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吃鼓藏”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苗族
  • 发布时间:2010-04-16 10:36
  苗族“吃鼓藏”“吃鼓藏”叫吃鼓,祭鼓。苗话叫“诺纽”“努牛”等,“诺”是吃,“纽”是鼓,汉译为“吃鼓”。

  贵州从江苗族吃鼓藏是一项重大的祭祀活动,仪式过程复杂烦琐,神秘肃穆,娱人娱神(鬼),而且延续时间长、规模大,其文化内涵包括了苗族的哲学、历史、宗教、传统文化等。

  吃鼓藏的来历

  相传是远古时候,苗族居住在古州。一户人家出了两个很有名望的人物,儿子叫“湾”,湾母死后,得后母生女儿“蓉”。一年秋天,湾乘船沿都柳江顺流而下,走村串寨,行歌吹笙,途中不幸翻船丧命。由于当时正逢歌舞时节,亲朋很少到湾家吊丧,家里只杀了一头肥猪草草办了湾的丧事。湾到阴间,感到自己是一方名人,本应得到轰轰烈烈的送葬,他不甘心;又因为没有得到大牲畜陪葬,他过不了鬼门关。湾想通知家里为他补办一次隆重的葬礼。在他葬后的第三天,湾变成一只小鸟,来到家里的走廊上叫了几天,家里人不解其意,也不知道小鸟是湾变的。湾想,只有让家里人生病,病后一定会找鬼师请鬼,那时托话给鬼师,鬼师再把话转给家里的人。不久,湾的后妈病倒了,且久病不愈。用尽一切办法,请过若干鬼师,都不见好转。最后请了一位名望很高的鬼师——“够王”作法用鬼。湾告诉够王,要湾家人为湾补办一次隆重的葬礼,杀一头最大的水牯牛作祭品祭祀湾。举行葬礼时,必须要有湾生前特别喜爱的歌舞。够王答应了湾的要求,同时向湾提出,目前一时还备不齐那些东西,先用一颗黑火炭为凭,以后一定按提出的条件办,湾答应了。湾的后妈病果然神奇般地好转了。三年后,湾家的水牯牛喂得体壮腰圆,湾家就按湾提出的条件,杀了这头牛,热热闹闹地为湾举行了一次祭祀仪式。此后,湾的后妈病彻底好了,而且再也没有生过病。就这样,苗家后代才知道有一种“牯脏病”,而且只能通过杀水牯牛祭祀祖宗,才能脱病消灾。从此以后,苗家吃鼓藏的习俗就一代又一代地沿袭下来。

  吃鼓藏的确定

  定期吃鼓藏的地区按期或因特殊情况需要顺延时间吃之外,不定期吃鼓藏的地区还需要举行烦琐的仪式来确定是否吃鼓藏。各地确定的方法大同小异。

  从江苗族用破蛋看鼓藏是否要来,苗族称为“果改纽”。

  破蛋时间除农历五、六、七、八月以外,其余各月均可,一般选在“子”日进行,有时要举行多次,如尚未能肯定鼓藏是否要来,则暂时停止,以后择期再破,直到得出结果或病人已死亡为止。

  破蛋必须用鸡蛋,传说鸡是太阳的舅爷,从前太阳是鸡叫出来的,人们不知道的事鸡能知道。鸡由蛋孵出,用蛋等于用鸡。

  破蛋要经五次,其中如有一次不成功,鼓藏仍不能吃。第一次破蛋是决定祖宗是否来;第二次是看有鼓藏鬼的家庭是哪一代祖宗带头送银钱、田土、男女;第三次是看有鼓藏鬼的家族是哪一代祖宗最后来关财喜;第四次是全寨的祖宗是否都同来;第五次是决定谁充任本届鼓藏师。二至五次破蛋前,须由鬼师“吊石头看卦”,然后煮蛋破看。据说从江加勉乡苗族属于“该噪”的后代和王姓分别有50余年和200余年没有吃鼓藏了。

