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KING OF SUMMER BIRKENSTOCK

  每逢夏日,总有那么多小伙伴喜欢穿着那种看起来小酷小酷、类似拖(凉)鞋的鞋。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数落这货:“喂,那谁谁谁,你虽然长得挺不错,本身也挺省料的,在这个热得不行的夏天应该比较凉快。但拜托,你的表面居然是用真皮做的,不热吗?而且鞋底也不伦不类的,感觉硬邦邦的,你的主人穿起来能舒服吗?”“打住,我不叫‘喂’,我叫Birkenstock(博肯),正宗的德国原产,我的主人亲切地称我为博肯鞋,不是神马拖(凉)鞋之流可比的。我拥有数不清的高大上的设计,舒适度那是杠杠的,是潮人必备鞋款,不知道不要乱说。哦对了,其实我并不怪你无知,因为我俩有巨大的代沟。甚至我也不介意告诉你,其实我生于18世纪……”

  皇室特供出生

  各位看官,我出生在18世纪—一个很久远的时间。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的全盛时期,后世称为“康乾盛世”。欧洲的诸如俄罗斯帝国等封建王权国家也处在鼎盛时期,不过资本主义的浪潮也即将来袭。一句话,此时的世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封建王朝,特权阶级横行于世。我的第一任老板叫Johann Adam Birkenstock,他于1774年在德国小镇用其姓氏Birkenstock注册了公司名称,开始了长达3个世纪的造鞋历史。好吧,我承认,我的主人Johann Adam Birkenstock最早设计生产的鞋子其实专供德国皇室和大臣。所以,我从诞生之日就被牢牢打上了皇室特供的烙印,特供,你懂的。

  人体工程学?19世纪末咱就有了!

  我一直都认为,我的老板赋予我最棒的设计在于鞋底—完美的“体贴足底弓鞋底(flexible arch support)”。这才是真正的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那些一直宣传“世界是平的”、不怀好意的人弱爆了。醒醒吧,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不平的。我的第三任老板Konrad Birkenstock早在1897年就发现了这个秘密。有一天,老板对我说:“瞧,咱们的脚底并不是完全平的,脚底的两头基本处于一个水平面,而脚底中间是向上凸的。但瞧瞧身边这些夯货,全部将鞋的内笼设计为平整的。穿上这种鞋之后,脚能舒服才怪!”

  于是在1897年,Konrad Birkenstock将他的奇思妙想变成了实物—发明了世界第一双有脚弓拱弧的弹性鞋垫。穿上博肯鞋以后,你的脚就被彻底解放啦,因为鞋子能紧贴脚的曲线,拥有最佳的受重力和舒适感。不得不说,老板的这个idea让我在当时的欧洲时尚圈彻底火了。一时间,吸引了各种土豪前来购买,我也备感有范儿。老板很快发现我开始骄傲自满起来,并告诫我要戒骄戒躁。

  为了小小惩戒我,老板在位于法兰克福的两间专卖店,将这种特别的鞋垫供应给同行,用于制造“量脚订制”的鞋。于是我彻底不满了:“老大,你怎么舍得出让我啊,我压根就不想去别的地方干活。”老板接受了我真诚的道歉,并在1902年拿出了久违的干货犒劳我—设计生产了第一对“体贴足底弓的鞋底(flexible arch support)”。从此以后,我不再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鞋垫了。套用一句俗语,咱成为了史上最有价值的鞋底。不过为了配合老板推行“勃肯全球化”的伟大理念,我的好多兄姐妹不得不再次被出让给友商,成为其他不知名品牌鞋子的鞋底。哎,被让来让去,我心理也不好受,不过谁叫咱是一枝独秀、真正的优秀人体工程学产品呢,只好勉为其难被追捧了。

