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期痛经的预防及其护理

  【摘要】女性经期痛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身心疾病,而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是治疗该疾病最佳方案,患者可借助中医疗法、理疗、精神心理、饮食、运动等方法来缓解与预防痛经。

  【关键词】女性痛经 护理 预防

  痛经指的是,女性在经期前后及过程中腹部出现和行经有关联的疼痛,症状明显的话可影响女性正常的生活与工作。有调查数据显示,女性中存在痛经症状者占48.1%,其中有9.8%的痛经患者在经期需要借助药物并卧床休息以缓解疼痛,并且在调查中发现有过痛经经历的女性占81.2%。所以,对痛经的女性来说,预防与护理工作非常必要。

  1、一般预防与护理

  一般预防与护理涵盖三个内容: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精神心理。笔者将对其做详细论述。

  第一,饮食习惯。由于女性经期痛经与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因此,在预防及护理痛经的过程中,应合理调整饮食习惯,以提高预防与护理的效果。具有痛经习惯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适当吃一些含有高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E的食品。

  第二,体育锻炼。对月经量较少的女性来讲,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可加快子宫内膜的剥落速度,有助于经期健康;可缓解痛经病人子宫发生痉挛的程度,有助于提高痛经的治疗效果。但是,在行经期间的参加体育运动也有讲究,一般情况下适宜参加慢跑、打拳、体操、乒乓球等项目,并且还应适当缩短运动时间,减少运动量,通常以感到疲劳为最佳强度。

  第三,精神心理。由于痛经患者的体质、精神状态、个体痛域等各不相同,因此疼痛程度也有很大差异。针对原发性病人来讲,其应先摆脱心理负担,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给予其疏导与心理安慰,缓解病人的焦虑与抑郁症状,加大卫生宣传力度,让年轻病人了解更多的心理卫生信息。针对疼痛程度轻微的病人来说,在经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并在小腹位置放置暖水袋,确保子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特别是对青少年女性来说,其身体正在快速发育之中,常常因为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等原因,导致情绪不稳定、精神不集中,这就是因其子宫收缩始终处于不协调状态的原因。

  2、理疗

  在预防与护理女性经期痛经方面,可使用的理疗方法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痛经人群及症状应选用与之相对应的理疗方法。①推拿按摩。护理人员可用双手掌的根部揉搓患者腰部,用拇指依次按压病人的关元、肾俞、肝俞等穴位数秒钟,接着揉按患者的命门等穴位,一直按压到患者腹部微微发热,然后再按揉患者的三阴交、太溪等穴位。②激光照射穴位。需要用激光照射的穴位有子宫穴、三阴交穴等,照射时间为每个穴位4分钟左右。从月经中期开始照射,每两天照射一次,一个疗程为5次。③电热神经法。使用电热刺激神经时,每次时间为25分钟左右,每天2次左右,累计10次为一个疗程。④灌洗阴道。针对已婚的痛经女性来说,可使用热水灌洗阴道。

  3、药物治疗

  针对痛经十分严重的女性来讲,如果一般疗法与理疗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话,可适当选用一些刺激、镇静解痉药、镇痛药进行治疗。①硝酸甘油,在痛经发作时,可在腹部贴上一份硝酸甘油贴,每天贴一贴,直到痛经症状完全消失。②2.4mg的β受体阻滞剂沙丁胺醇,每天吃3次。③前列腺合成酶抑制剂:每次行经之前就来时服用该药,连服3次左右,效果好并且十分安全。④性激素。服用避孕药以有效抑制排卵,并刺激子宫内膜快速生长。⑤解痉止疼药。比如索米疼片、阿托品、颠茄、舒乐安定片、安定片、阿司匹林等。

  4、中医护理

  在西医角度来看,预防与护理原发性痛经,用镇静、止痛类药物,可快速缓解痛经症状,但是疗效短,并且副作用很大。从中医方面来讲,女性经期痛经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畅、气为血帅,气滞血瘀、气行血行。因此,可采用针灸与中药疗法对其进行与防护及护理。

  第一,针灸。借助针灸疗法,以体针为主,搭配艾灸及耳针,实、虚两证,疗效显著。

  第二,中药。借助辩证施治档案堆患者进行预防与护理。①血瘀气滞类型。可用核桃仁、香附、五灵脂、延胡、赤芍、川芎、当归各9克,枳壳、乌药、丹皮各6克,甘草3克、红花5克。丸剂:得生丹、加味逍遥丸。②凝滞寒湿类型:白芍、牛膝、当归、涪陵、白术、党参各9克,丹皮6克,桂心、甘草各3克。通常使用的丸剂是艾附暖宫丸。③血亏气虚类型。白术、白芍、茯苓、党参、当归各9克,甘草3克、川芎6克、熟地12克。丸剂:人参养荣丸、妇科金丹。用药方案:在经期或者经前服用,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完,每月累计服用6计左右,通常情况下服用两个月左右。

  总之,制定女性痛经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应依据患者的痛经持续时间、开始时间、疼痛性质、年龄、病史等因素,仔细检查、综合分析。另一方面,预防女性痛经应从行经之前就开始采取措施,直到经期过去之后才能取消预防与护理措施。尤其对是中年女性来说,不要觉得自己暂时没有痛经症状就轻易放松警惕。所以,中青年女性应该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采用正确的预防护理方法,如果出现痛经症状,就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并配合治疗,以免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

  [1]张凯.痛经的经方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6)

  [2]李海霞.痛经的中医治疗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0(12)

  [3]王芳.痛经的中西药治疗研究概况[J].新疆中医药.2010(02)

  张爱梅 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