  吃鼓藏程序

  确定鼓藏后,共一个牛堂的一个或几个村寨的人家开始了准备工作,共分三年进行,第一年买牛、备鼓,第二年捉鱼祭祖,第三年杀牛祭祖。

  第一年是挑选鼓藏牛,鼓藏牛要经过严格挑选。其合格标准是不仅体壮腰圆,勇猛善斗,还要以牛身上的“毛旋”位置所在确定,如果当地没有合格的鼓藏牛,还要拔山涉水到附近的榕江、雷山、凯里、黄平、三都等县花重金购买。二是备鼓,从农历九月开始,主要程序“起鼓藏棚”“猪翻身”“埋鼓藏箱”“砍板凳”“烧酒”“守棚”“唱开门歌”“开芦笙坪”“踩歌堂”“拉板凳”“敬祖宗”“洗芦笙坪”“煮稀饭”“关棚忌寨”“吃牛屎饭”等。前后5天,全寨停止生产。

  第二年秋季仪式在农历九月举行,从“烧酒”起,除“与鼓洗脸”外,其余与第一年秋季相同。时间需要两夜一天。

  与鼓洗脸是在开芦笙坪后,由该纽拿禾草一把交给瓦榜瓦栋烧灰滤水,用蘑芋浆掺入水中,瓦榜用手帕浸入灰水中,取出在鼓上抹三把,神东念词交代。

  第二年冬季仪式在农历十二月举行,除蒙鼓外,其余与第一年同期相同,由瓦榜、瓦栋蒙鼓的另一头,该纽用鱼、麻为敬品敬鼓,神东念词交代。木鼓身中部还要打一个洞,如鼓藏鬼若是女的,鼓内要放一只鸡,是男的放一条鱼。

  第三年是吃鼓藏最后一年,分三期进行。第一期是农历七月吃新包谷;第二期是农历九月踩歌堂,仪式与第二年同期相同;第三期是杀牛(猪)祭祖,在农历十二月进行。杀牛祭祖前半个月神东要到鼓藏头家房族兄弟通知吃鼓藏日期(不管多远)。远者提前一天杀牛、杀猪。杀牛祭祖前一天,亲友客人必须赶到,并以礼物赠送该纽及吃鼓藏的各户,猪头和牛颈圈的一半放在鼓棚内,不能按时到者,不准进寨。除“做舐卑”“撮猪用具”“撮猪交给祖宗”“杀猪杀牛”“打鼓藏粑”“煮猪头肉”“滚猪头”“送鼓”外,其余均与第二年同期相同,时间三天。送鼓是吃鼓藏最后一项仪式,即将木鼓、藏鼓箱、炕篮、木刀、蓑衣等送到野外盖藏起来,任其朽烂。神东交代说,放你们在这里,霉烂变成水,养禾养我们。杀猪杀牛送鼓,神东要逐一对猪鼓牛鼓说,你们去了不要再回来,走的路线是杨达—加鸠—岩烧—加努—伦秋—江边—三条江的地方,并不断鞭打牛头。猪鼓藏送到榕江,牛鼓藏送到车江那边。送鼓的同时关棚忌寨,次日天明取去草标,恢复正常活动。三年吃鼓藏到此全部结束。

  吃鼓藏禁忌

  吃鼓藏期间的主要禁忌,有关神东的禁忌是:不能挖粪挑粪,不能上树或屋顶;不能唱情歌或说淫秽的话;不得随意交媾;不能参加修整崩塌的田坎;不能同他人争吵或斗殴;寨中或家里有不幸事件发生,不能说坏,只能说好,如死了人不能说死,只能说,他去榕江找钱用去了,同时不能哭,不能动手摸尸体或参加丧葬;到芦笙坪吃饭时,瓦榜瓦栋分给多少吃多少,不能退回,也不能再要;不能动手宰牛,也不能到现场看别人宰牛;不能代别人送鬼。有关其他人的禁忌是:在吃鼓藏杀牛(猪)祭祖的三天里,忌舂米,待“满三朝”,鼓藏头家发出舂米声后,方才舂米;吃鼓藏结束后一个月内,不准把家里的钱物弄出去,也不准买东西进家,不准订婚和结婚,也不准起房造屋;从洗芦笙坪全部仪式结束,三年内不准斗牛;鼓藏棚只能任其腐烂,忌挪作他用和焚烧。另外,祭祖时,忌用花猪花牛,防止出现病人死亡。如果出现病死,要请师傅用一只鸡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