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翼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3-12 16:05
梅赛德斯-奔驰SLS AMG北美首试
「icon」是时下很「潮」的一个词,有标杆、符号的意思,说起「fashionicon」,人们常常会想起超模凯特·莫斯和贝嫂维多利亚。设计师Futschik先生在与我谈起SLS AMG时,特意用到了这个词,显见奔驰公司对SLS AMG寄予的厚望。梅赛德斯-奔驰让SLS AMG长出了一对翅膀,与此同时SLS AMG也将反作用于奔驰。对整个品牌而言,它的出现无异于如虎添翼。
明媚的加州阳光直射在Laguna Seca赛道上,F1冠军车手、“明日之星”维特尔意外地出现在这里,这个德国小伙儿穿着棕色的V领毛衣和牛仔裤,随和地跟身边的朋友聊着天,“Oh!it‘s a nice car.”请注意,此刻维特尔口中的nice car,并不是他平常在赛道上开惯的红牛车队的赛车,而是当天Laguna的主角——奔驰SLS AMG。
我们此行的目的和维特尔一样,都是冲着奔驰SLS AMG来的。来美国试车之前,杂志社的同事阿峰跟我开玩笑说“这是本年度最好写的一辆车”。的确,自从SLS在法兰克福车展发布以来,它独特的外形和AMG全新打造的噱头早已吊足了车迷们的胃口,这趟全球首试的差事也就格外令人艳羡了。
关于SLS AMG与300SL之间的关联,无疑是车迷们讨论这款新车时最感兴趣的话题。50年前300SL凭借燃油直喷技术、承载构架结构和汽车造型史上首次出现的“鸥翼”车门而成为风华绝代的经典。说起来有趣,300SL用轻合金钢管焊接成底盘的骨架,但骨架的侧梁过高,没有办法布置车门,因此这种在车顶上安门轴的办法可以说是被逼无奈,但没想到人们却特别迷恋这种“艺术”造型,无数收藏家对这款带翅膀的奔驰趋之若鹜。SLS从先辈那儿学到了什么?
设计师Futschik先生的答案是:“50年前300SL 打出了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但它发展的时间太长了,现在是时机可以改变和创新,我们希望通过SLS做出一个符号(Icon),借此把整个公司的形象、品牌都推到了一个超现代的水准。”
透过Futschik先生言语,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SLS对300SL的传承,看得见的鸥翼车门不过一种物化的表现,看不见的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精神和地位的承接,需要用心感受。
ICON之一 ——鸥翼
在没有见到SLS真容之前,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那对翅膀,SLS还会像现在这么令人期待吗?后来我发现,这种假设大概等同于一台iphone没有触摸屏,一台黑莓没有键盘一样,不可思议。
尽管梅赛德斯—奔驰的设计总监瓦格纳强调“SLS AMG设计的特别之处不仅仅是它的鸥翼”。但我不得不说,当你第一次看到车门缓缓开启,一个庞然大物陡然间张开了翅膀,冷冰冰的机器刹时间好像就被赋予了生命,那种震撼绝对会掩盖掉其他所有的独特。那一刻,你的好奇心、虚荣心还有心底里浪漫、梦幻的情愫,统统都被激发起来。忍不住再开开关关几次,拉开距离,在下午的阳光里暖洋洋地看着这对翅膀,打开、收起、打开、收起,也算是一种品味吧。
一旦迫不急待坐进去以后,就会发现问题来了。除非你身高1米85以上,否则别指望能坐着就优雅地关上车门。我试着探出半个身子去拉门上的把手,结果一不小心就被车门磕了脑袋。想想当年鸥翼车门的主窗玻璃是不能打开的,原来就狭小的驾驶舱非常闷热,50年代很多车主是开着门驾驶300SL的,就这样他们也愿意为‘拉风”付出高昂的代价(当年一台300SL的售价是290000马克,而一台奔驰170VB不过7900马克)。眼前的这些不过都是磨合期的小问题,相信态度严谨的AMG工程师一定试坐过成百上千次,总会有解决办法。
