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西湖影像”点评之十大杭州影视现象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西湖影像,电影,电视剧,杭州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17 09:03
[编者按]
2013“西湖影像”点评是由杭州市西湖影像促进会、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综艺报》共同举办的年度影视作品及杭州影视现象点评活动。本次活动并非单向度的市场总结,主要希望突出以下评选标准:
艺术性:影视艺术源于生活,又丰富和升华了生活。“更好”的影视应是传达生活价值的艺术,也是为大众服务的艺术,它更能深入大众的心灵。
引领性:影视同时代表着观众的价值观。没有一定量的观众的价值认同,就没有影视。“更好”的影视应能引起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共鸣,更应引领大众观影素养的提升。培育观众,就是培育影视。
影响性:近年来,中国影像、杭产影视的崛起为中国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作出了极大贡献。“更好”的影视应是传播文化的载体,通过作品的影响力向观众传递一座城市或一种文明的特色、品位。
持续性:“好”的影视与“好看”的影视并不矛盾。“好”的影视不一定非得让观念趋之若鹜、一票难求,但也必须保证得到一定观众群和市场的认可,确保影视产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综合考虑以上指标,结合影视专家、媒体人士和观众投票,本次活动产生“杭州十大影视现象”榜单和“十大影视”榜单(电影和电视剧各5部),并邀请专家组成员撰写评语,以探析上榜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现象1:佳作泉涌兼容文艺商业
关键词:电视剧
简介:2013年杭产电视剧成功登陆各大卫视电视屏幕,其中《大明按察使》、《全家福》、《推拿》、《新施公案》《棋逢对手》等电视剧在央视播出。在第29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评选中, 《国家命运》、《焦裕禄》获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二) 》、《东方》获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全家福》获长篇电视剧三等奖。《隋唐英雄》创下“ 史上最长电视剧” 、“ 黄金档播出期最长”、“贺岁市场收视之最”等纪录。《隋唐演义》获得“白玉兰奖”包括网络观众票选最受关注电视剧、网络观众票选最具实力导演、网络观众票选最具人气男演员和网络观众票选最具人气女演员等四项大奖。可以说,杭产电视剧已经走上了一条量质并举,叫好又叫座的发展道路,既俘获了观众又赢得了市场。
点评:2013年,说杭产电视剧“井喷”可能有人会认为有点儿夸张,但用“泉涌”来形容显然是不够的。“叫好又叫座”,这样的评论也对,但总觉得有点俗套。我们想说:杭州的影像创造就像西湖——这人类遗产,它是文化景观,它既具人文精神又是风景如画,所以,广受追捧。
现象2:影视平台完善产业生态
关键词:平台
简介:2013年4月,杭州市西湖影像促进会正式揭牌成立,著名导演侯孝贤任名誉会长。促进会旨在建立杭州地方性的民间影像创作、展示、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影视资源整合,促进杭州影像行业品牌提升、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5月,浙江大学与海宁市共建的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在杭州成立。8月,西湖青年编剧联盟成立,流潋紫任首任会长。11月,东海电影集团正式挂牌成立,将进一步加强浙江省上游电影制作的力量,形成电影制、发、放和影视新业态全产业链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各种组织平台的相继建立,完善了杭州影视产业发展的生态链条,对杭州影视进一步凝聚和整合相关资源、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点评:在城市的文化生态中,影像绿洲能清除视听雾霾。建构城市影像产业链就是建构城市文化生态链。有这样的顶层设计,我们就知道,应该如何加强长板,如何补充短板。这就是生态平衡。
现象3:产业园区聚合集群效应
关键词:集群
