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让世博更精彩
- 来源:世界高尔夫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尔夫 世博 更精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5-10 13:48
2010年5月2日,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幕的第二天,以一系列高尔夫活动串联而成的“世博杯”也将在上海佘山高尔夫球场粉墨登场。
原奥组委副主席何振梁、原国务院副秘书长李长安、原外经贸部长石广生为首的一行德高望重的长者,已经确定出席。
从1851年的第一届世博会到千姿百态的2010年,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高尔夫从未像今年如此全面而深入地渗透进世博会。“世博杯”在半年期间,将要举行超过30场主题不同、风格迥异的活动,这是一场真正的“高球嘉年华”。而大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几十家球场揭“杆”而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实施一系列利好举措,力争将上海球场最美的景色、最佳的球场质量、最细致入微的服务展示于世博会的客人面前。对上海高尔夫而言,世博会不仅仅是一个各国文化展示交流的平台,更是向世界宣传品牌、展示风采的绝佳机会。
《世界高尔夫》对话上海世博局官员、“世博杯”组委会、上海高尔夫球协会及上海地区十几家球场管理者,探讨世博会将会对上海乃至中国的高尔夫,将会形成怎样的“作用力”?!
上海世博局事务协调处副主任蒋婵:很大程度将提升上海球场的知名度
Q:为什么上海世博局会支持“世博杯”?
A:世博会建立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从中方而言是通过世博会整个大舞台迎来国际友人,也是展示中国城市生活不断改善和进步,展示城市发展水平的平台。对于西方友人来说,他们在参展之余、在辛苦工作之余也能放松,在体育活动当中融入中西方的友谊。出于这样的考虑,上海世博局支持上海高协主办的这一系列高尔夫活动。
Q:作为世博会的外延活动之一,“世博杯”的举行对上海高尔夫有什么影响?
A: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我们会迎来很多的国际友人,无疑会对上海地区的高尔夫球场起到很大的宣传活动,很大程度提升上海球场的知名度。因为迎来了国际友人和专业选手,他们会提出一些意见和想法,通过相互沟通交流,会提升整个高尔夫球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
Q:是否会开展一些普通大众可以参与的活动,让世博观众也能了解高尔夫。
A:整个计划中,会有大众参与的活动,包括宣传及面对面的活动。其次我认为,高尔夫并没有脱离大众,高尔夫应该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是健康有益的组成部分,不要让他们觉得高尔夫是空中阁楼,看上去很高很远。
上海高尔夫球协会主席施德容:作为协会我们有种心愿——为推动高尔夫出力
Q:从何萌生举办“ 世博杯”的想法。
A:去年高尔夫回归奥运之后,这项运动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高尔夫,在热爱大自然、热爱运动、提高生活质量、更好享受生活这些方面,人们有更多的共识,高尔夫运动一定会加速发展。其次,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朋友参加世博会,一方面大家交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另外一方面,是一种理念、文化和感情的交流,这跟高尔夫是不谋而合的。上海是东道主,除了做好世博会展区的工作之外,其它方面也应该欢迎大家。高尔夫球也是以球会友的场所,高尔夫也让来上海的客人生活比较丰富。各国使领馆热情很高,球场配合度也很高,有的球场甚至免费提供打球费用。上海高协从2009年5月换届以后开始筹备工作,一切进行顺利。
Q:“ 世博杯”对上海乃至中国高尔夫有什么影响,尤其在大众的认知方面?
A :作为协会我们有种心愿——为推动高尔夫出力,利用更多的渠道组织更多的资源,让球友更多享受高尔夫,对于不会打球的朋友,了解情况之后能加入进来。从协会的角度讲,配合、推动、组织这些活动,做好自己的具体的工作。我希望有志向参加世博杯的人,都可以积极报名。
Q:参观世博会的客人会对合作的这些球场满意吗?