果然,设计师Futschik先生给我的忠告是“明天你就会永远记住了”,而工程师DR. Emhardt则和善地为我提供了两套入坐程序,鉴于SLS的门边比较宽,一种是臀部先落座,然后双腿平移进去,另一种则是先迈右腿,然后迈左腿、半蹲、拉门最后完全坐下,这种方法果然奏效。但是对于穿裙子的女士来说,估计什么方式也白搭,除非有个保镖在外面专门负责关门。AMG的工程师可能从来没想过无所不愿尝试的中国女富豪们真有可能买这么一辆车来玩玩的。
按照常规的逻辑,这么昂贵的超跑上为啥不能装个控制门开关的电动按钮呢?AMG工程师的回答是,电动按钮会增加门的重量,破坏车身平衡性,进而影响整体的操控,显然对待这个提议,性能至上的AMG思维占了上风。那是不是可以在门把上装个拉环呢?Futschik先生和DR. Emhard为这个问题争论了半年多,最后还是设计师赢了,因为他觉得装了拉环会影响这部车的优雅形象,谁叫它姓梅塞得斯—奔驰呢。可能因为我是此次中国媒体试驾团里唯一的女性,Futschik先生在当天的晚宴上雅性大发,特意为我量身定做、手绘了一幅SLS草图,这张草图和真车的唯一区别就是车门上多了一个带中国流苏的拉环。因为Futschik先生很介意公开草图,我就只能把这独此一份的珍贵礼物暗自收藏,遗憾不能与读者分享了。
尽管SLS鸥翼门在最初设计时,可能是为了体现传承或是增加卖点和差异化,但以奔驰的作派,相信不会让它成为一个“金玉其外”的家伙。鸥翼车门与一般跑车的车门相比,它所需要的空间更小,只需要40公分的宽度,在普通的车库里就能充分展开。这点我在试驾过程中深有体会,在开去赛道的途中,专门在一家超市门前停留,果然正常停车位已经足够。美国真是个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热土啊,一路上,只要我们停车开门,总会引来当地人驻足观看或是上前询问。当年300SL的量产就是得益于美国经销商大佬的推动,看来SLS的全球首试安排在这里也不是没有道理啊。
此外,设计师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是这对“翅膀”的最大张角和高度。70度的张角能够创造足够的空间,车门到地面的距离达到了1.5米,车门与门槛之间的距离也达到了1.08米。另外,在车门气压柱的帮助下,即使环境温度很低,开关车门也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从方便进入的角度上来说,它比兰博基尼的剪刀门更加易用,当然与福特的GT相比它不仅实用,而且也更加优雅。
对鸥翼门,人们往往有两个疑虑,一是对车身刚性的影响,二是翻车后的安全问题。SLS没有在侧窗上采用车顶外沿和支柱,而只是用车顶来连接前后的车身和上下部分,这样对车身结构的强度肯定会有些小破坏,因此像车门边这样受力较大的地方,它都采用了横截面为矩形的材料来保证底盘所必须的刚性。DR.Emhardt专门指给我看鸥翼门上的一整块铝板,关上门后,它就和车顶连成一体。他一再向我强调,“SLS车门的强度达到了世界上任何优秀车的设计”。
当年困扰300SL的翻车后无法打开车门的问题,在SLS身上也找到了解决办法,只要车顶向下,车门连接机扣的安全装置就会被激活,驾乘者可以从里面轻松地移除整个车门,据说门铰里装了少量炸药,当然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只是换个新门可能要多费些银两,但对SLS车主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SLS AMG对300SL的承袭不仅仅是鸥翼门,宽大的进气格栅、熠熠闪耀的三叉星还有鳍状侧翼都能看到前辈的影子,确切地说是SLS AMG整体延续了300SL简洁优雅的造型风格,同时又融合了现代超跑的流行元素,尤其是长长的引擎盖和压低的座舱,让人看一眼就想跃跃欲试。据设计师的介绍,SLS在外形设计上引用了不少战斗机的元素。在内饰上,也大量采用了战斗机舱的灵感,空调出风口上的十字造型就直接来自战斗机的引擎。碳纤维的饰板,则是表白了它的运动血统。令人称道的是内饰做工,绝对是德国式的精益求精,估计在显微镜下也很难挑出什么瑕疵。
