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警匪片纯斗智,这样好吗

  • 来源:精品生活
  • 关键字:周润发,卧底,枪战
  • 发布时间:2014-10-23 10:12

  在周润发年代,电影里可以花半个小时和反派交火,手中的枪永远打不完子弹,一部电影能杀上百名匪徒。到了《无间道》时,全片只有一场枪战戏,开枪次数亦不超过20次;再到《窃听风云3》,全片不开一枪;而最近上映的《反贪风暴》,一尝十几年来未曾接触的反贪题材,将“斗智”上升为影片主心骨。至于各种爆破与枪战的“斗力”场面,引用导演林德禄的描述,仅是“剧情有需要时才设置的效果而已”。

  枪战:不如心计精彩

  从1986年的《英雄本色》到2002年的《无间道》,观众能惊奇地发现,港产警匪片的风格完全变了。在《无间道》里,作为主角的刘德华,只开了四枪。也就是说,港产警匪片过去的一大标签——枪战,在新世纪被完全弱化了。到今年的《窃听风云3》与《反贪风暴》,前者全片不开一枪,后者的枪战仅是查案过程的修饰而已。

  作为2014年度唯一一部社会犯罪大片,《反贪风暴》剖析“性、命、钱、权、欲”的人性五宗罪,触碰了高层政要的贪腐问题,最大的卖点是剧情由真实案件改编,加之古天乐、林家栋等人的捧场演出。相对于对人物的刻画以及对案件的抽丝剥茧,枪战戏份并不多,只有最后一场保护证人的枪战拍出电影感。但正因为真实还原ICAC的查案过程,观众反而觉得新鲜,“影片还原ICAC查案的新角度值得肯定,少了枪战却写实多了”,观众们纷纷表示第一次通过一部电影了解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ICAC。

  弱化枪战的最大意义,其实是弱化了过去的一个观影噱头。正邪双方用子弹说话,你来我往的互射里,观众看得过瘾,角色们打得也开心,而对于创作者而言,当电影里的戏剧矛盾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时候,让主角用枪来一决生死是个很好的手段,观众也会被吸引,由此淡化剧情的种种不合理。而在新世纪后,港产片制作越来越追求精致化,剧情要合理,逻辑要慎密,演员更得有演技,观众对“斗智”的欣赏程度超过了“斗勇”——在戏剧世界里,用枪杀掉一个人是件容易事,但要用计谋去害死一个人,则需要做出精心的铺排。因此,最近上映的《反贪风暴》在剧情设计上更能征服观众,编导自然也有信心,不让枪战过多地干扰剧情的进展,也让整部电影显得精致优雅。

  斗智:黑色大起底

  著名编剧陈汗曾在采访中表示,过去香港警匪片特点是高产,但智商不高。“不少警匪电影在桥段上多粗糙俗套,观众往往看到一半就猜到结局,高潮总是惊心动魄的枪战,这也是好莱坞模式。‘卧底’的出现,为香港警匪片带来新的方向,从《龙虎风云》到《无间道》,开始探讨警匪题材中的人物内心,聚焦人性。杜琪峰、韦家辉创立的‘银河映像’,引领着香港警匪片的新方向,但在一段时期里,也将警匪片带进固定模式。后来的巅峰之作数《无间道》,系列对港产警匪电影进行了一次总结和升级,但也让其陷入了卧底的死胡同。”

  直到2009年开始,《窃听风云》系列让香港警匪电影进入“高智商”时代,将“金融股市黑幕”作为“窃听”的招牌。从《窃听风云2》再到《寒战》,称得上是香港警匪片的又一次升级换代。《寒战》讲述警察内部斗智斗勇的故事,危机、节奏都与以往不同,一个细节、一个眼神都将是重要线索。影片不但考验编剧的智商,也在挑战观众的智慧,可以说开创了警匪片新格局。

  相比几部港产警匪片的经典前作,《反贪风暴》倒有个新特点——它反映更多的政治元素。除了直接引用现实政治人物的原话,片中一些人物似乎还带有影射,在ICAC有长达六年工作经验的导演林德禄表示,电影借鉴了身边的反腐案件,首次在大银幕上将权钱色黑幕交易彻底曝光,尺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主演林家栋表示印象最深的一幕,是自己拿钱去扔陈静饰演的情妇,然后说了一句“你跟我玩洁癖吗”,他这样形容当中的讽刺:“这里的潜台词是,我是警察,本应该是奉公守法的人,我自己也‘脏’。”也许在《寒战》、《窃听风云》系列这些所谓宣扬核心价值的斗智类警匪片之后,《反贪风暴》更像顺势跟风,但不经意间来把黑色起底,却是惊喜所在。

  文_余夏韵 图_本刊图片库、东方IC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