A:肯定会喜欢,上海球场的硬件软件的确不错,世界上没有一个球场是一样的,他们一定会看到上海地区的特色。半年前我有些担心,怎么组织、场地安排、资金投入,现在都慢慢走上正轨,王立兴副主席的“良友基金会”为活动提供了启动资金。
上海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王立兴:这是身为主人的“待客之道”
Q:你们什么时候有了举办“世博杯”的这个想法?
A:三年前我就提出,世博会在上海举行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个“待客之道”。同时,高尔夫也需要找对时机,让大众有所了解。而且参加世博会的很多国家和城市,他们的城市化进程比我们更早,对城市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有很多好方法值得借鉴。苏格兰是高尔夫的发源地,二战后美国高尔夫有了长足的发展,PGA出现以后随着电视转播的加入,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链。在高尔夫产业当中,有很多的成功人士,他们得以提升和锻炼,这届世博会是我们真正学习的时间。我想在世博会期间,还可以不断地和西方国家的高尔夫从业者或爱好者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对中国高尔夫文化做一个初步的整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不应局限在“世博杯”的系列活动上,而是高尔夫从业者要反思,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上海高协也希望利用世博会这样的机会,关心球场周边的生态空间。但是,举办好这一系列的活动还面临很多具体细节,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
Q:启动基金由良友基金会提供,整体活动也是由良友基金会筹备举办?对赞助商有什么要求?
A:我们不希望这一系列的活动太过于商业化,赞助商一来就在“世博杯”前面加上品牌前缀,我们希望用心感动更多的人参与。高尔夫运动已经在社会上被过度商业化了,世博会是文明创造的展示、共同赏识这样的盛会,这么大的品牌,这么大的文化活动,政府也很重视。良友基金会首先拿出来100万的启动资金,是想把基础的筹备工作做好。和我们合作的五家球场的举动也相当令人感动,我们希望在活动的行进过程中,每个参与者享受高尔夫的同时,也让球场周边的居民体会到球场的关怀,尤其是让更多从业者和参与者关怀周边的环境,我想这是整个比赛最重要的一点。
Q:“世博杯”的一系列高尔夫活动,将对整个行业有什么促进作用?
A:每个贵宾的要求不一样,爱好不一样,按照中国古人的待客之道,就要找到一种合适方便的方法。客人有这个爱好,我们就把这个爱好集结在一起,这是上海高协应该做的事情。
活动初期我们会邀请上海高尔夫的同行业者,包括投资商、开发商、管理者等,呈现出我们的诚意。通过我们的活动引起从业者的思考,不管在球场建设方面,还是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方面,希望能打开大家的思路。结合每次活动将中华文化和高尔夫文化丰富且鲜活地展现出来,也是这次活动的特色之一,三十多场比赛链接成一个嘉年华,每场比赛都要表现出特有的主题和亮点。
Q:将对上海地区的高尔夫有什么影响?
A:虽然这是比赛、是竞赛,但也体现了一种交流。在比赛设置上,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参加竞赛,在舒服和自然的状态中交流竞争。我们并不是极力倡导个人单杆的纪录,而是想让大家都能体验参赛的氛围,在比赛中感受到对周边环境的关怀与照顾。这样一来,我想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对高尔夫的认识,也会有新的感悟。
比如合作球场之一的上海旭宝高尔夫球场,她不仅多年举办中国公开赛,古董石兽的摆设,也体现了独特的高尔夫文化,可以让大家在刺激的竞争同时,还能品味文化的独特性。我们还会在比赛现场邀请艺术大师,将文化和特色融入高尔夫活动中。
Q:筹备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A:三年前我提出设想构思的时候,几乎没什么人响应,这算是最早的阻难吧,但我是乐观的人,有想法就去做。不管想法多好,动手去做的时候还是要破除自己的妄想。筹备初期我和球场去接触的时候,除了与旭宝董事长宋鑛满理念相近一拍即合之外,其它球场的热情并不高。而世博会期间车辆的限行公告也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本来设想将亲子活动放在黄山高尔夫俱乐部,因为他们一直从事青少年教学的工作,但是由于交通的问题,这个想法可能要搁浅。当然,还会出现其它的问题,但是,高尔夫本身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运动。
上海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锦培:我们就是为世博会服务的
Q:上海高尔夫球协会承办“世博杯”,目的是什么?