ICON之二——AMG
SLS AMG是AMG第一款自个儿全新打造的整车产品,从设计到开发全部由AMG的设计师完成,并没有借助奔驰提供的底盘系统,可以说,AMG的工程师为了获得这个机会憋足了10年的劲儿。这也意味着AMG从原来的奔驰改装“专业户”逐渐向奔驰运动技术中心的转变。
两年前在法兰克福首试了08款C63 AMG之后,这款车就成为我的dream car之一。它打动我的除了无可挑剔的造车技术,关键一点就是适合,如同买到心仪又合脚的鞋子一般的适合。驾驶中除了给你澎湃的运动激情,而且相当易于操控和驾驭,相比宝马M3的挑衅,这辆车会贴心的多。或者说,在人车关系的平衡上,AMG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地给到人更多的帮助,这符合奔驰“以人为本”的一贯原则。
有试驾C63的体验在先,对SLS的期待可想而知。对于SLS这个级别的超级跑车来说,一味地说它跑得有多快,就如同挑剔高级定制西装的针脚一样。要知道在SLS上,AMG使用了一款代号为M159的6.2 升V8发动机,相比之前C63上使用的M156发动机,经过了进一步的潜力挖掘,输出功率达到571匹马力。同时在轻量化方面,AMG工程师的努力也很奏效,采用铝制框架的车身重量仅仅241公斤,整车重量不过1.6吨,比起碳纤维打造的SLR麦凯伦还要轻上100多公斤。马力推重比为2.84,典型的超跑范儿。SLS 还采用了干式油底壳润滑,这样能使发动机在进行空间排布的时候获得更低的位置,从而进一步降低车身重心,创造一个更理想的水平加速。官方数据,0-100km/h的加速为3.8秒,电子限速317km/h,估计它的实际极限还不止这个数。
ICON 之三——操控
这款跑车的真正实力和性格特征,相信才是读者期待的。从酒店到Laguna Seca赛道,需要途经130多英里的高速公路和山道,正好可以展现SLS的多面性。SLS有四种驾驶模式设定,C(舒适)、S(运动)、S+(超级运动)和M(手动)。据工程师介绍,这几种模式间转换,在悬挂上并没有调整,驾驶感受的变化更多是出自发动机和变速箱。
在普通公路上驾驶,C模式已经足够。关上车门,怠速时你几乎会忘掉这是辆跑车,发动机的声音轻柔而温顺,大脚油门之后,立马就转性了。尾喉的咆哮和强悍的动力会让人立刻躁动起来,有种想要贴地飞行的冲动。SLS的车身和座椅设计都非常贴近地面,这种冲动不是没有来由的。只是美国的高速公路有限速,我只能浅尝即止,收收油门,匀速前行,120公里的速度对SLS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几乎体会不到速度,只有长长的引擎盖不时在提醒你这是一辆500匹俱乐部的超跑呀。这时候的SLS就展现出它优雅地在众人的注目礼中游弋的风情了。相比C63,SLS的性格明显更硬朗,尽管它采用了C63 前悬挂的结构,在调校上更加赛车化,但仍然不失舒适,这是奔驰一贯的家规。行驶中感觉不到路面坑坑洼洼的不适,更多是来自底盘的扎实、坚韧力量。
进入山路后,转换到S模式,换挡速度立马提高了,“C”模式下换挡大概在1500转左右,“S”模式下感觉应是不到2500转,七速双离合系统在“S”状态下开始工作。换低挡时可以听到发动机传来类似降挡补油的声响,之后听工程师介绍那不过是为了增加驾驶快感而作的人为的调校,实际上并不具备这个功能。
之前奔驰与麦凯伦合作的SLR,在产品和营销方面都遭到了诟病,香港媒体甚至称其为“直路狂,弯道盲”。AMG显然比麦凯伦更懂得怎么制造街车。
SLS前后19寸和20寸的马牌轮胎抓地力极强,同时有限滑差速器的干涉,使车体始终处于平稳姿态。前中置发动机结合后置变速箱的设计手法,促使其达成了47:53的重量分布。另外SLS还沿用DTM C-Class的赛车技术,运用扭力传输管内的碳纤维传动轴设计,将引擎动力在低耗损条件下,迅速向后传递到变速箱。具备了这些条件,SLS还会惧怕山路和弯道吗?