简介: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秀美绿地上,西溪创意产业园集聚了麦家、余华、程蔚东、邹静之、刘恒等国内知名的文学影视编剧力量,也吸引了“国内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国内最大纪录片库制作公司”长城影视、“全国精品电视剧制作商”南广影视、“省内最大电影发行公司”浙江省电影有限公司等近30家国内知名影视企业。创意园影视剧年产量高达1528集,占杭州市出品总量的72%以上,占浙江省的55%以上。2013年1-10月创意园实现总产值8.5亿元。目前,已形成以剧本创作、影视拍摄及制作、电影发行、院线放映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布局。“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影视出口为导向的国家级产业园区。2013年以来,基地成功引进具备影视制作和产品出口资质的影视企业144家,至9月底已实现营业收入近12亿元。下一步,杭州将进一步推进影视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壮大完善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提升杭州影视产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
点评:影像产业园区是“马太效应”高发区。越是大腕云集大腕越是云集。这也是此消彼张的优质资源转移与重新配置。这是城市竞争力的比拼,也是城市行业发展前景与文化气场的角逐。影像大腕提供给城市的越多,证明城市提供给他们的更多。
现象4:资本运作助推产业发力
关键词:资本
简介:2013年7月,“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收购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交易金额16.52亿元。这是截至目前国内影视行业中交易金额最大的并购项目。11月,华策影视相继宣布以1.8亿元收购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6%股权,以1.04亿元受让北京合润德堂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股权。一连串收购表明华策的影视产业链已趋于完整。8月,长城影视与江苏宏宝签署《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长城影视有望实现借壳上市并扩充电视剧制作及发行产能。近年来,杭州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加深多方合作、推进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加大对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成效显著。
点评:中国的影视,大概是世界上最不差钱的产业了。他们都把“钱不是问题” 挂在自己的口上。但他们有更为根本的“问题”——钱怎么花。资本运作,确实是影视产业的助推力,但如果只是埋头推车,这车不知道会被推到哪里去。所以,能抬头看路并能看清方向的人才能称王。
现象5:影视节展凸显城市品牌
关键词:节展
简介:2013年10月,中国国际微电影展在杭州盛大开幕,并宣布永久落户杭州。本届微电影展“金桂花奖”大赛征集了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及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微电影2100多部。11月,首届浙江青年电影节在杭州举办。同时,“首都电视节目秋季推介会”首度移师杭州,并更名为“首届中国(杭州)电视剧节目推介会”。致力于促进亚洲地区和国家年轻电影人发展的2013亚洲青年影像国际研讨会暨HAFF2013,也于10月在杭州举行。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处处散发着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影视节展与杭州的结缘必将发展成为一项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盛事。同时,多个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影视节展活动落户杭州,必将对杭州影视产业的发展、文化品牌的打造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带来有力的推动。
点评:凡是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国际影像节展,它们的品牌几乎无一例外是一个城市。影像需要城市的力量;而当一个城市品牌会聚了足以强大的影像力量之时,城市便得以光照四方。
现象6:国际交流提升城市影响
关键词:交流
