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家书屋如何有效持续稳定发展
- 来源:中文信息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管理,宣传,利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10 14:46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家书屋的持续、协调、稳定发展是关键。本文通过针对大部分农家书屋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使农家书屋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建议以及措施。
关键词:农家书屋 管理 宣传 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034-01
农家书屋工程是国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之一,农家书屋的推广,是为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为了保障低收入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用知识改变农村面貌,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德政和惠民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管理好、发展好农家书屋,对于推动新时期新农村全民素质的提高,加快农村科技致富达小康,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一、目前农家书屋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入手,促进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程实施几年来,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因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书屋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问题具体表现在:
1.书屋基础条件差 多数行政村条件差,书屋面积小、环境差、设施差。部分的农家书屋与村委会、计划生育、卫生室等共用一处。
2.自购实用新书少,种类单一 受赠的旧书多,可读性小,很多没有为书屋订阅专用报刊,即使个别有也只是很少的几种党报、党刊。新书刊、好书刊少、实用性差、图书更新机制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
3.书屋的普及推广弱,运用率低 部分农民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民由于文化基础差,缺乏阅读习惯,同时宣传工作跟不上,书屋虽然建起来了,但平均借阅率很低,大部分的图书处于闲置状态。
4.书屋管理差,开放时间不规范 目前书屋的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村里工作人员兼任,缺乏专业知识,无法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不利于图书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推广。
5.书屋建设经费及管理费投入过少 各级政府对农家书屋不够重视,对办公经费、管理经费、管理人员工资、书刊报及音像电子产品的更新经费不能及时,足额的发放,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差,图书更新不及时。
二、农家书屋有效持续稳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农家书屋是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农民自己管理、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如何管理、利用好农家书屋,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和正确对待的的问题。
1.强化检查验收工作,确保农家书屋的建设标准 严格执行农家书屋的建设标准,做好农家书屋文化环境建设工作,落实书屋面积不少于20平方和图书不少于1500册,音像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盘),报刊不低于30种的配置要求,努力建设较高文化品位的、宽敞、幽静、和谐、有一定绿化面积的育人场所。
2.科学确立书目,配送及时到位 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配置要坚持贴近农民、方便农民、服务农业的原则。及时更新致富信息、儿童读物、农业知识、娱乐休闲、法律知识、教育卫生知识等农民读者最需要、最感兴趣的书刊。知识内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满足生活娱乐所需,与国家社会形势发展和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激发村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此来增强书屋的吸引力,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场所,引导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师益友。
3.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农民读者的阅读习惯 有效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娱乐与宣传的作用。经常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用书活动,引导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用书,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努力培养农民群众阅读兴趣。争取做到人人了解,人人喜欢,在村民中广泛普及。平时可以在农闲时节和节假日等时间,举办农民群众欢迎的新农村、新农民、新面貌小型文体活动、有奖问答、猜字答谜、读书座谈会等有意义的活动。邀请农业、医疗卫生等专家进行农业技术、养生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也可以把书屋建设与其他农家经营活动相结合,使书屋既能阅读又能消费,提高书屋的利用率和综合效能。使农家书屋“亮、活、动、转、用”起来,提高农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吸引广大的农民朋友到农家书屋来。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者素质 农家书屋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农民群众文化关怀的体现,解决广大农民朋友阅读难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的经济和精神生活,建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需。严格农家书屋的管理,使其持续稳定发展,图书管理者的工作尤为重要,充分发挥图书服务育人的积极作用,使图书更好地服务广大老百姓。
首先,在农家书屋建设中,达到“五个统一”的标准,即统一书目、统一标牌、统一书柜、统一桌椅、统一规章制度。其次,为每个书屋配备专职图书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图书分类及管理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持证上岗,对图书做到接收清楚、分类明确、摆放规范、标识醒目、记录完整、存取方便。最后是管理者要具有善于沟通和组织,要向村民宣传、介绍、提供信息,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等能力。
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入多方资金支持 开展有偿与无偿服务,多条腿走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农家书屋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农家书屋开展业务必需的经费,切实维护农民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倡导个人、企业赞助,可书屋冠名、投放广告,使个人、企业出资公益捐助、捐赠。书屋也可以及时购进一部分农民朋友最需要的新图书,按照打折的方式出售给广大读者,以增加书屋的经济收入。
农家书屋建设时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具体的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现的一项重大工程,是一项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管理探索性工作,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建设、管理、利用、发展的机制上不断探索和改进,各个环节上抓准抓实,想方设法才能使农家书屋发展好。
参考文献
[1]谭玮.浅谈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管理中的作用 [J].《重庆图情研究》 2011,2
[2]孔玲. 建立农家书屋的作用及其管理 [J] . 《安徽农学通报》2011,1
何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