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进入日常,在转角邂逅生活美学

  • 来源:新报
  • 关键字:生活,艺术,贵阳
  • 发布时间:2015-02-06 13:58

  “都市人正在放慢他的生活脚步,目光自然被更美的东西吸引。”在这次采访中,几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说出了类似的话。回望刚结束不久的2014年,你是否也曾因偶遇一个设在商场里的艺术展而放慢扫货的脚步?是否也曾因为好奇走进剧场却出乎意料地被感动到泪流满面?是否也曾在重走青岩古镇时邂逅不一样的风景?这些惊喜仿佛都在一夜之间诞生,而正徜徉在生活美学中的你或许并不知道它是从何处生长起来。

  ·萌芽

  生活的触角碰到艺术

  进入新千年,“文艺青年”这个词变得备受宠爱。听小众音乐、组摇滚乐队、看冷门电影、音乐节兴起,艺术展涌现、戏剧重出江湖……一部分年轻人拓宽了自己吃喝玩乐的边界,生活的触角正在试探着触碰着艺术的边界。

  2007年的贵阳,量贩式KTV正在兴起,如今早已在西南连锁的奶茶店那时还正在孕育,本地的咖啡馆还在来自台湾等地的外来咖啡品牌阴影之下混口饭吃。在北京做了多年设计的吴岸回到贵阳,转行在贵州大学里开了间咖啡馆,突然转行进入新领域的吴岸只身一人按自己的想法打理着店铺,文艺感十足的装修风格,书香和咖啡香气融合的氛围催生出越来越多文艺青年。

  那时吴岸开始明白,贵阳人喝的不是咖啡,喝的是背靠一个装满艺术读物的书架、抬头就能看到一幅冷门电影海报的文化氛围,接下来的几年,大大小小的咖啡馆遍地开花,第一批进入这个行业的吴岸显然早已掌握时机,将自己的文化品牌全面铺开。

  在另一领域,同样掌握先机的人还有文心,离开做了多年的媒体行业,2011年在市中心开了一间画廊。不到半年,画廊亏损停业,文心反倒茅塞顿开,在这半年的经营中他曾做过一次全民艺术节,参与者之多让他突然明白自己可以另辟蹊径。

  获得灵感的文心化身策展人,他不再单纯做书画买卖,而是将艺术家们的作品做成一个个可在公共空间展示的展览,免费参观,明码标价,而219艺术广场则是他最先试水的场馆。

  对公共空间的利用越发多元化,就在2013年年初,同样在219艺术广场,一个名为“第三线·变异”的多媒体情景戏剧免费开放。情景戏剧、装置艺术、肢体剧,现代艺术的融合在这个三层空间中舒展,吸引了大批观众。

  这戏剧的种子其实早已种下了,从2007年偶尔引进一些国内大戏走进贵州,到2009年导演唐煌和几个伙伴带着抓蚂蚁艺术联合体集体制作的贵州小剧场戏剧季,剧场这个古老的艺术场所,也因碰到生活的触角而被赋予新的生机。

  ·井喷

  生活处处透着艺术味儿

  精美的艺术空间、独特的休闲场所和越来越小却越来越多的戏剧和音乐演出,人们开始带着孩子去参观摄影展,坐在咖啡馆打发时光的年轻人聊的话题也从“不该打二筒应该打幺鸡”变成“昨天我看了个戏还挺有趣的”,这些看似只有一小撮的骨灰级“粉丝”追捧的事物,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语境之中,构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城市文化生活氛围,而这种改变像是润物无声地蔓延开,等你发现时,这种生活氛围其实早已呈井喷之势。

  在各路戏剧大咖空降贵阳时,人们开始以另一种方式了解戏剧。在抓蚂蚁艺术联合体的戏剧工作坊里,十几个戏剧爱好者跟着导师的指引解放天性、体验演戏的快乐,他们中的一些是曾学习表演但毕业即转行的人,一些则是痴迷戏剧却从未尝试过表演的狂热者,如今以这样简单的方式就能体验到戏剧的滋味。

  而在小型的Live House中,几乎每周都会上演这独立音乐人的现场表演,或是热闹非凡的电子派对,人气绝不逊于哪位大咖的演唱会。音乐、戏剧、电影、沙龙,这些文艺范儿十足的关键词将贵阳每个夜晚点亮。

  夜生活越发丰富,在白天出没的购物狂们也逐渐在身边发现惊喜。2015年年初,逸天城开业,伴随它一同开展的是设在商场二楼的无印良品展,在这个展览开展期间,世界著名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也出现在贵阳,组成“绝对贵州”设计师联盟的设计机构在这里和世界级设计师面对面交流。

  比起和设计师交流,直接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之中似乎更加吸引人。“来玩吧”不定期开展公开课,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现场跟着艺术家们一起制作陶艺、学习版画;“众艺院”云集了贵州众多艺术家坐镇,在教授艺术的同时也不定期展开艺术讲座。在这个没有大师的时代,艺术就是用来分享的。

  ·转型

  这是融合的时代 这是转变的时代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提到同一个词——“转型”。

  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暗恋桃花源》、“孟京辉戏剧季”的几大作品以及《安德鲁与多莉尼》、《反转地心引力》等外来戏剧之所以得以引进,也是贵阳市演出公司等演出机构的转型产物,为了戏剧市场,这些演出机构的联合和转变可算是想尽办法。

  以做戏剧为生的贵州省黔剧院如今也已走上转型之路,从接地气的“钟幺爷开心剧场”到如今和抓蚂蚁剧团共同制作小剧场戏剧,贵州省黔剧院保持着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之外,也正在迈向更加广阔的领域。

  相比起来,吴岸的转型则顺利许多。

  在咖啡馆飞速扩张时,他对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商业判断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不断的转型,让不到四十岁的吴岸每天忙得团团转,除了咖啡馆,他还有一个每间房都有不同装修风格的艺术酒店,接下来这一年他有三个项目在启动,一个名为“青岩1378”,一个在环城北路可看做是悦读时光的升级版名为“须弥间”,另一个远在盘江。

  这三个地产项目都和艺术密切相关,他兴奋地给记者展示着新的设计图,“青岩1378”的设计图被他推翻重来,更加大胆的入口设计已经完成,看上去现代感十足;而“须弥间”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调调,极致的简约和文艺构成一个餐饮与阅读休闲为一体的空间。

  同样忙得不亦乐乎的文心也有着自己的规划,早在2011年举办全民艺术节时,他就猛然意识到是时候该“把艺术回归大众”了,他进驻了逸天城,在这里办了一个展区,也在计划推出贵阳第一个艺术生活综合体,将他这些年来一直在做的微画廊、来玩吧、和艺术空间等内容都融合在这个综合体中。

  当然,正在做着改变的人们并非仅限于上文中所提到的几位,无论是总在转型的吴岸,还是不断联手更多艺术机构的文心,或是我正在艰难拓宽市场的唐煌和他的抓蚂蚁艺术联合体,还是贵州省黔剧院、贵阳市演出公司等一边传承文化遗产一边引入更多新作的机构,他们都以微薄之力一点点填充着这个城市的生活之美。

  当艺术享受成为日常,即使走在商场里也能邂逅画展,走进剧场就能看到最新的剧目,当艺术品成为商场陈列商品的一部分,戏票下调也给剧场降低门槛,当这些都通过以上种种的努力成为现实,到了转角就能遇见生活美学的那一天,这条横在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鸿沟自会荡然无存。

  文丨本报记者 彭芳蓉 图丨本报记者 赵欣 罗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