简介:2013年6月,华策影视与曼陀罗制片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电影和电视剧拍摄、发行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这标志着以华策影视为代表的影视剧将正式出口罗马尼亚。在10月开幕的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华语地区唯一一所高校入围“山形与电影”单元。10月4日—10日,以中南卡通、博采传媒、玄机科技、缔顺科技、定格文化等杭州动漫企业,以及华策影视等杭州影视发行机构为代表的浙江展团赴法国参展2013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CannesTVFestival)。随着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步伐加快,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屡创佳绩,杭州文化正不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点评:影像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功能就是“交流”。你能和谁交流和多少人交流,这决定了你的影响力。影像的国际交流,其实是城市用影像——这一比母语更具交流力的语言,影响着世界。一个现代城市的软实力中,“交流力”极其重要,我们正在积聚影像的交流力,“生产”影响力。
现象7:杭产电影吹响进军号角
关键词:电影
简介:继杭产电影《岁岁清明》获金鸡奖最佳编剧影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后,导演肖风延续了“方言电影”独特的美学特质,推出“抗战三部曲”收官之作《兰亭》,影片在浙江灵秀的山水间讲述了一个悠长婉约却又血气方刚的抗日故事。南广影视参与投资《被偷走的那五年》,票房成绩8天破亿,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华策影视参与投资的《分手合约》同样票房过亿,并宣布投资《太平轮》、《小时代3、4》。中闻影视投资的三部电影《异度曝光》、《香榧树下》和《去年夏天》先后杀青。数字电影《逆袭的青春》已制作完毕。这些成绩都表明,在电视剧领域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占据领先地位的杭州,正以异军突起的姿态努力描绘着未来的电影版图。
点评:人家把电视拍得像电影,我们把电影拍得像电视。看得着急,我们电视人来了,来拍电影;我们要把电影更电影,回来把电视也电影。而电影人说,看看我们的更电影!这是电视与电影的决斗更是电影与电影的决斗。
现象8:动画大片试水3D技术
关键词:3D
简介:2013年8月,杭产动画电影《昆塔?盒子总动员》在国内火热上映,这是由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历时3年精心打造的国内首部立体3D动画电影,运用了自主研发的KMOKE9轴全自动逐帧拍摄设备和多项国际领先的立体影视拍摄、制作技术,是世界首部在云计算平台上渲染而成的动画电影。玄机科技的《秦时明月》首度挑战大荧幕,即将推出首部华语3D立体武侠CG电影《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开拓电影市场新领域。一流的创意加最先进的技术,正是推动杭州动画大片走向国际、走向观众的制胜法宝和品质保障。
点评:动漫首先是征服成人,然后才是孩子。中国的动漫大多比我们的孩子还幼稚,而且不可爱。动漫需要技术,更需要智慧;需要初级产能,更需要经典大片。而后者,是动漫产业的标杆。我们没有标杆,我们自己竖立标杆。这竖立的过程也是标杆。
现象9:双管齐下积聚影视后劲
关键词:培育
简介:著名导演侯孝贤曾说,“影视人才培育更重要的是从小朋友开始”。2013年6月-9月,杭州市西湖影像促进会联合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举办了首届“杭州市中小学生影评大赛”,并推出系列针对中小学生的影视鉴赏培训及观摩体验活动。2013年,华策影视与杭州市文创办共同投入200万资金创建“华策育才基金”,实施影视产业高端复合型人才培育计划,旨在通过长短线结合、国内外结合的培养模式,为中国影视产业培养国际化人才。11月,经过严格选拔的首批浙江17名影视文化人才已从杭州启程,出访美国长滩大学,并将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学习培训。在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及社会组织的共同推动下,目前杭州已基本形成从行业后备人才到国际顶端人才的影视人才培养体系,这将为杭州影视产业未来发展提供无限空间。
点评:影像人才的培养,是从“观看”开始的。影像人,首先是一个“会”看影像的人,然后,才是其它。但“观看”是要“学习”是要“培育”的,它就是要让“观看”“好的”影像成为“娱乐”。这从成人开始已经太晚,我们应该从小就会。
现象10:惠民工程美丽城市生活
关键词:惠民
简介:2013年以来,“杭州城市电影惠民工程”以“美丽杭州、电影相伴”为核心概念,相继推出“百场电影进社区、进广场、进工厂、进工地”,“留守儿童公益放映专场”、“暑期儿童电影欢乐季”、“老年人优惠观影试点”等一系列优惠免费放映活动,共免费放映电影300场以上,统计观影人次9.2万。明年,杭州市文广新局将逐步推出旨在培养青少年电影观赏水平的“青少年电影伙伴计划”、满足低收入人群和艺术电影爱好者观影的“公艺影厅”、提升电影艺术交流的“境外优秀电影周(杭州)及杭州电影周(境外)”等系列项目,进一步完善杭州电影公共服务体系。
点评:免费放映,对电影是十分严酷的考验。它比票房更准确。“白看也不看!”这就是“无可救药”。什么叫“喜闻乐见”,什么叫“深入人心”,什么叫“老少咸宜”,百试不爽。这样的电影这样的观影方式就成了城市文化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