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在网络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 来源:旅游会展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会议,网络,推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9 12:07
北京有很多各具特色的美食街,一到晚上,食客们聚集过来,热闹非凡。现在,利用网络创业的人进入了这里,发现北京风味小吃消费市场很大。其食材讲究,制作小巧,容易烹制,适合做快餐,特别是价格不低,通过网络扩大销售规模利润十分可观。于是,他们借助移动互联网做大了这里的市场,销售延伸到京城三环以外,食客们足不出屋就能品尝到美味佳肴,这个过去并不太看好的餐饮形态,一下成为餐饮市场的亮点。但不久还是有很多食客发现,用微信在手机上下单,不能满足其传统的餐饮消费习惯,想吃北京风味还是要到美食街品尝味道,感受那里的饮食文化。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会议产业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下,生存与发展呈现颠覆性的变化。其实,正像人们愿意到美食街品尝食味,亲身感受那里的文化一样,互联网解决的只是“沟通”问题,使会议沟通效率极速提升,会议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新常态”。
网络会议是由互联网与会议结合形成的新形态,它获取信息数量大、速度快、传递远,但因网络会议是通过电子信号传送信息,消费者通过音频和视频获取信息,感受与传统会议截然不同。若把会议作为商品,当网络传送的信息通过显示器和扬声器还原会议场景时,消费者只是获得了商品中某单一内容,称为一元价值,没能满足消费者对会议的多样价值的需求。这些价值有个性需求、习惯需求、保密需求等,特别是人们要面对面深入交流或表达感情,比如,通过用餐、讨论、活动等形式获得信息,感受会场热烈气氛。多样价值组成人们的直接感受,对于互联网的虚拟性而言,似乎网络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而实际信号还原成图像和语音后,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生活中网恋多年的情侣,最终还是要千里迢迢来相会。网络会议正是把人们想得到的最直接感受忽视了。
从互联网“沟通”优势讲,它在会议产业中跨越时空满足消费,降低会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会议推广、注册、引导、统计和发布信息,做大了会议平台,但会议企业不认为网络能替代会议,网络会议与传统会议模式是互补关系。拿一些项目和方案的初期修改来说,项目条款和方案的一次次修改完全可以拿到网络会议上反复讨论,修改好还需上门与各户面对面交流,最后通过传统会议签协议(或合同),顺便庆祝合作成功联络感情。当工作中同时有很多事或项目方案要讨论分不了身的时候,网络会议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现在网络技术在商务、金融、工农业生产中广泛运用,它将生产和消费、产品和用户更直接联系起来,减少流通环节,缩短产业链条。而会议这个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产品没有流通过程,会议服务是在分工还没有完成就开始整合,在很短的会期时间里结束了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所以,会议在“沟通”方面也同样有自己的特点和无法替代的优势。
网络发展的速度之快,让刚刚兴起的互联网马上被移动互联网络超越,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群越来越广泛,它改变了人们对工作和消费场地的依赖,人们不用在特定工作室里办公,敲击键盘就能获取信息,给“呼叫中心”发个订餐短信,美食就送到家门口,通过移动互联网参加会议,可省去乘车(飞机)的疲劳和费用,使遥远之处的会议场景近在眼前。网络企业认为曾经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柯达”,1991年他的技术领先世界同行10年,但是2012年破产,被做数码的超越。当“索尼”还沉浸在数码领先的喜悦中时,突然发现“诺基亚”可用手机代替照相机,不久也因业绩亏损倒闭,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来两年将有50%的行业被取代。移动互联网取代会议的设想,再次冲击会议产业。很多会议运用移动互联网解决个性化交流,会场上广泛采用手机与演讲嘉宾交流互动,提升了会议质量,但是,这种交流还是一种会议形式,是在会议平台上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作用。诚然,移动互联网现已渗透到会议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了会议产业转型,为会议产业的升级提供了新契机。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移动互联网虽然可提升会议产业素质、提高效率,但不可能替代会议全部功能,不能把会议产业转型当成转产。移动互联网只是服务会议产业发展的工具,是利用和优化会议资源的手段。
历史的进程永远是这样的,强者要是没有弱点,对手就没有机会。从这个角度看,因网络存在虚拟性,想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却又在不断产生信息不对称,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等使消费者真假难辨,另外,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在降低会议成本的同时,作为新技术它的使用费用也很高,购买网络技术费用与降低会议成本费用基本持平或更高些,也就是说使用网络办会实际上并未降低开会的费用。这些实际问题的存在,就给会议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空间。移动互联网在会议营销上的市场盲点,网络经济影响社会就业率的薄弱环节,都需要会议产业给予补充和完善。尤其是,从上述“美食街”例子看,会议能给消费者带来直接感受,与食客想到“美食街”品尝饮食是一个道理。人们喜欢在会议上对面交流,就同宁愿花昂贵的钱买门票去看一场音乐会或球赛,而不愿坐在家里看电视直播一样。确实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愿意到会场面对面交流,然而人们对个性化需求是多样的,会议的直观感受、亲身体验、深度交流、精准服务等毕竟吸引着众多的消费者,这些多样的需求在标准和复制方面难度很大,这就是会议市场价值存在的必然。
会议产业在网络时代的变局,伴随着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会议产业和网络产业在加快融合,形成会议产业“生态圈”。会议产业转型是要把网络与会议资源融合起来,取长补短,同时两者都有各自的市场空间,甚至各自的发展空间相互不可替代。会议产业不会“腾笼换鸟”或马上撞到发展空间的“天花板”。会议产业涵盖领域宽泛,规模大小和种类繁多,是一个灵活和复杂的产业形态,现在很多会议城市把会议产业与健康产业、体育赛事、艺术演出、精品文博、节庆活动等结合,扩大会议产业发展空间,2014年会奖旅游在网络时代仍在增长,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开放,跨境游又将成为拉动会奖旅游的新动力。未来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不会出现移动互联网一统天下的局面。
当前,会议在网络时代生存与发展的模糊认识,主要来自网络技术的冲击和会议“合规”运行新模式还未建立起来,在宏观经济低速运行大环境里,挖掘他在常态下的市场潜能困难较多,不能指望有“灵丹妙药”一夜之间就完成它的转型和升级。网络技术与会议不是替代关系,若是将来移动互联网代替了传统会议,除非会议规模超出了会场和交通所能承受的极限,大数量的客户才适应大数据,传统会议的人数一般在万人以下。因此,网络技术的运用和快速发展,是在促进各产业之间的互补、融合和创新。
文/卢东(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市场与贸易发展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