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成果解读

  • 来源:中国民商
  • 关键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染病,环保
  • 发布时间:2015-02-12 07:42

  从实施石油替代战略的甲醇制取烯烃技术,到传统中成药的二次开发;从实现人类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的有效干预,到对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恢复的水调控,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形象地反映了我国科技进步的“顶天立地”之用。

  关键领域获奖更多了

  “2014年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共有23个获奖项目,而2012年和2013年,均不到10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副主任金奕名说,这些重大专项对我国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是“顶天”的大科技。

  以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为例,该专项此次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这些成果整体提升了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也在此次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5个奖项。“甲型H1N1流感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项目取得了8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和全球疫情控制作出了巨大贡献。”数据显示,该成果大幅度降低了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减少了2.5亿人发病和7万人住院,社会收益2000多亿元。

  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高端容错计算机”,是我国信息化的重大战略装备。“长期以来,我国金融、通信、国防等关键领域的高端计算机一直被国外垄断,这次打破了技术封锁,实现了从无到有。”

  环保技术更“绿”了

  作为关系民生健康的环保科技,十分“接地气”,紧贴民生需求,同样在2014年国家科技奖中也没有缺位。

  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控制高效SCR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实现了柴油机PM排放降低80%以上,SCR系统净化氮氧化物排放90%以上,近三年实现了47300余台的柴油车规模化应用,对控制柴油车污染物排放对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有色冶炼是我国最主要的砷污染源,我国年排放砷4万吨以上,排放的砷90%以上以固废形态赋存。“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历经10余年产学研攻关,设计并合成了选择性脱砷剂,脱砷率达97%。近3年累计清洁利用与安全处置含砷固废约16万吨,此次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

  “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该设备可以实现节水27%、节约蒸汽19.4%、节电12.5%,减少污水排放26%。“我国年染色纱1000万吨,推广本装备后可节水3亿吨,节能233万吨标准煤,减少污水排放2.97亿吨,有助于推动印染行业实现质优高效染色。”

  传统特色产业更“活”了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中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中成药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技术落后,制约了中药品种做大做强。”因此,他带领团队聚焦中成药二次开发,其“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了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核心技术已应用于全国近百家企业。

  我国是辣椒资源大国,但主要局限于初级加工,对辣椒提取物需求却依赖进口,河北省推荐的关于辣椒天然产物提取分离项目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它促进了我国辣椒红和辣椒素提取技术升级和产品品质全面提升。

  46项自然科学奖,70项科技发明奖,202项科技进步奖,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硕果勾勒出中国科技的成长轨迹。

  文/叶乐峰 陈海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