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益于软件、电子技术的进步和摄影器材的普及,摄影的门槛在不断降低,步入摄影艺术的殿堂已经不再是少数人才能实现的梦想。当下,来自各种不同背景、出于各种不同目的的普通人群都在源源不断地加入到摄影爱好者大军,浩浩荡荡地赶往“精彩瞬间”的路上。
随着摄影实践的深入,风光、旅行、花花草草……已经不是我们的“唯一”,摄影也不再是简单的记录。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探寻: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更有个性、更能吸引大众眼球?因此,入门后“拍什么、怎么拍”成为我们“行军”途中突围的重点。我们选取了一批“正在路上”的群体,通过他们的切身体会来编辑了这组“入门与突围”专栏。专栏将阐释困扰我们的“拍摄的选题”、“组照照片之间的叙事关系”、“人物表情的刻画”……等一系列问题。希望透过他们的困惑、探索、实践和思考,能给我们的读者一些启发。
拥有照相机之初,在入行后的新鲜和激情驱使下,我们曾经拍出过一些让自己兴奋不已的照片。一些偶然得到的精彩瞬间使我们满足于现状,但摄影不止于浅显的层面,随着摄影创作的深入,会渐渐发现自己的后劲不足,细品他人佳作,反观自己照片,差距显而易见:选题上的平庸、构思上的疏浅、技术上的不足……等等。这是我们每一位摄影人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的心路。作为我们普通民众,不可能天天去周游列国等候美景,也不可能去乌克兰、利比亚等新闻富矿“淘金”。怎样在我们常态生活的周边,拍摄出有个性、能吸引大众眼球的照片,选题的确立显得尤为重要。
拿我自己来说,身在封闭的校园,远离都市,接触的群体不是教师就是学生,人群非常单一。欣赏好友走南闯北拍摄的作品之余,也曾为自己的“井底之见”而着急、为自己环境的“平凡”而信心不足。静下来思考后,发现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和有利条件,虽然身边没有战争、重大社会事件等热点问题,但我们身边生活的是一群鲜活的年轻人,他们是社会的未来,也是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外面的人不可能有我们这么方便地去和学生接触,更不可能像我们这样天天细致地来观察校园,因此,我们就确立了以学生和校园生态为拍摄主题,通过几年来的积累,也有了一些收获。
拍摄选题的确立,我们的体会是:
1.不能好高骛远、舍近求远,要因地制宜,到我们的平常生活中去寻找源泉,以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为阵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每个事物都有其多面性,生活惯性使你习惯于其中一面而忽略其他精彩面。摄影就是要站在别人看不到的角度,以眼睛记录生活百态,以镜头阐释遗忘之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记录生活、感悟生活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一旦领悟,沉醉其中,将天天都是好时机,处处都是佳素材。下面这组照片是我以“生态校园”为选题,近年来创作的作品。虽然没有黄山的气魄,也没有九寨沟的秀美,但比较完整地展示了我们校园的生态和环境,对扩大学校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我舍近求远去西藏、去非洲,匆匆忙忙,拍摄的作品且不说内涵主题是否多样,就是在画面表象上也很难形成自己的特点。现在我选择拍摄的是我每天生活所处的环境,无论晴天、雨天、傍晚、黎明我都可以耐心地去守候、近距离地去观察,拍摄到的画面也就非常细腻、生动,拍到校外人很难遇到的画面。那张鹭鸟抓鱼和白鹅飞奔都是难得遇到的一瞬间,可遇不可求,只有身边的事物我才容易遇到,遇到了也刚好带上照相机才有可能拍下来;那张蜘蛛网,我取名为家园,就在我住的楼下草丛拍摄,没有细致的观察,走马观花是看不到这样生动的景致的;“符号”这张黑白照,其实是树枝被风吹到水塘中形成的倒影。
2.要善于从熟悉的环境中寻找新生事物或即将消失的事物。我们熟悉的事物人家未必知道,就算知道也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且这个事物包含着重要价值,承载着新闻信息。抓“新”或抓“旧”还要把握一点,摄影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要充分而又恰当的进行利用,引导人们积极向上,不能猎奇和求怪。我们要选择那些有时代意义、包含“正能量”的事物。
如我们同事陈胜伟拍摄的“ 大学生做操” ,其实是很平常的校园活动,因为勾起了人们对广播操时代的回忆,同时展示了年轻人的美丽和青春活力,加上“标题党”的推波助澜,该照片迅速在网络走红。
3.关注情感是选题的重头戏,也是形成照片特质的关键。没有情感的照片就像没有灵魂的人体,犹如行尸走肉。情感具有最丰富的拍摄内容,爱情、亲情、友情……常掘常新。我们偏远、我们闭塞、我们不用自卑。哪里有人,那里就有情感,有情感就会有拍摄的题材。将照片注入情感,才不会使照片对于观众犹如昙花一现,而是直达人心,耐人寻味。如陈胜伟拍摄的“背着母亲上大学”这个专题,讲述了大学生刘庭照顾病重母亲的故事,事虽小,却很能触动人们的情感神经,成了当年的重要新闻。
4.摄影创作贵在坚持,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胜利。一张好照片往往与付出的精力与汗水成正比,每一个画面中的出彩之处都不会是你随心所欲就能得到的,无数次的等待与守候,各季节的黄昏与日落,都体会过了,才能深刻了解摄影的精髓,体会摄影魅力之所在。我们的一个选题仅凭一张照片往往会很单薄,经过大量的摄取和提炼,多张照片组合才能完成一个事件的叙述,达成作者观点的完整表达。因此,一个选题的创作是一项连续的活动,需要多角度、多次的拍摄。像我的这组校园生态,只有通过几年的跟踪拍摄,才能拍到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丰富内容。
总之,上帝造就的每个人都是独特和不可替代的,同样我们每个人周边的环境也是独特和唯一的。不是登珠峰才有美景,去伊拉克才有新闻。如果觉得没东西拍,那是我们的思考不够深入,如果我们周边的景致不够美,那是我们的观察不够细致。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将事物看在心里,展现在照片上,照片便有了灵魂。
(待续)
图文/曾立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