的营业员一见人多,立马说:NO,N O!(不要这样!)但见窗外还是人挤人,没人排队,手摇晃个没完。嘭!一怒之下干脆把窗门给关上了。导游过来告诉我们,老外就是这样子,他们要是看见你们不排好队瞎挤的话,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会关掉门,进屋喝咖啡。尤其是我们出国退税时,一定要自觉排好队。曾经有两个中国旅行团同时抵达海关退税,近百人拥挤的场面,海关人员一见,也是关门回屋喝咖啡去了。海关人员不给盖章,人们就拿不到钱,所以你想尽快从他们那里办成事,只能乖乖地排好队。导游直到维持好外面的秩序,让游客排好两队,才去像哄孩子般地把他们哄出来。

  或许是这个欧洲袖珍小国之一的列支敦士登国太小了,所以本国没有监狱。一般人犯了错就在家关上几天,如果犯了严重的错或犯了法,就送到邻国瑞士或者奥地利的监狱去坐牢。他们向这两个国家租监牢,因为租远比比单独盖一座要来得便宜。由于本国不设监狱,当地的警察也不多见。只有到旅游旺季,举行大型活动时才会临时请警察来维持秩序、保障安全。

  自从1923年委托瑞士帮忙处理外交以后,两国关系日益密切,其交通往来更不需要特别的检查。如果公民要乘坐国际航班,一般就从瑞士的苏黎世出发,与我国航班一样,到其他地点可以转机。他们出国很方便,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手续繁琐。尽管这个小国把外交、国防都交给瑞士代办,但他们也不是什么都听瑞士的,反而边境上还会经常出现一些矛盾,搞不好他们还会投诉瑞士警察。比如在高速公路上,瑞士的车超速开进列支敦士登的国土时,他们就会投诉两国相隔太近了(只隔了一条老莱茵河)。任何时侯他们都会在那座桥上竖起他们各自的国旗,以此来表示对自己国土的那一份在意。民间还流传着关于列支敦士登边境的传说——

  古时候两国并没有国界,两边的人经常会发生纠纷。传说有一个在山上砍树的樵夫,力大无穷。为了解决两国的纠纷,他举起了一块400多公斤重的石头,连续走了两个星期,2730多步,到他实在走不动的地方,把石头一墩下来就变成了一座桥。这桥自然成了两国认可的边境。

  一辆无轨的城市列车开过来了,像彩色电动玩具那样好看。真想跳上去环城一周,看看这个小侯国到底有多小。据说当地人坐公交车没人现买车票,都是提前买好,把单程票放进去打卡,可以是一天的,一周的或一月的,人们都很自觉,便于查票,查到罚款。这点跟在新加坡旅游是一样的。

  可惜时间不允许,我们只能跳上来时乘坐的大巴,将头转去调来地细看来时还没看清、没看懂的那座两国为界的界桥。只见桥的两头和侧面有两国的国旗迎风招展。车窗外慢慢后退的界桥与飞舞的国旗构成的异国风景,展现给世人的,是诺大的历史重任和神圣的外交使命。

  车向东驶出去,就是奥地利……

  榭子/文、图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