一旦你熟悉了它的刹车、转向及冲刺的方式,很快就能体会到人车合一的快感了。俨然就把自己当成玩车“达”人了。这就是我最钟情的AMG的“好”。
赛道体验是当天试驾的高潮部分,赛车迷和常玩PSP的人都知道,Laguna Seca赛道以弯道多著称,尤其是那个高坡紧接右弯的Corkscrew弯,第一次开上去,眼前只见蓝蓝的天空而不见脚下赛道,接下去的右弯只能凭感觉走,心里多少有些紧张。此时SLS AMG稳健的车身姿态给我了信心,即便是速度很高的劈弯,它的转向依旧能够保持足够的灵活和准确性,在赛道上的控制非常精准,带给人一种坚实、可控的安心。此时我完全理解了DR.Emhadt所说的,“我们与法拉利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认为原则上不要让人有‘冲’的感觉,而是有适合的‘开’的感觉”。
如同爱玛仕不定期地会推出售价8万英镑的喜玛拉雅系列Birkin包包这样的顶级限量版产品一样,每家豪华品牌的车厂同样也会打造这么一款能够代表其精神气质和前沿技术的supercar来作为自己的Icon,比如以前大众的Nardo W12、捷豹的XJ220,现在的日产GT-R,雷克萨斯LF-A等。SLS AMG在SLR停产之后,奔驰家族无论从意愿上还是需求上都要求SLS AMG必须担当起这个角色。对于这样的车,卖得好不好还在其次,范儿够不够更为重要。在12月2号结束的全球最负盛誉的汽车行业奖项之一——“金方向盘奖”评选中,SLS AMG刚刚获得了“最佳超级跑车”的荣誉,为这个奔驰新“Icon”又增添了一份砝码。
SLS AMG的基本型预售价格是177310欧元,预计明年进入中国后售价会在人民币300万元以上。相比之前SLR动不动就60多万欧元的价格,SLS AMG显然更“亲切”一些,相信热衷于奢侈品消费的中国市场,对它而言也同样会是一块乐土。
……
「icon」是时下很「潮」的一个词,有标杆、符号的意思,说起「fashionicon」,人们常常会想起超模凯特·莫斯和贝嫂维多利亚。设计师Futschik先生在与我谈起SLS AMG时,特意用到了这个词,显见奔驰公司对SLS AMG寄予的厚望。梅赛德斯-奔驰让SLS AMG长出了一对翅膀,与此同时SLS AMG也将反作用于奔驰。对整个品牌而言,它的出现无异于如虎添翼。
明媚的加州阳光直射在Laguna Seca赛道上,F1冠军车手、“明日之星”维特尔意外地出现在这里,这个德国小伙儿穿着棕色的V领毛衣和牛仔裤,随和地跟身边的朋友聊着天,“Oh!it‘s a nice car.”请注意,此刻维特尔口中的nice car,并不是他平常在赛道上开惯的红牛车队的赛车,而是当天Laguna的主角——奔驰SLS AMG。
我们此行的目的和维特尔一样,都是冲着奔驰SLS AMG来的。来美国试车之前,杂志社的同事阿峰跟我开玩笑说“这是本年度最好写的一辆车”。的确,自从SLS在法兰克福车展发布以来,它独特的外形和AMG全新打造的噱头早已吊足了车迷们的胃口,这趟全球首试的差事也就格外令人艳羡了。
关于SLS AMG与300SL之间的关联,无疑是车迷们讨论这款新车时最感兴趣的话题。50年前300SL凭借燃油直喷技术、承载构架结构和汽车造型史上首次出现的“鸥翼”车门而成为风华绝代的经典。说起来有趣,300SL用轻合金钢管焊接成底盘的骨架,但骨架的侧梁过高,没有办法布置车门,因此这种在车顶上安门轴的办法可以说是被逼无奈,但没想到人们却特别迷恋这种“艺术”造型,无数收藏家对这款带翅膀的奔驰趋之若鹜。SLS从先辈那儿学到了什么?
