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沿海城市旅游业的新跨越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4-16 11:19
摘要: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之一,沿海城市是我国旅游产业的先行者、中坚力量和扩展提升基地。以上海、天津和广州等沿海大都市为核心,北起锦州、南到三亚的沿海城市能否取得更辉煌的成绩,这无疑关系到它们能否进一步迈向世界级旅游城市。本文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实现沿海城市旅游业新跨越的理论指南。只有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全新观念,才能推进沿海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旅游业;沿海城市;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作为旅游供给重要支柱的旅游基础设施与要素开发、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旅游市场与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相应的经济与社会的环境开发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它们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旅游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回顾我国20多年来旅游开发及旅游业发展,无不都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关系中发展过来的,都是在“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走过来的。旅游业对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尚待全面开发的沿海城市来讲,不仅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更是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要推动沿海旅游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大和突出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权重与作用,实现其旅游业的新跨越,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的发展。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沿海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其新跨越的理论指南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意味着不再单纯地以GDP数字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而是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的丈量尺度。科学发展观强调从片面的、局部的、不可持续的发展向全面的、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它致力于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的核心理念正确反映了自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向。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毫无疑问,科学发展观也是旅游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正确解读和诠释旅游业的科学发展观,将有助于更好地从人与自然统筹的高度来寻求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沿海旅游业要有新的跨越,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沿海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来推进沿海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制定规划、强化措施,切实让科学发展观在做大做强沿海旅游业的思想里扎根,在落实中开花,在发展中结果。
二、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沿海城市旅游业的问题,是实现其新跨越的重要基础
我国沿海城市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一些客观因素制约旅游产业,其结构定位决定了旅游产业不可能外在单独发展或过度超前发展。然而这些负面因素又以旅游产业的专业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的“瓶颈”,因而对于我国沿海城市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析。
沿海城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另外,我国旅游资源的加工水平不高,旅游产品以自然风光开发为主,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地貌景观区。在我国沿海城市,旅游产业吸引和集聚社会优秀人才的功能已无法达到改革开放早期的盛况。由于在工作强度、报酬水平、个人价值前景等方面同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文化单位形成了落差,从业旅游对于很多人已经不再是首选,同样原因也造成部分人才的流失。
我国沿海城市并不缺少旅游产业重新整合的机会,但是不能保证按照旅游经济的运行规律整合。多数旅游业长期滞留在分散经营状态,体制改革和配套建设滞后,产业运行质量不高,区域发展欠平衡,现有旅游产品老化,构成了下一步发展的障碍。
沿海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动人口增加。旅游交通的频繁运行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这些沿海旅游城市的市容市貌也还没有达到整体性的绿化、美化和静化,城区建筑密度、人口密度极高导致许多沿海旅游城市的形态与风格出现了雷同、单调、新而无味、缺乏个性和历史轨迹的趋势。
三、用科学发展观明确沿海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其新跨越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它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乐等内容,也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把沿海城市打造成为全国旅游精品区,真正由旅游资源市转变为旅游经济强市,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立足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探索和建立一套系统的旅游开发、管理运行机制。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沿海旅游业的文明建设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产业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首先要树立人本观,沿海旅游要突出人文关怀的个性特征,以游客需要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宗旨,一切从游客出发,一切为游客着想,一切以游客为上,针对不同的游客需要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针对不同的旅游方式设计不同的活动载体,努力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旅游环境。其次,要加大沿海城市旅游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端正思想,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努力振兴旅游大业的思想。加快全市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的步伐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2.树立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推进沿海旅游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旅游经济的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注重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就是要在不断深化和完善旅游经济体制改革,保持旅游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增强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旅游结构性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各地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整、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新跨越的一项重要举措。沿海城市旅游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与优化内部结构结合起来,以旅游产品、旅游客源、旅游区域布局为重点,切实加快旅游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优化步伐。要在巩固发展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展商务等旅游产品,进一步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培育和拓展新兴旅游客源市场,调整、优化旅游客源结构,尽快实现旅游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建设。
3.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沿海旅游业的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命脉。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始终坚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与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原则,妥善处理发展旅游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努力形成以保护促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保护的良性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沿海城市旅游要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把环境保护作为项目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做好旅游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严格按规划实施,在项目开发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严禁通过。
