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电影价值观 西湖影像促进会成立刍记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城市,电影,价值观,西湖影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17 09:08
“一个有电影的城市就是一个有电影价值观的城市,一个城市的电影就是一个城市的价值观。”
早在筹备成立之时,杭州市西湖影像促进会(以下简称“影促会”)便喊出了一系列关于“艺术与生活”的宣言。2013年暮春时节,影促会正式举行成立大会。电影导演侯孝贤特意飞来杭州,接受了名誉会长的称号,杭州籍电影导演肖风则出任首任会长。
影促会里集结了各界精英——杭州影视行业(企业)界、媒体界、党政界、知识界及其它相关领域人士和机构,在这里进行资源整合、交流互动。
影促会的目标简单而又雄心勃勃——欲将杭州打造成与戛纳、威尼斯相媲美的电影之都而努力:筹备期间举办了侯孝贤导演电影回顾暨首届西湖影像学术研讨会;支持举办了2013亚洲青年影像国际研讨会暨HAFF2013;与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西湖青年编剧联盟”;举办杭州市中小学生影评训练营……
杭州的影视力量正在兴起并强大,接下来影促会要做的努力还很多,但凡能推动行业内外宣传推广、培养影视人才、营造艺术氛围的事,我们都感兴趣。于是我们更加期待,在杭州——侯孝贤未来10年的据点——更多的“杭州制造”以及“杭州创造”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
政策创新推进“杭州创造”
2013年前三季度,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956.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8.4%,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6.17%,占比继续位列十大产业之首。《全家福》、《推拿》等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杭产电视剧占到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量的四分之一强。在由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发布的《2013年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调查报告》中,杭州文创产业竞争力在两岸42个城市中位居第四,在内地城市中位居第三。
杭州文创工作能产生跃升式发展的态势,主要和推动产业集群、培育人才队伍和搭建节展平台等工作息息相关。
为适应全球影视产业向集约化发展态势,杭州市陆续打造了西溪创意产业园、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英皇影视文化村等一批境内外瞩目的影视产业园区、实验区。其中,西溪创意产业园园区影视剧产量占杭州市出品总量的70%以上,占浙江省的50%以上,已形成以剧本创作、影视拍摄及制作、电影发行、院线放映为主要特色的文化产业布局。2012年,华策影视积极筹建的“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正式挂牌,目前已集聚160家影视企业和工作室入驻,实验区借鉴好莱坞等国际先进产业的运行经验,重点加强影视文化创意创作平台、影视外贸企业孵化成长平台、华语影视文化产品传播交易平台、影视产业投融资及配套服务平台、全球影视文化研究平台等平台功能建设,推动入驻主体快速向国际化产业发展。
文化创意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杭州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制度,采取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和优秀专业人才。在影视人才引进方面大力倡导“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理念,将“引人”和“引智”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合作、合同聘用和聘请担任文艺顾问等方式,邀请国内外著名导演、编剧如刘恒、邹静之、麦家等来杭定居、留居,为杭州影视创作服务。在筑巢引凤的同时,还积极培养文艺新人,促使一批优秀青年影视创作人才脱颖而出。如80后青年剧作家流潋紫编剧的《甄嬛传》,青年编剧海飞编剧的《旗袍》、《大西南剿匪记》、《从将军到士兵》等红遍全国,展示了优秀的创作潜力。
为贯彻和落实中央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精神,杭州市坚持“支持国有、扶优民营”的工作思路,结合国家和浙江省相关政策,创造性推出一批激励政策,鼓励社会影视制作公司发展,分类指导符合条件的影视企业改制上市。截至2012年底,杭州影视企业已有278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民营影视企业,如被誉为“国内电视剧第一股”的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国内最大纪录片库制作公司”的长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全国精品电视剧制作商”的南广影视,被誉为“国内电影制作标杆企业”的金球影业……影视产业已成为优质民营资本投资领域中的亮点。这些优秀的影视企业聚集杭州,在增强本市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近年来,为繁荣杭州影视文化建设,遵循政府文化交流与民间文化交流并重,商业展映与公益文化交流活动并举的思路,杭州市举办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影视文化交流提升、营造影视产业发展良好氛围的节展活动。如西湖影像促进会举办的“侯孝贤电影回顾展暨首届西湖影像研讨会”,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举办的杭州市青年数字电影大赛,浙江大学举办的2013亚洲青年影像国际研讨会,快报读者电影节推出的“杭州微电影展”等。201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共吸引6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472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参会、123万人次参加了各项活动,达成签约交易、意向合作项目171个,项目金额和现场销售额共计136.2亿元。
杭州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产业效益和集群优势已经体系。从2014年开始,杭州市将进一步发挥节展平台的作用,积极培育青年文创人才,推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建设,吸引国际知名文创企业、机构来杭落户投资,提升文创产业国际化程度。
流潋紫带队杭州青年编剧联盟
2013年,西湖青年编剧联盟正式宣告成立。成立大会上,以一部《甄嬛传》名闻神州的流潋紫(吴雪岚)成为首届联盟会长,青年编剧袁帅、骆烨、谢琪等担任副会长。《北京遇上西雅图》编剧、导演薛晓路女士,《中国合伙人》编剧周智勇先生,电视剧《暗香》《风和日丽》导演杨文军,以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主任、曾获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的黄丹教授等编剧界前辈均到场祝贺。
剧本是影视产业链之源,其质量直接决定了一部影片的好坏。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青年编剧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票房与收视奇迹。然而与此同时,新人编剧的发掘、培养机制却仍然无法跟上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新人在离开校园后,创作上处于漂泊状态,缺乏扶持、再培训和第三方推介的机会。
为了更好地搭建企业、编剧、政府的三方互动平台并拓展多方渠道,杭州市文联牵头组建了西湖青年编剧联盟。成立大会上,会长吴雪岚表示,今后青年编剧联盟将着力打造公益平台,为新人提供影视法务咨询,保障编剧利益,定期开展培训、采风以及剧本推介会等活动。联盟还宣布将启动“金荷奖?中国(杭州)新锐编剧双年奖”,计划于2014年评选出十位新锐青年编剧。本地的数十家影视产业公司也已与西湖青年编剧联盟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作为企业代表,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女士表示公司将全力支持青年编剧的扶持与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