设计师Futschik先生的答案是:“50年前300SL 打出了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但它发展的时间太长了,现在是时机可以改变和创新,我们希望通过SLS做出一个符号(Icon),借此把整个公司的形象、品牌都推到了一个超现代的水准。”
透过Futschik先生言语,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SLS对300SL的传承,看得见的鸥翼车门不过一种物化的表现,看不见的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精神和地位的承接,需要用心感受。
ICON之一 ——鸥翼
在没有见到SLS真容之前,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那对翅膀,SLS还会像现在这么令人期待吗?后来我发现,这种假设大概等同于一台iphone没有触摸屏,一台黑莓没有键盘一样,不可思议。
尽管梅赛德斯—奔驰的设计总监瓦格纳强调“SLS AMG设计的特别之处不仅仅是它的鸥翼”。但我不得不说,当你第一次看到车门缓缓开启,一个庞然大物陡然间张开了翅膀,冷冰冰的机器刹时间好像就被赋予了生命,那种震撼绝对会掩盖掉其他所有的独特。那一刻,你的好奇心、虚荣心还有心底里浪漫、梦幻的情愫,统统都被激发起来。忍不住再开开关关几次,拉开距离,在下午的阳光里暖洋洋地看着这对翅膀,打开、收起、打开、收起,也算是一种品味吧。
一旦迫不急待坐进去以后,就会发现问题来了。除非你身高1米85以上,否则别指望能坐着就优雅地关上车门。我试着探出半个身子去拉门上的把手,结果一不小心就被车门磕了脑袋。想想当年鸥翼车门的主窗玻璃是不能打开的,原来就狭小的驾驶舱非常闷热,50年代很多车主是开着门驾驶300SL的,就这样他们也愿意为‘拉风”付出高昂的代价(当年一台300SL的售价是290000马克,而一台奔驰170VB不过7900马克)。眼前的这些不过都是磨合期的小问题,相信态度严谨的AMG工程师一定试坐过成百上千次,总会有解决办法。
果然,设计师Futschik先生给我的忠告是“明天你就会永远记住了”,而工程师DR. Emhardt则和善地为我提供了两套入坐程序,鉴于SLS的门边比较宽,一种是臀部先落座,然后双腿平移进去,另一种则是先迈右腿,然后迈左腿、半蹲、拉门最后完全坐下,这种方法果然奏效。但是对于穿裙子的女士来说,估计什么方式也白搭,除非有个保镖在外面专门负责关门。AMG的工程师可能从来没想过无所不愿尝试的中国女富豪们真有可能买这么一辆车来玩玩的。
按照常规的逻辑,这么昂贵的超跑上为啥不能装个控制门开关的电动按钮呢?AMG工程师的回答是,电动按钮会增加门的重量,破坏车身平衡性,进而影响整体的操控,显然对待这个提议,性能至上的AMG思维占了上风。那是不是可以在门把上装个拉环呢?Futschik先生和DR. Emhard为这个问题争论了半年多,最后还是设计师赢了,因为他觉得装了拉环会影响这部车的优雅形象,谁叫它姓梅塞得斯—奔驰呢。可能因为我是此次中国媒体试驾团里唯一的女性,Futschik先生在当天的晚宴上雅性大发,特意为我量身定做、手绘了一幅SLS草图,这张草图和真车的唯一区别就是车门上多了一个带中国流苏的拉环。因为Futschik先生很介意公开草图,我就只能把这独此一份的珍贵礼物暗自收藏,遗憾不能与读者分享了。
尽管SLS鸥翼门在最初设计时,可能是为了体现传承或是增加卖点和差异化,但以奔驰的作派,相信不会让它成为一个“金玉其外”的家伙。鸥翼车门与一般跑车的车门相比,它所需要的空间更小,只需要40公分的宽度,在普通的车库里就能充分展开。这点我在试驾过程中深有体会,在开去赛道的途中,专门在一家超市门前停留,果然正常停车位已经足够。美国真是个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热土啊,一路上,只要我们停车开门,总会引来当地人驻足观看或是上前询问。当年300SL的量产就是得益于美国经销商大佬的推动,看来SLS的全球首试安排在这里也不是没有道理啊。
