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的新选择

  • 来源:中国连锁
  • 关键字:风投,电商,连锁
  • 发布时间:2014-07-05 15:24

  今年对新商业模式比较敏感的美国股市比较活跃,中国的新商业模式赴美上市较多,所以风投对新商业模式企业更感兴趣,而传统的商业模式这两年受到退出困难的影响,投资热度的确不如以前了。

  对连锁企业来说,被VC/PE捧为座上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景气度不再。这是行业周期,不可避免。中国的投资市场是哪里热往哪里走,哪里热哪里就能火。” 一家知名投资机构的老总对《中国连锁》记者说,2005年至2009年是连锁概念的热点时期,很多VC/PE机构一窝蜂地往里钻。比如连锁餐饮行业,但直到今天,真正上市的餐饮连锁企业又有几家?国内上市的湘鄂情、国外上市的乡村基等,都在上市后很快就被打回了原形。

  与之相对,聚美优品、京东、阿里陆续启动赴美上市计划,冲击波呼啸而来,今年以来风投中美元基金大幅度活跃起来。与此相伴随的是风投中人民币基金管理合伙人转而跳槽。

  资本为何不投连锁

  作为商业模式创新,连锁经营企业一度成了风投眼中的香饽饽,但现在不一样了。

  政策、团队、市场、时机一个都不能少,但过去几年,政策、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让风投抓狂。政策上IPO的停摆,以及IPO政策对餐饮业盈利性、合规性要求的提高,让很多一只脚已经踏进资本市场的连锁企业生生跌倒在了上市的门槛上;而经营环境的恶化,经济的放缓,甚至反腐冲击波也开始拉连锁业的后退,其开店速度已大不如前,并且转向了加盟为主,这让资本皱起了眉头;而新商业模式的崛起也让更多的资本开始关注成长性远高于传统连锁模式的电商,虽然这波热潮现在已经降温。

  资本自有资本的投资逻辑。清科研究中心年初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有47.8%的机构表示,IPO依旧是他们首要的退出渠道。这也是逻辑的起点。

  中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募资市场经过最近一年的严重低迷后,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市场投资活跃度已逐步回暖。其中不少外资机构纷纷将中国作为其新募基金的主要投资地域之一。但是,从基金募资币种来看,无论在只数还是募资额度上,美元基金都占了绝对比重。可以看出海外退出的确定性已经传导到融资端口,与此同时海外资本市场的偏好也传递到了投资端。

  资本并非不愿意投资连锁企业,但这得看故事好不好讲,企业能否顺利改造成符合证监会上市规则要求的公司。如果企业管理能力跟不上门店的扩张速度,或者经营不确定性过大,如加盟店比例过大,门店续租困难;或者合规性存在重大瑕疵,如连锁业中普遍存在的营收难以统计,税收重大瑕疵等,上市就很难,资本也就失去了兴趣。

  而这些恰恰是一些连锁企业的软肋。

  但最重要的是故事,资本市场是个炒作预期的市场,传统的连锁概念的成长性正在经受经营环境、新商业模式冲击等巨大冲击。2012年是连锁行业增速较慢的一年,连锁百强同比增长10.8%,是增幅最低的一年,有40%的企业销售增幅和60%的企业门店增幅以个位数增长。而2013年连锁百强销售总额为2.04万亿,同比增长仅为9.9%,首次出现个位数增幅,其中百货和超市大部分呈现个位数增长,有的呈现负增长。2013年特许120强数据也显示,超市便利店、食品专卖、餐饮、经济型酒店、培训教育、洗染、家装的增幅比上一年度有所下降。

  更让资本头疼的是,面对经济下行预期和持续走高的经营成本,以及员工招聘困难局面的加剧,加盟模式正大行其道。特许企业目前正经受着资金和管理方面的重大考验,特许120强中有37家企业减少了直营店的数量,19家企业2013年新开店全部为加盟店。调查显示,未来3年近九成特许企业将增加加盟店数量,并逐步扩大加盟比例――这对资本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因为加盟店数量过多无疑会增加经营的不确定性。

  风投喜欢的行业是行业集中度不高但有几个做得好的企业,即使这个企业商业模式还不算太清晰。资本进入这些潜质企业后第一步是帮助其建立清晰的商业模式,然后以资本为杠杆迅速并购,提高市场份额,使得这个潜质企业成为行业龙头,进而上市。这就要求这个行业要有规模经济效应,即并购后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成本迅速降低,对上游能提高谈判能力,对下游能提高定价权,比如之前的吉峰农机就是典型的例子。风投热衷的电商,去年热衷的快递行业以及现在热衷的连锁专科医院也都具有这些特性。

  但大多数的连锁业态,比如连锁药店、连锁火锅、中式快餐等,由于集中度过低,规模效应不强,再加上经营环境恶化,风投已经丧失了兴趣。

  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成本高涨,风投对所投企业供应链的健全度也提高了要求,你可以看到,在众多餐饮企业无缘风投之时,全产业链的“老乡鸡”还是获得了风投青睐。

