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并购UC深化移动互联网竞争格局
- 来源:中国商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UC,微信,南极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31 15:25
6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与UC优视联合宣布,UC优视全资融入阿里巴巴集团,并同时组建UC移动事业群。UC董事长俞永福担任事业群总裁,并进入阿里集团战略决策委员会。此次并购将大部分以阿里巴巴集团股票配合部分现金的方式进行,整个交易对UC的估值远远超过之前“中国互联网最大并购交易”即百度并购91的19亿美元,可以预见,这次合并的规模,注定创造中国互联网合并的纪录。
之前一直宣称不卖的UC现在为什么卖了?阿里又为什么以如此高的估值并购UC?笔者认为,此次并购将使阿里补上了移动端流量入口的短板,完善了阿里的“互联网生态圈”。而基于阿里在今年年初提出的“云+端”战略,UC打造的便是“端”,而阿里意图通过UC在移动端与百度、腾讯展开竞争。
UC不卖难以做大
从UC的角度来看,这次合并耐人寻味。可以说,UC在国内互联网有很高的知名度,从诺基亚时代开始,UC的浏览器就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独树一帜,除此之外,UC还涉足搜索、游戏、手机辅助工具等领域。而且在去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UC董事长俞永福还成放出“狠话”说:“UC是移动互联网的排头兵,也是创业者的代表,今后,市场不会再谣传UC被谁收购,只会有UC收购了谁。”这样一个有很大发展前景的互联网企业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加入阿里,背后的原因何在?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指出,其实这几年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形势对UC并不是特别有利,UC是在2.5G时代起家的,那个时代流量特别费钱,所以用浏览器可以省流量,但现在都已经进入3G、4G时代,用户已经不太关注流量这件事了,换句话说,浏览器在移动互联时代的重要性其实在走下坡路,现在的入口更多的是超级APP或者桌面,甚至可能输入法的使用频繁度都超过浏览器,所以浏览器整体的产品在走下坡路。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起并购的价值远超其财务回报,最重要的是UC将获得此前从未染指的领域。对UC而言,将获得阿里这座巨大的靠山,阿里庞大的资源布局和整合能力将为UC发展提供支撑。
诚然,UC卖给阿里是很好的选择,虽然俞永福之前标榜UC是非卖品,但在如今的竞争环境下,UC独立发展恐怕已经走不远,而且很难做大,因为在移动浏览器市场,UC正遭到百度和腾讯的夹击。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巨头已形成集团军,所占市场份额巨大,资本也愈发集中在在巨头体系中。UC单靠浏览器竞争力较薄弱,在鼎盛时期投靠三巨头之一的阿里对于UC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某互联网专家认为:“UC投身阿里是一个极其明智的选择,尽管马云反复强调不存在站队问题,但事实上今天就是一个站队的年代,站对了生,站错了死!”
其实俞永福对于委身阿里还有一点考虑,就是要借此实现曲线上市。“阿里此次整合给出了一个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高的价格方案,并通过换股给了UC员工一个快速上市、享受价值成长的机会。”俞永福称,此次并购与其他并购案例不同,其他并购案都是以现金的形式,此次阿里收购UC是采取大额股票的方式,这反映了阿里是以合伙人的心态对待UC的团队。并购后,UC的架构从管理层“班委”到各个总经理级的管理机制保持不变,而这也正是此前百度求购失败的原因。
阿里补上最后的短板
实际上,阿里对UC的投资早在2009就已开始,当时阿里携手两家机构共同向UC注资,之后阿里获得UC超过10%的股份。去年阿里再次入股UC,最终阿里共持有UC三分之二的股份。今年6月初,阿里巴巴与UC优视同时宣布,阿里巴巴将全资收购UC,并组建阿里UC移动事业群,至此整个UC彻底并入阿里体系之中。我们知道,浏览器对互联网的重要性世人皆知,此前
阿里仅在PC端有个淘宝浏览器,但至今也没多少声响,而在移动端更是趋于零。反观UC在移动端的强势,即使在所有移动平台应用中也是名列前茅,阿里拿下UC就相当于在移动互联网入口处圈下一大块地盘。
纵观阿里2014年的投资并购案例发现,对阿里流量入口的弥补是主旋律,尤其是对移动端流量入口的布局。依靠淘宝庞大的电子商务流量来源,阿里在个人计算机(PC)端的流量优势明显。而由于应用丰富、入口分散等原因,阿里的移动端并没有复制PC端的流量和入口优势。而UC浏览器在全球拥有5亿移动端用户,移动端月搜索量达60亿次,合并后可以给阿里提供稳定、持续的大入口,完善大流量入口的布局,实现对阿里2014年“云+端”战略中移动互联网“端”的重要支撑和补充。“而UC的同事们则成功地打造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端”,两者的融合必将让阿里的战略更加充实。”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表示。
对阿里而言,与UC的整合一方面给阿里的上市故事增加了更多看点,补齐了移动搜索、手游、浏览器短板,抢占了最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入口,另一方面盘活了淘宝浏览器、一搜等资源,按照马云的说法,阿里巴巴的云+UC的端符合公司“云+端”的战略,从这一角度看,此次阿里的出价并不算高。在此关键时点上,阿里巨资收购UC,一大用意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完善阿里巴巴商业和生态体系,丰富阿里巴巴的上市概念,从而向国际资本市场讲述更大的“故事”,以提升海外投资者对阿里IPO的信心。
