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只会消沉,行动才能让PC行业再造春天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悲观,PC,行动,笔记本
  • 发布时间:2014-11-29 15:55

  笔记本出货量七连跌、英特尔宣布裁员、索尼卖出VAIO PC业务、惠普裁员数万名员工并一分为二……随着全球PC业颓势的加剧,2014年IT企业新闻里充满了裁员、减薪一类字眼,盈利下滑乃至亏损成为IT厂商们在2013年和2014年季度财报的常态,当英特尔、惠普、宏碁这样的传统PC巨头都扛不住时,传统PC行业真到了坐等枯死的地步了吗?更新换代的超极本、全新登场的多形态笔记本让人们在PC业的冬天感受到了些许温暖,而2014年Q2季度全球笔记本出货量1%的增幅也让市场感到希望。悲观地坐等行业转机,恐怕只能在严冬的寒冷中消沉,唯有创新行动,才能让PC行业再造春天!

  PC行业的冬天

  全球出货量连续7个季度的下滑足以让任何行业感受到危机,全球五大PC厂商中的宏碁更是出现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况,加上众多一线厂商的降薪裁员运动,整个PC行业近年来的确给人进入冬天的感觉。2013年PC业的经营状况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加糟糕,外部金融环境不好难以成为PC业颓势加剧的理由,尤其是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两个IT硬件领域在同时期里持续地爆发式增长。

  传统PC产品难以激活消费者定期购机欲,超极本更一度被市场冠以“超难卖”的头衔,整个PC硬件产业链前景不容乐观的同时,微软Windows 8同样面临转型的尴尬,新一代操作系统较低的市场认可度对原本低迷的硬件产业链更是雪上加霜般的打击。

  需求转型督促产业变革

  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多年的耕耘在一定程度上的确降低了新兴市场潜力,更换升级成为当前PC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解决有无”式的销售方式渐渐离PC业者远去,提供给消费者他们想要的PC设备才是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根本。

  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对PC应用功能提出更多更个性的需求,难以满足这类消费需求的传统PC产品很难再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产品领域的细分成为大势所趋。从应用功能到外观设计,消费者差异化的应用需求督促PC厂商对产品进行革新。于是乎,在传统PC产品维持现状的同时,多形态笔记本成为PC产业变革的急先锋。

  创新推动笔记本继续成长

  移动互联并非让PC远离用户,反而是凭借无处不在的网络,让PC设备能更好地融入用户工作和生活。随时随地携带的需求让人们对未来PC便携性极为看重,而不同环境下各式应用需求对PC功能乃至设计形态提出新的需求。当英特尔抛出“重新发明笔记本”概念时,创新无疑是扭转当天PC颓势的最佳手段,也只有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够帮助PC行业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变形

  一场关于屏幕和键盘的恋爱

  面对差异化应用需求,能够让一款产品拥有多种实用模式的融合与跨界会是十分实用的解决方案,而融合笔记本与平板电脑两种产品而来的变形产品,也是近年来PC领域创新的焦点和发展趋势。变形笔记本登场至今,关于其形态设计的焦点便在于屏幕与键盘是否应该分开上。

  追寻自由的分离式阵营

  将传统形态的笔记本直接拆分为键盘和屏幕两个部分,屏幕部分单独时候的时候同普通平板电脑并无太大差异,而当屏幕同键盘通过插拔、蓝牙、触点等方式完成链接后,便可以类似传统笔记本的形态出现,满足用户高效操控的应用需求。

  分离式阵营的变形本往往集中在12英寸及以下规格产品上,小尺寸屏幕不单能够提升产品整体的便携性,还能较为便利地完成从平板电脑到笔记本形态的变换,其屏幕所需支撑较为简单。这类变形本往往拥有出色的便携性,且屏幕单独使用时,给用户同普通平板电脑几乎一致的使用体验,只不过较小的尺寸在长时间高效输入过程中略逊于非分离式变形产品,不过由于屏幕于键盘分离的特性,让其能更好地适应办公桌、会议室、咖啡厅、飞机座位等各种环境下使用的需要。

  在整个分离式变形本阵营中,一直坚持采用插拔设计的华硕Transformer系列给用户留下了较深印象,其屏幕和键盘部分可单独搭载独立的内置电池,极大地延长了整机续航时间,不过这样的设计会以牺牲PC部分便携性为代价。而索尼VAIO Tap11则可看作键盘与屏幕无线连接的代表作,其在笔记本形态时,屏幕与键盘以无线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屏幕与键盘并不需要在传统的交互位置工作,这大大提升了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利于用户获得更舒适的操控体验,其在便携性上的表现也相当优秀。

  小编点评:分离式设计产品往往更适合侧重平板电脑应用形态并看重产品便携性的消费者,这类产品往往具有极佳的便携性和环境适应性,而本身在笔记本形态时,又可细分为插拔和无线连接两个子类,前者更适合追求超长续航时间的用户,后者则更适合追求极致便携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消费者。