  “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和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和商业模式的竞争!”与连锁经营模式相比,风投更喜欢平台经济的模式,比如与平台经济相关的京东商城、或者风投日益关注的餐饮O2O、酒类O2O。平台经济具有很强的消费外部性,只要你平台上客户量足够大,黏性足够强,风投就会投你。

  2013年,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无疑改变了众多连锁经营企业既有商业模式,目前很多的连锁企业除了和O2O公司合作外,也在自己做O2O。新技术与新模式的结合,让传统的连锁商业模式正在突破既有的天花板,虽然新的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但拥抱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成了连锁企业的必选项。

  相对于电商,传统的连锁模式已经相形见绌。 O2O的到来,让线下的连锁商家成为了专业O2O公司争抢的对象。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风投投的却是O2O,而不是O2O争抢的线下连锁商家。

  “王连锁”的新平台与新选择

  资本的逻辑不仅影响到了投资融资端,也影响到了风投人对平台的选择。

  今年3月,原天图资本高级合伙人王岑离开天图资本加入了红杉资本(中国),而之前王岑在天图管理的是人民币基金。与中国资本市场IPO政策由于改革正处于动荡期不同,赴美上市的确定性让很多中国新经济代表企业转而选择美股上市。同时对新经济更为敏感的美国资本市场以及红杉资本成为了王岑的新平台。

  身为天图创投前合伙人,王岑近年来主导完成的项目多为消费连锁企业,包括伊美尔医疗美容、慈铭体检、周黑鸭、福奈特洗衣等等。因此,王岑在投资界有一个绰号,叫做“王连锁”。

  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新技术正在走向结合,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如O2O、甚至无货店铺,但中国资本市场对新经济不敏感,对拟上市企业的硬性财务指标如收入和盈利硬性规定,对同股同权的硬性规定让这些企业只能选择赴美上市。

  “投资是条产业链,下游的退出影响上游的投资,今年对新商业模式比较敏感的美国股市比较活跃,中国的新商业模式赴美上市较多,所以风投对新商业模式企业更感兴趣,而传统的商业模式这两年受到退出困难的影响,投资热度的确不如以前了。”王岑对《中国连锁》记者表示。

  2013年兰亭集势上市成为了中国公司凿向美股坚冰的第一锤子。2014年,从聚美优品到京东,电商IPO年度大戏已经开演。风投也是门生意,只是买的是股权,卖的也是股权,有的时候他们能卖给中国的A股投资者,有的时候是在海外资本市场卖。现在更有确定性的海外资本市场需要的是新模式企业,风投就会去找新模式企业包装上市。

  现在已经加盟红杉资本的王岑很谨慎地对记者表示,关注领域有些小变化,但他同时也表示,品牌消费领域现在都在走向线上和线下的融合,这是大势,投资人必须紧跟大势,甚至要预判大势,提前布局。

  王岑现在依然对连锁经营模式感兴趣,但更对那些拥抱线上模式的连锁企业感兴趣。“传统连锁企业别无选择,必须拥抱新技术,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这与红杉现在的投资风格相一致。

  红杉近年来更多地投资综合电商领域以及垂直电商,并从京东上市以及聚美优品IPO上收获甚丰。

  王岑加入红杉之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很看好一些电子商务企业,但是由于管理的主要是人民币基金,目标是A股,所以很难投。而加入红杉资本后就能更多关注这一领域。

  近年来很多连锁企业上市受阻,但不代表连锁企业以后就不能上市,但问题是连锁企业的成长性可能已经不如从前。而王岑认为,经过成本高涨与经济放缓的洗礼后,剩下的连锁企业无疑更具投资价值。

  “关键是产品与品牌要强,管理要好,星巴克的租金也很贵,但人家照样风生水起,企业与企业不一样。”王岑之前所投的周黑鸭是直营模式,但其也投资了福奈特,它主要也是加盟为主,“加盟也不要紧,我投连锁企业主要看产品和品牌,另外就是管理要跟上,财务要规范。”

  “但最关键还是投对人。”王岑表示,情商与逆商考验创业者,“信任,尊重,授权”很重要。“连锁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和管理需求”,王岑介绍说,早期的家族企业具有极强的优势,执行力也是最强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可能会出现创始团队中某些人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怎么办?是停止不前吃老本,还是放开胸怀,引进人才?

  “今后中国A股的IPO对盈利性要求会降低,这对新经济模式是好事。”王岑分析,但同时IPO政策对合规性要求已经提高,这对连锁企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连锁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规范? 王岑表示,法律层面是否“锁”得规范:如,商标的所有权不能在创始人或者某个股东名下,无形资产需与企业锁在一起;关联交易需公允且量不能大;店多了组织架构要合理;议事决策流程需清晰;中高层激励要科学等。财务方面要“锁”得透明:现在的连锁企业,一些加盟店不愿财务系统对接,玩点猫腻,美其名曰“保留隐私”,同时盟主要注意克服现金管理自由化,采购不集中等问题。员工要“锁”住:员工要的不是某个月的奖金提成,更多需要的持续的培训和长久的激励体制,这个行业流动性最大。

  文 | 本刊记者 岳彩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