此外,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战略与UC高度契合,双方可以互为依托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UC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进行国际化探索的互联网公司,目前UC浏览器的海外用户已经达到1亿人,在至少10个国家的份额已达10%,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和用户。通过并购UC,一方面可以加速阿里的国际化进程,带来国际流量;另一方面通过完善阿里的商业和生态体系,丰富阿里的上市故事,提升国际资本市场对阿里的信心。UC现有的市场份额尤其是海外市场会为阿里带来更多的活跃用户,还将提升阿里的市场估值,有助于阿里创造最大规模首次公开募股纪录。
竞争格局开启
收购UC后阿里笑了,百度则不幸成为受伤的那一个,因为UC此前一直是百度移动搜索的重要入口。随着UC完全并入阿里,很快就拿出“打击”百度的招数:和阿里共同发布了移动搜索引擎品牌—神马搜索。除了移动端打压百度,针对PC平台的UC浏览器随之亮相,相比几乎被人遗忘淘宝浏览器,UC浏览器PC端的前景显然要更好。
依托UC在移动上的优势,结合阿里在相关行业的深耕布局,让彼此成为对方发展壮大中的更大变量,催化出更加惊人的化学反应。阿里和UC其实已经成立了一家公司叫“神马搜索”,是做搜索引擎的,这是很有价值的。这么多年来,其实人们对搜索引擎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大家在路上看到一个人的衣服或者是手机,把照片拍下来的话,是不是马上能找到它是什么牌子的,在哪买的,多少钱等信息,其实这种实物的搜索需求是很大的。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QQ浏览器、UC浏览器及百度手机浏览器分别以38.9%、27.5%及12.4%的比例占据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累计用户份额前三名的位置。中国手机浏览器的竞争某种意义上体现了BAT在移动互联领域的竞争,而并购UC增加了阿里在BAT竞争中的筹码。BAT在手机浏览器领域的竞争风起云涌,各有优势。UC是国内首家拥有自主内核技术的移动浏览器,具有一定技术积累和云服务优势,同时拥有较好的用户基础和口碑,并与大量网站及应用开发商合作,其网页应用数量占优势。
QQ浏览器背靠腾讯,拥有技术优势和庞大的用户基础,并且凭借腾讯旗下众多产品(视频、新闻、阅读、购物)为其平台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系统资源。百度浏览器用户群定位清晰,背靠百度旗下强大产品线,打造集娱乐、生活、服务、资讯为一体的资源整合平台,并且从用户使用习惯入手的产品设计操作简便、场景化和信息前置相结合,亮点突出,有助于细分领域的深度挖掘。
有关专家认为,从产业发展周期看,中国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目前处于应用成熟期。在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扩张时期,BAT纷纷跑马圈地,抢夺用户这一核心资源,用户规模的量级及内容资源等商业化资源意味着未来变现的可能。随着手机浏览器用户在智能手机用户中的渗透率逐渐达到峰值,手机浏览器这一移动互联市场最重要的流量洼地无疑将成为BAT变现的重要渠道。此次并购,将稳定阿里在移动电子商务方面的多入口战略,包括移动浏览器、社交媒体、位置服务等,并可能打通移动入口、移动支付、电商等各种资源,强化阿里在BAT中的竞争优势。
搜索是百度的核心,手游业务已经有百度手机助手和91支撑,移动浏览器除了“百度手机浏览器”外,还有百度客户端支撑,收购UC已经很难给这些业务带来太大突破,对UC的收购更多出于防御和补充的目的。“不过即使阿里强势入局,对BAT其他两方的存在并没有造成威胁。”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都是激烈的竞争关系。从现在的形势分析,这种竞争关系还是会持续下去,但不排除其他一些中小型的同行遭淘汰。”
在移动互联网方面,腾讯给阿里巴巴带来了巨大压力。
马年春节期间,微信抢红包游戏意外走红,对此马云曾表示,腾讯的“微信红包”如同“珍珠港偷袭”。而面对微信涉足电商的倾向,马云更是大声疾呼,企鹅走出了南极洲,他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他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把企鹅赶回南极去!承载了阿里电商、搜索和游戏战略的UC,正在成为微信的一个缩影,不过除了体量以外,UC与微信不同的是,微信的目标一直是腾讯的目标,在战略上并没有分歧,但对UC而言,尽管大方向与阿里一致,不过此前既定的战略或多或少将受到阿里的影响,此前一直坚持独立的俞永福如何将UC整合进阿里体系,又不让UC沦为淘宝导流平台,将是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整合之后,阿里在互联网领域也已经成为一家无可匹敌的航母级企业。未来搜索领域的战火会愈加凶猛,但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了很多移动搜索弯道超车的机会。未来是否还可能有企业有实力来挑战阿里?庞大的阿里集团会不会从一定程度上阻碍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从全球案例来看,没有哪家公司能够持续在某个领域永远是王者,这是必然的规律,若干年以后,总是会有一些新的创业者会出来的。现在看来,可能要寄希望于移动互联的2.0版本了。移动互联网1.0时代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到后面所谓的“万物皆可连接”的移动互联2.0时代,战争可能才刚刚开始。
文/朱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