  环境适应性 ★★★★★

  便携性 ★★★★★

  操控体验 ★★★★☆

  适宜人群 侧重平板电脑应用形态,追求极致轻薄的时尚人群

  玩轴的非分离式阵营

  分离式变形本成功激活笔记本屏幕应用空间,但对于13英寸及以上规格笔记本而言,要想让屏幕轻松地“站”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于是,围绕笔记本转轴展开的创新设计成为了非分离式阵营的主要研究方向。

  从180°/360°翻转到推滑,针对转轴的创新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沉淀,往往能够为市场消费者提供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继惠普Revolve 810 G1一类产品以180°翻转实现笔记本+平板电脑两种应用模式的融合后,360°翻转逐渐成为主流。以联想IdeaPad Yoga 13为例,360°的翻转设计让笔记本拥有了笔记本模式、平板电脑模式、站立模式和帐篷模式四种形态,很好地满足了多种应用环境对笔记本形态的要求,且成熟的360°翻转设计,让13英寸及以上规格大尺寸笔记本也能轻松拥有多种应用模式。

  而在翻转设计方面,上市较早的DELL XPS 12在创造性方面独树一帜,通过独立的外边框,让屏幕实现360°翻转,给整个市场带来不少新意。推滑设计也可看作是围绕笔记本转轴展开的另类创新,较受索尼、东芝这样的日系厂商欢迎,不过其产品大多以13英寸及以下尺寸为主,同分离式阵营产品有一定冲突,较适合追求个性的用户选用。

  小编点评:移动互联时代对PC便携性的需求和差异化的应用环境,让分离式变形本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非分离式笔记本大多以转轴为核心展开创新,虽在环境适应性、便携性等方便略逊于前者,但其可以让大尺寸笔记本也能拥有多种应用形态,能够更好地加速多形态笔记本进入主流市场。

  环境适应性 ★★★★

  便携性 ★★★★☆

  操控体验 ★★★★★

  适宜人群 看重个性,需要长时间进行输入、操控的消费人群

  轻薄

  围绕1mm和0.1kg的歼灭战

  轻薄化一直是笔记本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移动互联时代对硬件终端设备便携性的需求,大大加速了笔记本的轻薄化进程,在变形笔记本未上市前,英特尔提出的超极本概念便明确将笔记本重量及厚度作为衡量标准,而2合1电脑则渐渐成为了英特尔新一代超极本的进化形态,其外观同样少不了对轻薄的追求,加上大幅轻薄化的游戏本,整个笔记本领域对轻薄化的追求十分迫切。

  追求轻薄极致的超极本

  从第一代超极本产品上市之初,英特尔便明确规定了超极本类产品的重量、厚度以及续航时间等标准,将笔记本轻薄性数字化,让大众消费者也能轻松了解超极本类产品同传统笔记本的区别。而今天,当英特尔官方将2合1定为超极本基本功能时,屏幕成为各2合1超极本产品追寻轻薄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

  平板电脑应用模式的加入以及Windows 8操作系统触控UI界面的提供,让触控屏成为2合1超极本乃至主流笔记本的热门配备,但触控模组的加入,显然让原本的笔记本屏幕变厚了许多,屏幕厚度开始成为各触控笔记本需要重点解决的轻薄问题。

  除屏幕外,键盘同样是影响超极本厚度的重要元素,不过2合1超极本在控制键盘厚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屏幕和键盘的分离式设计让不少厂商开始将新一代笔记本内部核心由键盘区域搬到屏幕区域,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键盘厚度。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芯片散热及功耗技术的继续进步,最大限度降低笔记本内部发热量。

  对于传统造型的笔记本而言,超极本要拿掉“超难卖”的头衔需要加速主流笔记本的轻薄化进程。超极本诞生之初或许是针对部分对便携性要求较高的用户群体推出,但随着整个PC市场颓势的加剧,对整个笔记本出货量有着极大影响的主流市场将成为超极本类产品争夺的重点。通过多方协作,尽可能提升4000元左右主流市场笔记本的轻薄性,才有可能通过轻薄的外观,引发主流市场消费群体对笔记本的购买欲。

  小编点评:轻薄化原本就是笔记本发展的主要趋势,因而其创新指数并不太高,但无论是传统形态的笔记本还是2合1形态的变形本,轻薄化为产品带来便携、操控方面的改变确是极为实用的。2合1变形本一定程度上在轻薄化上占有优势,不过要提升整个笔记本的出货量,厂商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主流笔记本的轻薄化进程上。

  创新指数 ★★★☆

  实用质素 ★★★★★

  消费指数 ★★★★☆

  适宜人群 看重笔记本便携性,需要经常携带笔记本外出的用户

  游戏本的轻薄化之路

  看多了各形态的2合1超极本以及传统造型超极本对轻薄的追求,不少消费者都难有惊艳的感觉,2014年笔记本轻薄化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游戏本的轻薄化进程了。

