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内涵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 来源:教育与学习
  • 关键字:督导评估
  • 发布时间:2014-08-13 10:12

  一、注重内涵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督导评估,将内涵发展纳入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规范办学行为,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规范办学行为。各地认真规范办学行为,采取均衡编班、阳光编班,实行公办学校“零收费、零择校”,着力解决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补课、择校、收费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重庆市将“禁止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乱收费,一律不得收取择校费”作为“红线”,从源头严控择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零收费”,全部实现就近入学。

  二是减轻学生负担。各地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在校时间、作业量,探索将初中学业考试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录取依据,实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全部分配到校,努力实现“轻负高质”。武汉市武昌区构建了“全学科、全过程、全协同”的“三全”监控与评价体系,小学低年级基本实现了书面家庭作业“零负担”。重庆市先后出台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中小学生实践大课堂1+5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双十规定,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天津市11个区县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按照“面向全体、师生互动、精讲多练、运用技术、目标达成、课后反思”的六条督导评估标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三是打造特色品牌。各地根据本地特点和学生成长需要,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特色教学、特色教研、特色管理,培育出成熟的、独特的学校文化精神,形成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满足了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特长发展要求。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着力打造学校特色,全区学生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艺术竞赛一等奖200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000余项,10名学生被评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投入8亿多元,以“六名工程”为抓手,呈现“多姿多彩”的“多彩教育”发展模式。

  二、通过督导评估,不断缩小校际差距

  通过均衡督导评估,有效促进了各地政府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加大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力度,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明显缩小,均衡程度不断提高。对293个达标县的督导评估结果显示,2012年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比2011年明显缩小,从2011年的0.529、0.475下降到2012年的0.413、0.356。

  各地普遍反映,教育督导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机制,督导评估方法科学,成效显著,各地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普遍提高,工作力度显著增强,各地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教育投入得到有效保障,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体现在以下四个满意:一是政府满意,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方向;二是教育部门满意,解决了义务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三是师生满意,义务教育学校办学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四是家长满意,孩子们可以接受更加优质、公平的义务教育。多家中央暨地方媒体追踪报道了评估认定工作。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