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引进来的时尚 走出去的品牌
- 来源:新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贵阳,时尚,品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06 13:55
提到贵阳,人们往往会谈论它的闲散、它的气候、它的生态……作为一座本土文化根深蒂固的城市,它没有对外的侵略性气势,也不像沿海城市那样瞬息万变。多年以来,它以温和、休闲、缱绻的内陆宜居城市著称,却与时尚扯不上关系。
然而当时光穿梭到2015年,人们对于时尚的觉醒与追求,为时尚产业的发展蕴藉了足够的人气与底气。当逸天城、花果园购物中心、星力银海元隆广场、南国花锦、荔星名品、TPMALL、亨特城市广场……代言着城市不同方位的繁华;当服装秀、品鉴会、时尚派对的邀请函层叠排列在窈窕美女的案前;当娱乐明星、畅销书作家、知名造型师、各届名流纷至沓来……生活在贵阳的人们,开始每时每刻都在感受和触摸流行时尚,甚至制造时尚。
进驻
对于贵阳时尚一步步的发展,服装设计师诸君看得更久,也更明白。诸君是土生土长的贵阳人,90年代初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时装设计系,随后去了法国、香港等地游学工作。如今,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好的诸君,回到贵阳筹备开自己的时装定制工作室。
诸君跟记者讲述了二十年前的贵阳。上世纪90年代初,街上播着黑豹、BEYONE的歌,人们读着王小波、王朔的书,活跃的、亢奋的年轻人们想要在穿着打扮上追求人无我有,于是,在当时的贵阳诞生了一些“做衣服”的小店。诸君说,“沙河街、文昌路都有着那样的小店,这些店铺的定义是非常模糊的,既不是设计师工作室,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裁缝铺子,但是,设计意识的的确确萌芽了。”不久后,市中心的一些街面还出现了做外贸服装的店。然后是第一批零售百货——以百货大楼、华联百货等国营商业集团为代表——开进了大十字、喷水池一带,这一带也成为了今日贵阳最繁华的商圈之一。
贵阳人意识到了品牌的存在。
2000年,贵阳百盛鲜花店开业,成为第一家进驻贵阳的外资百货企业。此后,百盛龙港店、金凤凰店也相继开业,在中华路上不到500米的距离就分布了三家百盛。“这些百货公司算是贵阳人的‘品牌启蒙’,大多数贵州人第一次在家乡接触到了所谓的‘牌子货’”。
2007年5月,国贸与香港上市的“中国巴黎春天百货集团”成功携手。次年6月,集百货、餐饮、休闲、餐饮为一体的的星力购物广场在大南门商圈面世,同年9月,国贸集团在喷水池商圈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南国花锦购物中心。
此时,“SHOPPING MALL”概念开始传播开来。
当高端的品牌组合与服务逐渐改变了众多零售企业决策者传统的思维方式之后,一个新的经营理念应运而生——真正的高端服务,不仅仅表现在商场能为顾客提供多少时尚的国际化品牌,更应表现在商场能为顾客提供多少时尚的生活方式。
2010年,亨特城市广场、鸿通城相继开业;2011年,金阳国贸TP MALL时代购物公园开业;2012年,贵阳Garland花果园购物中心开业;2013年,星力银海元隆广场开业;2014年,贵阳保利·国贸逸天城开业。
每一年,都有大型SHOPPING MALL在崛起,进驻的品牌也越来越多。Gucci、Armani、Salvatore Ferragamo各个国际大牌的单品都不再是只存在于杂志里遥不可及的东西。
贵阳本土还诞生了西南首家设计师品牌集成店“橱师”。设计师品牌集成店就是若干设计师品牌集中在一起开设的商店,最大特点在于,店内服装款多件少,个别品牌更是一个尺码一件,数量有限,凸显个性。橱师成立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在贵阳本土潮人圈中颇有影响力。在孙颖看来,贵阳的时尚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整座城市的时尚生态正在变得越发成熟。橱师刚刚打开店门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认可那些个性非凡的服装款型,但渐渐的,越来越多人开始光顾橱师。橱师会不定期举行时尚沙龙,消费者甚至还可以请设计师量身订制,把对自己的认识、对时尚的理解、对风格的渴求,请设计师运用创意表现出来,用创意设计标榜自我身份。
走出
没有星巴克的城市不上档次?曾经,中国传媒大学一名学生题为《关于星巴克与档次的关系的必然性讨论》的日志激起了热烈讨论。2014年,文昌路飘过咖啡的醇香——星巴克来了,首家店设在亨特城市广场;不远处,逸天城店也跟随其后开张了。
一个咖啡的品牌是否真能决定一座城市的档次?激辩已经过去年余,而今,当这个起源自美国、门店遍布全球的世界首屈一指的专业咖啡零售商登陆贵阳时,这座城市除了感受到洋品牌咖啡带来的冲击外,更多的是积极的带动与向上的活力。
星巴克在贵阳开业当天,排队的人排到了街上。相对于星巴克的火热,本土的品牌也不甘示弱,遍布贵阳大街的“宜北町”就是最好的例子。昆明香格里拉的酒店销售荀娜,常常世界各地跑,来贵阳出差的她看到好多间宜北町的店,就好奇地进去点了杯奶茶小坐,没想到这一坐就喜欢上了。“宜北町的奶茶口感很好,店面装修有强烈的文化气息,座位很舒适,光线很明朗,安静地看看书、玩累了歇歇脚、与朋友聊聊天都很适合。坐在这里玩手机、电脑还有wifi上网。听名字我一直以为是台湾或者是日本的,没想到竟然是贵阳本土品牌。”荀娜不知道的是,宜北町还覆盖了贵阳的酒店、机场,现在连重庆、成都都有宜北町的门店。
2015年伊始,广州大声书店关门。在此之前,成都的印象大书房、北京的风入松、光合作用等书店独立书店一一倒下。
在这股倒闭潮中,有一间书店逆流而上,不但没有关门,反而还在积极扩张。它正是在全国独立书店中名声颇著的西西弗书店,来自贵阳的文化企业。1993年创立在贵州创立的西西弗书社,从2008年走出贵州进入重庆后,相继进入成都、昆明等市,再到走出西南进入深圳沿海城市开办西西弗书店,21年时间西西弗开了24家店。“背包太沉,存吧;站着太累,坐吧;买了太贵,抄吧;您有意见,提吧。”西西弗那条“很有爱”的座右铭,让读者多了一个留下来的理由,也让西西弗多了一个走下去的理由。
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伟竹认为,书不是一个能拿价格衡量价值的产品,做实体书店更应讲究品质性和体验性。很多书店做不下去,多是由于对体验性的打造能力很弱。西西弗的每一家书店都定位不同,装修呈英伦风格,书籍或年轻化或综合化。同时,书店除设立传统的书店区,还创立文化创意产品馆“不二生活”,以及咖啡馆。“我们的产品都是围绕着阅读推广形态做的,包括一些创意性产品都是和文化相关的。我们并不想走百货形态,也不会跨那么大的界。西西弗更多是很单纯的形态,只是做书店,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这是一直坚持的理想。我们并不希望走向多元,而更希望专业地做书店这件事。当很多人说西西弗不只是一个书店的时候,我们就是要做一个好的书店。”
贵阳人,用心享受时尚的同时,也用心制造着时尚。这些“贵阳造”,悄悄走出山门,来到各个城市的时尚中心,和当地文化接上了地气,成为当地的又一道别致风景。
文丨本报记者 杨雨殊 图|本报记者 罗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