A: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世博会期间前来的国内外嘉宾服务,为世博会服务。“2010世博杯高尔夫系列文化活动”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最重要的有5月2日的开杆赛,邀请了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高尔夫是个体育项目,增加活动的分量,也是考虑把活动搞得更好。我们不仅为世博局官员服务,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不同要求“量身定制”。目前确定7月6日的“苏格兰日”,将把笔墨着重在高尔夫的起源和文化方面;“美国日”是因为她是高尔夫最发达的国家;“日本日”是因为她在亚洲实力最强。
Q:高尔夫与世博会的结合,对上海乃至中国高尔夫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A:上海高协始终希望在世博会期间能为高尔夫做点什么,高尔夫能为世博会贡献什么东西。世博会是展示上海的大舞台,上海高协能为这个大舞台做些什么,比赛做好了,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这是上高协的任务和使命。服务第一,其次是把上海球场的风采展现给大家。这几家合作球场都是目前上海最好的球场,每个球场都有故事,都举办过国际大赛。无论从管理还是球场品质、草坪、整个团队都符合国际标准。在世博会期间把最好的球场展示给大家。第三,我们要给高尔夫留下值得纪念的东西,世博会史无前例,世博杯也史无前例,高尔夫纪录片也是史无前例。而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上海高尔夫新一轮的发展做好重要且坚实的铺垫。
Q:参加“世博杯”之后,他们对上海高尔夫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了?
A:不一定,不是因为世博会的原因球场管理就好了,球场本身就应该有这样的要求。球场管理、营运管理、球童服务管理本身就应该具备一定的标准。通过这个活动,肯定会给中国和国外嘉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我认为影响力更为重要。世博杯不仅是上海高协的作品,也是为球场应该用什么标准管理好团队和球场,怎么在上海地区推动和普及高尔夫,至少会提供一个概念和参照。
……
原奥组委副主席何振梁、原国务院副秘书长李长安、原外经贸部长石广生为首的一行德高望重的长者,已经确定出席。
从1851年的第一届世博会到千姿百态的2010年,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高尔夫从未像今年如此全面而深入地渗透进世博会。“世博杯”在半年期间,将要举行超过30场主题不同、风格迥异的活动,这是一场真正的“高球嘉年华”。而大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几十家球场揭“杆”而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实施一系列利好举措,力争将上海球场最美的景色、最佳的球场质量、最细致入微的服务展示于世博会的客人面前。对上海高尔夫而言,世博会不仅仅是一个各国文化展示交流的平台,更是向世界宣传品牌、展示风采的绝佳机会。
《世界高尔夫》对话上海世博局官员、“世博杯”组委会、上海高尔夫球协会及上海地区十几家球场管理者,探讨世博会将会对上海乃至中国的高尔夫,将会形成怎样的“作用力”?!
上海世博局事务协调处副主任蒋婵:很大程度将提升上海球场的知名度
Q:为什么上海世博局会支持“世博杯”?
A:世博会建立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从中方而言是通过世博会整个大舞台迎来国际友人,也是展示中国城市生活不断改善和进步,展示城市发展水平的平台。对于西方友人来说,他们在参展之余、在辛苦工作之余也能放松,在体育活动当中融入中西方的友谊。出于这样的考虑,上海世博局支持上海高协主办的这一系列高尔夫活动。
Q:作为世博会的外延活动之一,“世博杯”的举行对上海高尔夫有什么影响?
