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只有画的世界——画家张家林

  • 来源:中国商会
  • 关键字:浮华,成名
  • 发布时间:2014-08-31 16:12

  北京初秋的下午,我们如约来到张家林先生的雅居,车刚驶入小区楼下,一个清瘦的身影已亲切地上前迎接。睿智的气质,旷达的风度,正如我们想象中的名家画师。

  张家林先生生于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于吴冠中、白雪石等美术大师,后又在荣宝斋画院高级研修班精研画艺。现为国内知名画家。

  作品收录于《中国书画名人作品选》、《跨世纪著名书画艺术家经典》等国内书画经典,张家林先生的作品在国内外屡屡获奖,并多次入选《迎香港回归展》、《全国见义勇为基金会美术作品展》、《全国医药历史名家美展》、《全国少数民族美术大展》等全国性美术大展,在美术界享有美誉。作品近年更远赴海外,应邀在日本《中日友好书画交流展作品集》、《炭火展作品集》、《水墨画年贺状素材集》刊登多幅优秀作品。在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张先生的作品也颇受好评。

  正如大多数艺术家一样,张家林先生自小就显露了突出的艺术天赋。在其童年时期家境还算宽裕,年幼的张家林常有机会接触到书刊画册。根据书中描述的情景,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小张家林尝试着画出了人生中最初的图画。然而保守的父母没有称赞,反而认为他不学正业,生气地撕毁地那张画。小张家林怀着委屈,偷偷把纸片捡起来细心地粘和完整。直到今天,那张画仍被悉心保存着。它已成为最初梦想的象征,不管曾经历怎样的打击,仍然怀着对美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这也正是张先生在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原因。

  凤凰的磐涅是要经过火的洗礼,成功的得来似乎总要承受多次的打击。青年时期的张家林正处于踌躇满志,为梦想的实现燃烧激情的时段,然而文革的混乱却也开始了,在那个如今不知如何评判的时代,多少人与梦想失之交臂,走向不可预想的生活。张家林也差点一样,在以优异的成绩报考中国美术学院时,素不相识的监考老师都对其画赞不绝口,然而当时的家庭成份却决定了他只能面对被排挤的命运。回到破败的家中,张家林只能压下心中的愤懑。在繁重的劳动后,画画成为心中宣泄情感的好方式。穷得没有笔时,张家林就用羊毛绑在树枝上用稀释的墨汁作画,在画中他总能找到真实的自己,保持着不灭的梦想火种,期待着有一天终能云破天开,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艺术激情。1976年文革终于结束,张家林迎来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并不负众望地实现了迟到的梦想。在首都师范大学的每一天,张家林都孜孜不倦地吸取着国内美术大师的画艺精华,不断得到老师们的认可。在学习了油画之后,张家林又在国画画艺上潜心研究。在数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张家林先生的画兼得油画的质感和国画的神韵,在美术界独具风格。如今,张先生的画已不断升值,成为众多收藏家的珍爱之物。

  在浮华的现代,几乎人人都渴望成名。在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张家林先生常有收获名利的机会,然而他却选择了低调,社会上的虚荣他总淡泊以待,只是一心一意画自己钟爱的画,“我不愿早早成名,只有静心去感悟生活,清心去画画,在岁月中沉淀,才能真正作得好画,那才是我所珍惜的。”张先生简朴的话一如其人——纯粹的只有画的世界;也如他的画,简练的线条中有不尽的韵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