  为满足散热和操控需求,传统游戏本外观多少给人厚重的感觉,而当前华硕ROG GX500、技嘉Aorus X3、微星GS等一大批轻薄型游戏本的登场,成功在游戏本领域掀起一股轻薄化的浪潮。轻薄型游戏本的难点在于控制游戏本整机厚度的同时不会降低产品散热性及稳定性,一台好的轻薄型游戏本,不单单要对产品外观模具进行改进,更重要的是其内部设计的优化。英特尔、NVIDIA分别对处理器和显卡芯片发热量的控制以及优秀的散热系统设计,让轻薄型游戏本能够在较小的机身空间内满足整机散热的需要,而集成度越来越高的主板PCB板也为整机节省了不少空间,加上聚合物电池的普及,游戏本能够在轻薄化方面拥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小编点评:轻薄型游戏本在便携性上的出色表现,让玩家能够轻松地携带游戏本外出,充分满足了玩家群体对游戏PC移动性的需求,能够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为玩家群体服务。相对普通笔记本的轻薄化应用而言,配置较高、发热量较大的游戏本在轻薄化过程中一定要解决好轻薄与性能间的平衡关系,让游戏本能够长时间稳定地为用户服务。

  创新指数 ★★★★

  实用质素 ★★★★★

  消费指数 ★★★★☆

  适宜人群 看重游戏本便携性的玩家群体

  交互

  让PC真正成为你的朋友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能够在移动互联时代取得巨大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在于其颠覆了用户与设备间的传统交互方式,触控这一人机交互方式的崛起,让市场看到了消费者对于同PC交流的渴望,除触控外,还有哪些人机交互技术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走进人们生活呢?

  最默契的人机交互:手势

  “一个眼神便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肢体语言的默契总会让使用它的人们会心一笑。从微软Kinect到PC,人们早在各种游戏中不断体验通过手势和肢体语言同PC进行交流了。笔记本触控板带来的多点触控就是一种最基本的手势应用,而相比Kinect对用户全身肢体语言的识别,PC通过摄像头去“读”用户肢体语言时,也是从手势触控开始的。动动手指,控制PC程序启动、网页浏览、照片欣赏等应用并非难事儿,不单英特尔推出RealSense 3D交互技术,让PC能够通过3D摄像头识别用户手势命令外,主流浏览器以及微软Windows 8系统也都加入了手势程序,加上各笔记本品牌厂商尝试推出的一些品牌特色手势控制软件,都为手势操控的大规模应用做好了铺垫。

  未来,利用全息投影以及传感器,用户完全可以在空间或者投影上直接操作,并且该技术已经应用在了某些产品上,类似科幻大片的操控或许不久就能让用户体验。

  小编点评:手势触控具有极强的可实施和普及度,除日常一些基本的手势控制外,英特尔主推的RealSense 3D技术在其阵营众多IT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最早在今年年底就可以见到众多拥有“眼睛”,能够自主观察并了解世界的笔记本产品了。而除手势触控外,随着娱乐应用的深入人心,以及肢体识别技术的进步,体感将伴随手势应用的普及而被推向市场。

  创新指数 ★★★★★

  实用质素 ★★★★★

  消费指数 ★★★★☆

  普及指数 ★★★★☆

  最直接的人机交互:语音

  语言作为人类信息交互最自然、最便捷的方式之一,曾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人机交互的主流技术,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各个IT企业对于语音识别技术的运用都有相当长的历史了,微软更是早在Windows 7系统便提供了完善的语音识别功能,加上众多第三方语音控制软件,用“说”的方式同电脑进行交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笔记本新品如何在语音控制上进行完善和创新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对在移动端强势的苹果Siri、Google Now这样的语音控制软件而言,英特尔在语音控制上的布局让该阵营下的小伙伴们看到了未来笔记本实现语音控制的可能。据悉,英特尔正在与语音识别软件开发商Nuance合作开发一款叫收Dragon Assistant的类Siri产品,今年会应用在其OEM生产的超极本、平板等产品上。Dragon Assistant堪称全新的对话式个人助理,可支持流行的网站和应用软件。它具有可选择的个性设置,支持用户与基于英特尔架构的设备进行持续对话。人们可以简单地让它播放音乐、查询答案、联系朋友和找到相关内容——全部使用自然语言。Dragon Assistant还具有核对日程、查询地图和方位、查找航班或订餐等功能。它可以离线使用,即使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用户仍可控制他们的设备,做口述记录等。

  小编点评:用“说”的方式同PC进行交流,将大大降低用户和PC间的陌生感,语言的交流将让PC真正成为用户生活的成员。

  创新指数 ★★★★

  实用质素 ★★★★

  消费指数 ★★★☆

  普及指数 ★★★★☆

  写在最后:让PC学会理解我们

  数十年来,人们必须通过学习新语言、技能和指令,才能让设备做我们希望它做的事情。而今天,IT技术的进步,让科技巨头们开始尝试让PC拥有能够以更逼真融入用户生活的方式来模拟人类感官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人与PC交互的习惯。触控帮助我们完成了人机交互革命的第一步,手势识别和语音控制则可能让这场革命跟进一步,而未来,类似虚拟交互界面这类技术的使用,将让科幻片真正成为现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