  搭上了“医学矫正”快车

  咱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不怕被揭老底,其实直到1915年之前,我的影响力还只是被局限在我的祖国德国境内,多数人对我的看法仍然是一双舒适性不错的鞋底或者鞋垫。说白了,此时的我还不够高大上,除了舒适性的特点之外还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炒作卖点。

  不过一战的爆发,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让我的影响力开始剧增,我开始被打上了“医学矫正”的烙印。好了,别乱想了,我以鞋格担保我绝对没有发战争财。1915年,我的老板Konrad Birkenstock被“法兰克福军人医院”义肢矫正部徵召,去协助伤兵量身定制矫正鞋款。万恶的战争让无数人少胳膊缺腿,诅咒该死的战争(怎么听起来有点坏坏的感觉呢)。

  在随后的时间里,我的第三任老板Konrad Birkenstock的儿子Carl Birkenstock开始成长起来。他天生就拥有敏锐的市场触角,在那个大家都还很单纯、对市场炒作一知半解的年代,我不得不对他的营销能力点赞。1925年,他将义肢矫正的概念,首次融入到鞋垫中,从而设计出让整个欧洲都为之侧目的“Blue Footbed”鞋垫。

  从此以后,我就搭上了义肢矫正的医学快车,在医学界和时尚圈混得风生水起,我的老板在义肢矫正领域的权威性也越来越高。1932年,我的老板出面举行了一场研讨会,方便众多医生学习和交流Birkenstock义肢矫正鞋款的概念和技术。哦,对了,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科医生和专家高达5000多位,说这是一场Birkenstock家族的盛会不过分吧。

  那谁谁谁,应该看得出来了吧,借助一战和二战(呸呸呸,再次声明咱不发国难财)的契机,我的老板以及整个Birkenstock家族都搭上了义肢矫正的顺风车,开始迅速发展。直到1947年,也就是二战结束后的两年,不断的量变终于形成了质变,我的老板编写了一本名为《Podiatric System Birkenstock》、被当时的业内人士视为足部护理资料的百科全书。这本拥有112页的图书印刷量达到了14000本,是当时发行量和阅读率最高的足部护理书籍。至此,咱Birkenstock家族一举奠定了在足部护理方面的权威性,完成了从普通制鞋企业到集制鞋、足部护理于一身的综合性企业。足部护理开始成为Birkenstock家族的DNA和文化,为接下来的井喷式发展打下了基础。嘿嘿,咱终于找到了适合Birkenstock家族发展的革命理论依据,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1964年,第一双勃肯鞋的诞生

  到这里,我想很多小伙伴已经有所不满了:谈了Birkenstock是如何在足部护理领域叱咤风云,谈了Birkenstock鞋垫和鞋底是如何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但就是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Birkenstock鞋避而不谈,难道Birkenstock就只生产鞋垫和鞋底,只是一个鞋垫及鞋底供应商?当然不是,前面我说了我的发家史,只是想告诉各位,我是一个有浓厚历史沉淀的大家族。在制鞋领域耕耘多年,Birkenstock也该厚积薄发获得收获了。

  很显然,我的第N任老板Karl Birkenstock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1964年,这绝对是一个让我骄傲、铭记终生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我终于长大成人,不再是一双鞋垫或者鞋底了:Karl Birkenstock将成名已久的脚弓鞋垫、牛皮鞋面、鞋底组合在一起,创造设计出第一双Birkenstock勃肯鞋。这标志着,咱Birkenstock家族将翻开一页崭新的篇章,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因为我说过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有关Birkenstock的故事也该告一段落了,1964年以后的故事和结局我真心不想再多说了,无非就是我如何如何牛逼,我如何如何披荆斩棘,我如何如何多变演变出了多款Birkenstock经典鞋款。我一直都很谦虚低调,你们都懂的。

