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处境可能会更困难
- 来源:中国民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经济,企业,高杠杆化,泡沫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2-12 07:41
有三个指标可以说明中国经济严重泡沫化了。一是人民币长期“内贬外升”,二是货币长期宽松而利率高昂,三是M2巨幅膨胀。
泡沫化、高杠杆化,出路只可能是去泡沫、去杠杆,承受并接受经济下滑。无非是选择急剧下滑,还是缓慢下滑。当然,中国经济下滑,世界经济整体也处在下行通道。
上世纪七十年代,面对经济滞涨,在西方有里根、撒切尔夫人推行减税、国企私有化、放松管制,在东方有邓小平推动市场化改革(向民营方向走,并放松管制),从而让世界经济走出滞涨,走向繁荣。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其实任何情况下这些都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政府的刺激政策或多或少会变成补贴国企,剥夺民企。除了大项目多会直接落到国有企业身上,造成不平等竞争之外,税收的增加最终也会更多地由民营企业来承担。
中国大量实行间接税,其税负是可以转嫁的。很多国有企业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实行行政垄断,其价格也是行政垄断定价,往往是偏高定价,典型的有中石油和中石化。由于对这些企业产品与服务的需求缺乏弹性,这些企业的税收负担主要转嫁给了中下游的民营企业和消费者。
经济下行,企业间的债务问题会严重,资金链紧张或者断裂,经营困难便难以避免。指望银行系统能够满足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金融自由化。但是金融自由化是有前提条件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严格的产权保护、良好的法治和开放的舆论环境。然而这些都不是一日之功可以实现的。
应该看到,政府正在进行简政放权、开放市场准入的改革。但是只要坚持国有经济主体地位不改变,那么行政垄断就不可能真正放弃。
文/谢作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