A: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我们会迎来很多的国际友人,无疑会对上海地区的高尔夫球场起到很大的宣传活动,很大程度提升上海球场的知名度。因为迎来了国际友人和专业选手,他们会提出一些意见和想法,通过相互沟通交流,会提升整个高尔夫球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
Q:是否会开展一些普通大众可以参与的活动,让世博观众也能了解高尔夫。
A:整个计划中,会有大众参与的活动,包括宣传及面对面的活动。其次我认为,高尔夫并没有脱离大众,高尔夫应该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是健康有益的组成部分,不要让他们觉得高尔夫是空中阁楼,看上去很高很远。
上海高尔夫球协会主席施德容:作为协会我们有种心愿——为推动高尔夫出力
Q:从何萌生举办“ 世博杯”的想法。
A:去年高尔夫回归奥运之后,这项运动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高尔夫,在热爱大自然、热爱运动、提高生活质量、更好享受生活这些方面,人们有更多的共识,高尔夫运动一定会加速发展。其次,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朋友参加世博会,一方面大家交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另外一方面,是一种理念、文化和感情的交流,这跟高尔夫是不谋而合的。上海是东道主,除了做好世博会展区的工作之外,其它方面也应该欢迎大家。高尔夫球也是以球会友的场所,高尔夫也让来上海的客人生活比较丰富。各国使领馆热情很高,球场配合度也很高,有的球场甚至免费提供打球费用。上海高协从2009年5月换届以后开始筹备工作,一切进行顺利。
Q:“ 世博杯”对上海乃至中国高尔夫有什么影响,尤其在大众的认知方面?
A :作为协会我们有种心愿——为推动高尔夫出力,利用更多的渠道组织更多的资源,让球友更多享受高尔夫,对于不会打球的朋友,了解情况之后能加入进来。从协会的角度讲,配合、推动、组织这些活动,做好自己的具体的工作。我希望有志向参加世博杯的人,都可以积极报名。
Q:参观世博会的客人会对合作的这些球场满意吗?
A:肯定会喜欢,上海球场的硬件软件的确不错,世界上没有一个球场是一样的,他们一定会看到上海地区的特色。半年前我有些担心,怎么组织、场地安排、资金投入,现在都慢慢走上正轨,王立兴副主席的“良友基金会”为活动提供了启动资金。
上海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王立兴:这是身为主人的“待客之道”
Q:你们什么时候有了举办“世博杯”的这个想法?
A:三年前我就提出,世博会在上海举行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个“待客之道”。同时,高尔夫也需要找对时机,让大众有所了解。而且参加世博会的很多国家和城市,他们的城市化进程比我们更早,对城市营销和品牌推广方面,有很多好方法值得借鉴。苏格兰是高尔夫的发源地,二战后美国高尔夫有了长足的发展,PGA出现以后随着电视转播的加入,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链。在高尔夫产业当中,有很多的成功人士,他们得以提升和锻炼,这届世博会是我们真正学习的时间。我想在世博会期间,还可以不断地和西方国家的高尔夫从业者或爱好者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对中国高尔夫文化做一个初步的整理,媒体和大众的关注不应局限在“世博杯”的系列活动上,而是高尔夫从业者要反思,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上海高协也希望利用世博会这样的机会,关心球场周边的生态空间。但是,举办好这一系列的活动还面临很多具体细节,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
Q:启动基金由良友基金会提供,整体活动也是由良友基金会筹备举办?对赞助商有什么要求?
A:我们不希望这一系列的活动太过于商业化,赞助商一来就在“世博杯”前面加上品牌前缀,我们希望用心感动更多的人参与。高尔夫运动已经在社会上被过度商业化了,世博会是文明创造的展示、共同赏识这样的盛会,这么大的品牌,这么大的文化活动,政府也很重视。良友基金会首先拿出来100万的启动资金,是想把基础的筹备工作做好。和我们合作的五家球场的举动也相当令人感动,我们希望在活动的行进过程中,每个参与者享受高尔夫的同时,也让球场周边的居民体会到球场的关怀,尤其是让更多从业者和参与者关怀周边的环境,我想这是整个比赛最重要的一点。
Q:“世博杯”的一系列高尔夫活动,将对整个行业有什么促进作用?
