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之于战后的美国非比寻常。
本书的两位作者约翰·米克尔思韦特和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是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美国事务的资深记者。他们认为,1964年可以看作是战后美国政治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发生了两个颇为耐人寻味的事件:一是自由派的理论大师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大声高歌“毫无疑问,这是自由派的年代”;一是来自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的保守派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先是在共和党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中出乎意料地战胜了代表共和党东部一翼的自由派纳尔逊·洛克菲勒,尔后又在大选中灾难性地败给了民主党的林登·约翰逊。
这两个事件的后续发展颇具讽刺性:自由派所预言的“一统天下”的局面并没有出现,相反,却从此开始出现了一支日益走向右派的共和党大军——1964年的小小一伙“戈德华特式的民主党人”,1972年有一定规模的“尼克松式的民主党人”,以及1980年“里根式的民主党人”。
1964年,代表民主党的约翰逊虽然获得了总统选举的胜利,但由于他签署了“民权法”,因此等于使民主党“将南方放弃50年”。而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发展重心显然正在向西向南转移,而在历史上,美国南方一贯保守。
1964年,虽然戈德华特以2700万张选民票惨败给约翰逊的4300万张选民票,但他却将南方的保守主义白人和反对“权势集团”、崇尚个人主义的欣欣向荣的西部带进了共和党阵营,从此,共和党只需等待一位恰逢其时的司令官。
对于右翼美国来说,建立权力基础的工作,是在思想和公众舆论领域中占领阵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陆续创办、改造的思想库、杂志、电台电视台,如美国企业研究所、传统基金会、胡佛研究所、《国家利益》、《旗帜》周刊、200个基督教电视频道和1500个基督教电台、福克斯电视台等,遂成为右派美国强有力的权力基础。
当然,本书着墨更多的是1964年以后的美国政治发展,尤其是对小布什第一届任期中新保守派崛起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之所以要突出1964年对于美国政治发展的意义,是因为如果要对右派美国的崛起有一个清楚的了解,1964年的戈德华特革命不可谓不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右派美国本身极其复杂,如南方保守派与西部个人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传统保守派与新保守派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都是本书的看点。
正如美国200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约翰·麦凯恩所说的那样,“《右派国家》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敏锐、独特而富有洞察力的美国政治图景画卷。无论同意本书的论点与否,你都会发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严肃而富有思想性的分析,从而使我们知道美国今天是如何有这样的一种政治。”
文|王传兴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