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学班主任工作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出来的角色也不完全相同。在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成功地完成班主任角色的转换。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德修养,创新教育方法,与时俱进,才能适应这场改革,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班主任;新角色;参与;提倡;协商;终身学习;教育理念;创新

  新课程改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领导者。班级管理是一项完善人的内心世界、规范人的外在行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尤其需要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这就要求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成功地完成班主任角色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一、班主任这种角色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班主任从班级活动的外在控制者转变为班级活动的共同参与者。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常是以控制者的角色出现。班主任与班级间处于一种紧张关系中。这种控制有效地达到了对学生的一致性要求,但也抹杀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新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要求,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使自己从班级外的控制者走向班级活动中,成为班级活动的共同参与者。班主任成为班级中的一员,在与学生的平等相互作用中实现班级管理的多样性,创建出学生发展的宽松的班级环境。

  (二)班主任从班级管理中的绝对权威者转变为建议的提倡者。

  以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

  对于班主任安排的活动,学生必须要执行。班主任成为班级中的“独裁者”,学生具有被动性。由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主动者,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自主支配自己的活动,这在客观上也要求班主任必须从绝对权威上逐渐隐退,这种隐退并不是不要班主任,而是使班主任成为建议的积极提倡者。班主任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建议,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发展。

  (三)班主任从学生评价的独断者转变为学生评价的协商者。

  在绝对统一要求的教育中,班主任就是教育要求的代表,班主任对学生具有全面的了解。因而,班主任在对班级学生的评价中,拥有独断地位。随着信息多源和学生活动的多样化,班主任已不可能完全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价值追求,也使班主任失去了独断的价值。只有与学生发展相关的多方面人员的共同评价,才有可能使对学生的评价比较趋于合理。因此,班主任成为各种评价的组织者和评价结果的协商者。通过班主任的协商,达成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的恰当的评价。

  二、班主任角色的转换,对班主任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不断反思,更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不断反思,更新观念,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终身学习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更加重要。若不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就不会走出传统迈向现代,就无法顺应现代教育。教育面向未来,首先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培养人才要着眼于社会未来以及个体发展,使他们具有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性,从而培养适应变化快、自主能力强的社会新人。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更应该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热爱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观

  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未来的发展,人的创新能力将会受到空前重视,善于创新的人将成为知识经济最主动、最积极的力量。因此,在班级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班主任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树立以创新精神为价值取向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班级工作的突出位置。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并在教育活动中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创新教育的成果。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为我们打开了创新教育的思路。它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班主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课堂学习小组的组织及对探究学习小组的组织显得十分重要。

  3、树立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完美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发展个性的理论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班主任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承认学生的智力差异。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促进全体儿童、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只有以人为本,让人成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丰富、和谐、完美的发展,才把握准了教育的生命意义,才能让教育焕发出生命光彩!

  (二)加强品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应当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做到。如班主任模范地维护班级环境卫生,不吐痰,不随手抛杂物;学生遇到困难班主任首先慷慨捐助,在各种场合下都要重视学校声誉。大到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小到在班级中和各种场合下的言谈举止,处处给学生以表率,潜移默化,增强他们的班集体责任意识,维护班集体的良好的形象。

  (三)遵循基本原则,创新教育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2、积极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状态。

  3、提倡学生的质疑。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创造的开始。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这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三点:一是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二是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本质特点就是独创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求异思维是一切创造之源。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创造空间,锻炼、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三是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煅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总之,新课程在班主任行为中生成,班主任在新课程中走向成长。班主任只有跟上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趋势,采取措施有效地转换自己的班级管理角色,不断地改革自己的工作方式,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同时班主任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实现自身价值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2]张大均,《教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薛金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