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民间资本“唱大戏”

  • 来源:中国连锁
  • 关键字:养老
  • 发布时间:2014-07-05 15:41

  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释放出政府要打破“包办”格局,让社会资本在养老服务市场中“唱大戏”的强烈信号。

  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养老被各方关注,伴之而生的养老产业也成为民间投资的新蓝海。

  养老业成朝阳产业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2012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 .94亿,2020年将达到2 .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老有所养”已成为迫切的民生问题,需求的快速增长正在催生一个巨大的养老消费市场。据全国老龄办受国务院委托编制的《中国养老产业规划》测算,到2030年,我国养老服务业的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

  然而,目前我国养老设施仍供不应求。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为标准,我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250万张,缺口达550多万张。

  城乡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我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的情况下,这一现象还会加剧。

  此前,在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民政部承认,当前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国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养老床位缺口较大;社会参与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市场发育不健全等。极大的供需矛盾使养老服务渐成刚性需求。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琦指出发展养老产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所以我们今天讲老龄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老龄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客观要求。”

  “以前提起养老服务,只考虑温饱,这是非常初步的。现代视野下的养老服务,则强调精细的护理。护理老年人这件事,政府不可能包办,也包办不了,必须依靠社会力量来办。”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提供养老服务的职责应更多交给民间机构。今后,政府依然要承担“管理责任”,即担当“裁判员”职责,制定和明确服务标准,但“不能同时充当裁判员和运动员,这样会让养老体系丧失活力”。

  政策鼓励民资进入

  翻阅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不少地方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养老服务业,支持民办养老。

  一些地方将养老作为扩大消费的手段,如河北省就提出“挖掘消费潜力,培育健康养老消费”;青海提出推动医疗护理、康复理疗、保健养生等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重庆市则强调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策划和储备一批项目,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潜力,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基础产业、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领域。

  同时,鼓励养老等多种消费业态的结合,也是一些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上海市提出“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促进医养结合”;福建省则表示,重视发展医疗保健、养老家政、养生休闲等服务业,促进健康消费与文化、体育、旅游、保险等互动发展。

  事实上,早在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院,这一行业就与市场接轨。2012年7月24日,《民政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下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

  针对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融资难”、“用地难”、“用人难”和“运营难”等突出问题,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释放出政府要打破“包办”格局,让社会资本在养老服务市场中“唱大戏”的强烈信号。

  企业扎堆抢食

  有市场、有政策,这当然会吸引资本的目光。

  4月中旬,全国首批养老用地,位于深圳宝安中心区和龙华民治街道的两宗养老设施用地成功挂牌出让。良好的市场前景、不低的起拍门槛,当天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竞拍大厅引来共计30余家企业抢食,盛况空前。最终,两宗地分别被前海人寿和融通新投资以4亿元、2 .8亿元人民币拿下,溢价率达到484%和600%。

  深圳养老用地被险资企业以高溢价率摘得,不是个案。据了解,目前在养老地产市场占据三大主力之一位置的“保险系”,粗略统计,各险企计划投资养老地产的金额已超过2000亿元。

  尽管险资对养老地产的计划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但实际投资额并未成风气。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末,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实际投资额仅为50亿元。

  在房地产领域,独立开发运营养老项目的亦不在少数。目前已有超过20%的品牌房企进驻养老地产,仅一线品牌房企就有万科、保利、中海、华润、绿城等企业均抛出了养老地产发展计划。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表示,养老地产在短期内具备上升空间,因为60-70岁之间的人群比较有购买力。但他表示,以养老为名义的圈地不是真正的养老地产,养老地产一定要与医院结合在一起,没有医疗设施不算养老。

  中国巨大的养老市场也吸引了国外资本的目光。

  法国《回声报》日前报道,至少三家法国养老院产业集团酝酿在中国开展项目,包括欧洲行业第二大企业Orpea集团、法国行业第三大企业Domusvi以及高利泽集团。

  这三家法国企业一致认为,法国的养老市场已出现停滞,而与此同时,中国到2020年将有2.45年龄超过60岁的居民。由于中国城市化加速以及两代独生子女的出现,家庭养老也将迅速变得难以为继,养老市场前景广阔。

  盈利难题尚待破解

  养老服务产业的刚性需求推动了老年医疗用品和服务、老年专用消费品、老人护理、家政服务、养老机构、商业保险等产业步入加速发展期。尽管支持民资进入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在不断完善,目前养老服务业投资障碍依然不少。

  从传统观念上来说,不少老人不愿意在外颐养天年;不能享受儿孙满堂、子女绕膝的快乐,让他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对不少儿女来说,也怕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养老社区之后,自己要背上“不孝”的骂名。

  养老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逐步转变和适应的过程,除此之外,经济条件也是限制养老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家寿险公司运营管理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坦承,现在的新型养老社区更多地还只是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好,对老年生活有改善需求的老人。考虑到入住社区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养老社区目前还只是我国老年保障政策里对中高端人士养老的一个补充。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介绍,养老服务产业前期投入较多、专业人才需求大、回报周期较长,加之现阶段老年人消费能力有限,因而导致民间资本参与意愿低,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缓慢。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养老服务业还处于探索过程中,商业模式、产业模式等尚不成熟,且整个投入和产出还不太对称,涉足的大部分企业中还看不出盈利前景。

  而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阎青春看来,要把养老服务市场划分为基本养老服务市场和高端的营利性养老服务市场这两个市场,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唯有此,中国的养老产业才能真正迎来商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