A:每个贵宾的要求不一样,爱好不一样,按照中国古人的待客之道,就要找到一种合适方便的方法。客人有这个爱好,我们就把这个爱好集结在一起,这是上海高协应该做的事情。
活动初期我们会邀请上海高尔夫的同行业者,包括投资商、开发商、管理者等,呈现出我们的诚意。通过我们的活动引起从业者的思考,不管在球场建设方面,还是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方面,希望能打开大家的思路。结合每次活动将中华文化和高尔夫文化丰富且鲜活地展现出来,也是这次活动的特色之一,三十多场比赛链接成一个嘉年华,每场比赛都要表现出特有的主题和亮点。
Q:将对上海地区的高尔夫有什么影响?
A:虽然这是比赛、是竞赛,但也体现了一种交流。在比赛设置上,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参加竞赛,在舒服和自然的状态中交流竞争。我们并不是极力倡导个人单杆的纪录,而是想让大家都能体验参赛的氛围,在比赛中感受到对周边环境的关怀与照顾。这样一来,我想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对高尔夫的认识,也会有新的感悟。
比如合作球场之一的上海旭宝高尔夫球场,她不仅多年举办中国公开赛,古董石兽的摆设,也体现了独特的高尔夫文化,可以让大家在刺激的竞争同时,还能品味文化的独特性。我们还会在比赛现场邀请艺术大师,将文化和特色融入高尔夫活动中。
Q:筹备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A:三年前我提出设想构思的时候,几乎没什么人响应,这算是最早的阻难吧,但我是乐观的人,有想法就去做。不管想法多好,动手去做的时候还是要破除自己的妄想。筹备初期我和球场去接触的时候,除了与旭宝董事长宋鑛满理念相近一拍即合之外,其它球场的热情并不高。而世博会期间车辆的限行公告也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本来设想将亲子活动放在黄山高尔夫俱乐部,因为他们一直从事青少年教学的工作,但是由于交通的问题,这个想法可能要搁浅。当然,还会出现其它的问题,但是,高尔夫本身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运动。
上海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锦培:我们就是为世博会服务的
Q:上海高尔夫球协会承办“世博杯”,目的是什么?
A: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世博会期间前来的国内外嘉宾服务,为世博会服务。“2010世博杯高尔夫系列文化活动”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最重要的有5月2日的开杆赛,邀请了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高尔夫是个体育项目,增加活动的分量,也是考虑把活动搞得更好。我们不仅为世博局官员服务,还根据每个国家的不同要求“量身定制”。目前确定7月6日的“苏格兰日”,将把笔墨着重在高尔夫的起源和文化方面;“美国日”是因为她是高尔夫最发达的国家;“日本日”是因为她在亚洲实力最强。
Q:高尔夫与世博会的结合,对上海乃至中国高尔夫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A:上海高协始终希望在世博会期间能为高尔夫做点什么,高尔夫能为世博会贡献什么东西。世博会是展示上海的大舞台,上海高协能为这个大舞台做些什么,比赛做好了,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这是上高协的任务和使命。服务第一,其次是把上海球场的风采展现给大家。这几家合作球场都是目前上海最好的球场,每个球场都有故事,都举办过国际大赛。无论从管理还是球场品质、草坪、整个团队都符合国际标准。在世博会期间把最好的球场展示给大家。第三,我们要给高尔夫留下值得纪念的东西,世博会史无前例,世博杯也史无前例,高尔夫纪录片也是史无前例。而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上海高尔夫新一轮的发展做好重要且坚实的铺垫。
Q:参加“世博杯”之后,他们对上海高尔夫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了?
A:不一定,不是因为世博会的原因球场管理就好了,球场本身就应该有这样的要求。球场管理、营运管理、球童服务管理本身就应该具备一定的标准。通过这个活动,肯定会给中国和国外嘉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我认为影响力更为重要。世博杯不仅是上海高协的作品,也是为球场应该用什么标准管理好团队和球场,怎么在上海地区推动和普及高尔夫,至少会提供一个概念和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