此外,设计师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是这对“翅膀”的最大张角和高度。70度的张角能够创造足够的空间,车门到地面的距离达到了1.5米,车门与门槛之间的距离也达到了1.08米。另外,在车门气压柱的帮助下,即使环境温度很低,开关车门也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从方便进入的角度上来说,它比兰博基尼的剪刀门更加易用,当然与福特的GT相比它不仅实用,而且也更加优雅。
对鸥翼门,人们往往有两个疑虑,一是对车身刚性的影响,二是翻车后的安全问题。SLS没有在侧窗上采用车顶外沿和支柱,而只是用车顶来连接前后的车身和上下部分,这样对车身结构的强度肯定会有些小破坏,因此像车门边这样受力较大的地方,它都采用了横截面为矩形的材料来保证底盘所必须的刚性。DR.Emhardt专门指给我看鸥翼门上的一整块铝板,关上门后,它就和车顶连成一体。他一再向我强调,“SLS车门的强度达到了世界上任何优秀车的设计”。
当年困扰300SL的翻车后无法打开车门的问题,在SLS身上也找到了解决办法,只要车顶向下,车门连接机扣的安全装置就会被激活,驾乘者可以从里面轻松地移除整个车门,据说门铰里装了少量炸药,当然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只是换个新门可能要多费些银两,但对SLS车主来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SLS AMG对300SL的承袭不仅仅是鸥翼门,宽大的进气格栅、熠熠闪耀的三叉星还有鳍状侧翼都能看到前辈的影子,确切地说是SLS AMG整体延续了300SL简洁优雅的造型风格,同时又融合了现代超跑的流行元素,尤其是长长的引擎盖和压低的座舱,让人看一眼就想跃跃欲试。据设计师的介绍,SLS在外形设计上引用了不少战斗机的元素。在内饰上,也大量采用了战斗机舱的灵感,空调出风口上的十字造型就直接来自战斗机的引擎。碳纤维的饰板,则是表白了它的运动血统。令人称道的是内饰做工,绝对是德国式的精益求精,估计在显微镜下也很难挑出什么瑕疵。
ICON之二——AMG
SLS AMG是AMG第一款自个儿全新打造的整车产品,从设计到开发全部由AMG的设计师完成,并没有借助奔驰提供的底盘系统,可以说,AMG的工程师为了获得这个机会憋足了10年的劲儿。这也意味着AMG从原来的奔驰改装“专业户”逐渐向奔驰运动技术中心的转变。
两年前在法兰克福首试了08款C63 AMG之后,这款车就成为我的dream car之一。它打动我的除了无可挑剔的造车技术,关键一点就是适合,如同买到心仪又合脚的鞋子一般的适合。驾驶中除了给你澎湃的运动激情,而且相当易于操控和驾驭,相比宝马M3的挑衅,这辆车会贴心的多。或者说,在人车关系的平衡上,AMG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地给到人更多的帮助,这符合奔驰“以人为本”的一贯原则。
有试驾C63的体验在先,对SLS的期待可想而知。对于SLS这个级别的超级跑车来说,一味地说它跑得有多快,就如同挑剔高级定制西装的针脚一样。要知道在SLS上,AMG使用了一款代号为M159的6.2 升V8发动机,相比之前C63上使用的M156发动机,经过了进一步的潜力挖掘,输出功率达到571匹马力。同时在轻量化方面,AMG工程师的努力也很奏效,采用铝制框架的车身重量仅仅241公斤,整车重量不过1.6吨,比起碳纤维打造的SLR麦凯伦还要轻上100多公斤。马力推重比为2.84,典型的超跑范儿。SLS 还采用了干式油底壳润滑,这样能使发动机在进行空间排布的时候获得更低的位置,从而进一步降低车身重心,创造一个更理想的水平加速。官方数据,0-100km/h的加速为3.8秒,电子限速317km/h,估计它的实际极限还不止这个数。
ICON 之三——操控