  勃肯鞋床大起底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在鞋垫和鞋底的造诣绝对是宗师级别的。开玩笑,我的Birkenstock家族可是花了60多年的时间来潜心研发鞋垫和鞋底。哦,忘记说了,我的老板将传统的鞋垫和鞋底统称为鞋床。有研究、有实践才有发言权啊,试想一下,其实不就是鞋床么,大家穿上勃肯鞋以后,就感觉脚像躺在了床上一样,舒适无比。当然,我的鞋面采用的材质也非常有讲究,不可一概而论。下面我将献上我的Birkenstock鞋床、鞋面可行性分析报告。

  勃肯鞋穿着体验

  毫无疑问,Birkenstock鞋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彻底解放足部,使足部更加舒适。而要达到这种效果的主要手段就是依赖Birkenstock鞋大名鼎鼎的鞋床,让人穿了Birkenstock鞋以后感觉脚是躺在床上,从而获得无比的舒适体验。不过往往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距离的,一些人在第一次试穿Birkenstock鞋之后,就因为对鞋床不适应、感觉穿起来不舒服,所以放弃了Birkenstock鞋。说实话,我觉得很可惜。因为这种稍显冒失的行为,可能会使得他们永远与一种最佳的行走体验擦肩而过。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Birkenstock鞋的独特设计:足部的所有支撑都是来自鞋身(鞋床),而非系紧的鞋带。再加上Birkenstock鞋独特的杯形足踝设计,使得这部分人完全无法习惯这种穿着方式。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坚持多穿一段时间。你的脚趾将很快学会如何在行走时去抓脚趾丘而获得更好的行走体验。还有就是试穿Birkenstock鞋初期可能会感觉轻微疲倦及足部酸痛,这是因为双脚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适应新的鞋床,拱弧形的鞋床正在纠正弯曲的脚趾。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善,同时鞋床会变得更符合穿着者的脚形。建议那些初期足部感到有些疼痛的小伙伴,可以穿上厚袜子。此外,由于鞋床中间部分会向上拱,因此对平足脚的人来说,适应勃肯鞋需要比普通人花更多的时间。

  Birkenstock经典鞋款

  Arizona

  如果说,1964年Birkenstock家族推出的第一款鞋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话,那么于1969年推出的Arizona系列就是Birkenstock家族真正意义上的经典鞋款。它的经典在于并非尘封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里的经典,而是不断创新、不断获得人们的认可的经典,直至今天。可以说,Arizona是目前最流行、卖得最好、舒适度最高、外形最棒的勃肯鞋,没有之一。简洁、实用的外形,使得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夏季之王”。在炎炎夏日,穿着一双Arizona,绝对拉风到爆。值得一提的是,Arizona系列有着非常丰富的材质及色彩可供选择,不论在任何场合,针对任何人群都能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双。

  Milano

  乍看一眼,你甚至会认为Milano系列是不是就是Arizona系列?恭喜你,你的第六感非常强。因为两者的相似度确实非常高,用孪生兄弟来形容它们并不过分。二者的区别在于Milano比Arizona多了一个后跟带,Arizona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拖鞋,而Milano则更接近传统意义上的凉鞋。习惯了较为正统穿着的朋友一般更喜欢Milano系列,而且由于多了一个后跟带,感觉穿起来更觉牢固。而习惯了洒脱,追求无拘无束的感觉和美观的小伙伴则更偏爱Arizona。只能说萝卜咸菜,各有所爱吧。

  Boston

  Boston俗称“包头鞋”,这和该鞋的外形非常匹配,非常形象。Boston的设计初衷是考虑到诸如Milano、Arizona等鞋款采用的是“开放式”设计,即脚拇指以及部分脚背都裸露在外。如果在下雨天或者在泥泞的环境下,势必将脚弄脏。而“包头鞋”则基本没有这个问题,它可以将脚的前半部分包裹得较好,不受外界干扰。“包头鞋”是一款颇有争议的鞋款,喜欢它的人觉得它很有艺术气质,穿起来很棒,包裹性强。讨厌它的人会觉得在炎炎夏日下,穿起来会很热。而事实上,“包头鞋”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个问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