科学发展观是沿海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我们有理由相信,践行科学发展观,沿海城市旅游业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旅游业;沿海城市;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作为旅游供给重要支柱的旅游基础设施与要素开发、旅游资源与产品开发、旅游市场与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相应的经济与社会的环境开发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它们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旅游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回顾我国20多年来旅游开发及旅游业发展,无不都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关系中发展过来的,都是在“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走过来的。旅游业对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尚待全面开发的沿海城市来讲,不仅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更是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要推动沿海旅游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加大和突出其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权重与作用,实现其旅游业的新跨越,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的发展。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沿海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其新跨越的理论指南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意味着不再单纯地以GDP数字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而是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的丈量尺度。科学发展观强调从片面的、局部的、不可持续的发展向全面的、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它致力于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的核心理念正确反映了自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必然趋向。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毫无疑问,科学发展观也是旅游经济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正确解读和诠释旅游业的科学发展观,将有助于更好地从人与自然统筹的高度来寻求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沿海旅游业要有新的跨越,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沿海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来推进沿海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制定规划、强化措施,切实让科学发展观在做大做强沿海旅游业的思想里扎根,在落实中开花,在发展中结果。
二、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沿海城市旅游业的问题,是实现其新跨越的重要基础
我国沿海城市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一些客观因素制约旅游产业,其结构定位决定了旅游产业不可能外在单独发展或过度超前发展。然而这些负面因素又以旅游产业的专业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的“瓶颈”,因而对于我国沿海城市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析。
沿海城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资源没有转化为旅游产品。另外,我国旅游资源的加工水平不高,旅游产品以自然风光开发为主,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地貌景观区。在我国沿海城市,旅游产业吸引和集聚社会优秀人才的功能已无法达到改革开放早期的盛况。由于在工作强度、报酬水平、个人价值前景等方面同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文化单位形成了落差,从业旅游对于很多人已经不再是首选,同样原因也造成部分人才的流失。
我国沿海城市并不缺少旅游产业重新整合的机会,但是不能保证按照旅游经济的运行规律整合。多数旅游业长期滞留在分散经营状态,体制改革和配套建设滞后,产业运行质量不高,区域发展欠平衡,现有旅游产品老化,构成了下一步发展的障碍。
沿海旅游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旅游业的兴旺,使旅游接待地的流动人口增加。旅游交通的频繁运行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这些沿海旅游城市的市容市貌也还没有达到整体性的绿化、美化和静化,城区建筑密度、人口密度极高导致许多沿海旅游城市的形态与风格出现了雷同、单调、新而无味、缺乏个性和历史轨迹的趋势。
三、用科学发展观明确沿海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其新跨越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它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乐等内容,也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把沿海城市打造成为全国旅游精品区,真正由旅游资源市转变为旅游经济强市,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立足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探索和建立一套系统的旅游开发、管理运行机制。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沿海旅游业的文明建设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产业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首先要树立人本观,沿海旅游要突出人文关怀的个性特征,以游客需要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宗旨,一切从游客出发,一切为游客着想,一切以游客为上,针对不同的游客需要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针对不同的旅游方式设计不同的活动载体,努力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旅游环境。其次,要加大沿海城市旅游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端正思想,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努力振兴旅游大业的思想。加快全市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的步伐努力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2.树立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推进沿海旅游业的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旅游经济的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为此,必须注重旅游产业的全面、协调,就是要在不断深化和完善旅游经济体制改革,保持旅游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增强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旅游结构性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各地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整、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新跨越的一项重要举措。沿海城市旅游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与优化内部结构结合起来,以旅游产品、旅游客源、旅游区域布局为重点,切实加快旅游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优化步伐。要在巩固发展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会展商务等旅游产品,进一步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大力培育和拓展新兴旅游客源市场,调整、优化旅游客源结构,尽快实现旅游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建设。
3.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沿海旅游业的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命脉。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对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始终坚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与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原则,妥善处理发展旅游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努力形成以保护促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保护的良性发展格局,不断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沿海城市旅游要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把环境保护作为项目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做好旅游项目的前期规划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力度,严格按规划实施,在项目开发中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严禁通过。
科学发展观是沿海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我们有理由相信,践行科学发展观,沿海城市旅游业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