这款跑车的真正实力和性格特征,相信才是读者期待的。从酒店到Laguna Seca赛道,需要途经130多英里的高速公路和山道,正好可以展现SLS的多面性。SLS有四种驾驶模式设定,C(舒适)、S(运动)、S+(超级运动)和M(手动)。据工程师介绍,这几种模式间转换,在悬挂上并没有调整,驾驶感受的变化更多是出自发动机和变速箱。
在普通公路上驾驶,C模式已经足够。关上车门,怠速时你几乎会忘掉这是辆跑车,发动机的声音轻柔而温顺,大脚油门之后,立马就转性了。尾喉的咆哮和强悍的动力会让人立刻躁动起来,有种想要贴地飞行的冲动。SLS的车身和座椅设计都非常贴近地面,这种冲动不是没有来由的。只是美国的高速公路有限速,我只能浅尝即止,收收油门,匀速前行,120公里的速度对SLS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几乎体会不到速度,只有长长的引擎盖不时在提醒你这是一辆500匹俱乐部的超跑呀。这时候的SLS就展现出它优雅地在众人的注目礼中游弋的风情了。相比C63,SLS的性格明显更硬朗,尽管它采用了C63 前悬挂的结构,在调校上更加赛车化,但仍然不失舒适,这是奔驰一贯的家规。行驶中感觉不到路面坑坑洼洼的不适,更多是来自底盘的扎实、坚韧力量。
进入山路后,转换到S模式,换挡速度立马提高了,“C”模式下换挡大概在1500转左右,“S”模式下感觉应是不到2500转,七速双离合系统在“S”状态下开始工作。换低挡时可以听到发动机传来类似降挡补油的声响,之后听工程师介绍那不过是为了增加驾驶快感而作的人为的调校,实际上并不具备这个功能。
之前奔驰与麦凯伦合作的SLR,在产品和营销方面都遭到了诟病,香港媒体甚至称其为“直路狂,弯道盲”。AMG显然比麦凯伦更懂得怎么制造街车。
SLS前后19寸和20寸的马牌轮胎抓地力极强,同时有限滑差速器的干涉,使车体始终处于平稳姿态。前中置发动机结合后置变速箱的设计手法,促使其达成了47:53的重量分布。另外SLS还沿用DTM C-Class的赛车技术,运用扭力传输管内的碳纤维传动轴设计,将引擎动力在低耗损条件下,迅速向后传递到变速箱。具备了这些条件,SLS还会惧怕山路和弯道吗?
一旦你熟悉了它的刹车、转向及冲刺的方式,很快就能体会到人车合一的快感了。俨然就把自己当成玩车“达”人了。这就是我最钟情的AMG的“好”。
赛道体验是当天试驾的高潮部分,赛车迷和常玩PSP的人都知道,Laguna Seca赛道以弯道多著称,尤其是那个高坡紧接右弯的Corkscrew弯,第一次开上去,眼前只见蓝蓝的天空而不见脚下赛道,接下去的右弯只能凭感觉走,心里多少有些紧张。此时SLS AMG稳健的车身姿态给我了信心,即便是速度很高的劈弯,它的转向依旧能够保持足够的灵活和准确性,在赛道上的控制非常精准,带给人一种坚实、可控的安心。此时我完全理解了DR.Emhadt所说的,“我们与法拉利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认为原则上不要让人有‘冲’的感觉,而是有适合的‘开’的感觉”。
如同爱玛仕不定期地会推出售价8万英镑的喜玛拉雅系列Birkin包包这样的顶级限量版产品一样,每家豪华品牌的车厂同样也会打造这么一款能够代表其精神气质和前沿技术的supercar来作为自己的Icon,比如以前大众的Nardo W12、捷豹的XJ220,现在的日产GT-R,雷克萨斯LF-A等。SLS AMG在SLR停产之后,奔驰家族无论从意愿上还是需求上都要求SLS AMG必须担当起这个角色。对于这样的车,卖得好不好还在其次,范儿够不够更为重要。在12月2号结束的全球最负盛誉的汽车行业奖项之一——“金方向盘奖”评选中,SLS AMG刚刚获得了“最佳超级跑车”的荣誉,为这个奔驰新“Icon”又增添了一份砝码。
SLS AMG的基本型预售价格是177310欧元,预计明年进入中国后售价会在人民币300万元以上。相比之前SLR动不动就60多万欧元的价格,SLS AMG显然更“亲切”一些,相信热衷于奢侈品消费的中国市场,对它而言也同样会是一块乐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