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坐堂

  • 来源:照相机
  • 关键字:忻秀珍,照相机,摄影
  • 发布时间:2015-03-04 12:06

  Q:忻老师,您好!有个朋友不玩中画幅胶片摄影了,他送给我一只P6锁环式卡口的蔡司300mm F4 MC长焦镜头,我手里有个带芯片的M42转EOS EF卡口接环,是否可以再买个P6转M42螺口的接圈就能转接到佳能数码单反机身上用了?如果能用的话,那么P6转M42螺口接圈是买带光圈顶针的好,还是不带光圈顶针的好?

  另外,我那朋友一直都在说胶片的色彩好,我没用过彩色胶卷体会不到,我倒是觉得不同品牌的数码照相机(我同时用着尼康和佳能的数码单反相机)之间出片的色彩差别比较大。

  还有,一些中低端的数码照相机对影友来说有用的功能不全,没用的功能却有一大堆呢,像尼康DF型相机的快门按钮上连机械快门螺纹接孔都有。是否可以利用一些附件来增加中低端相机一些实用的功能?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教,谢谢!

  A:原东德生产的P6卡口中画幅300mm F4长焦镜头有单层和多层镀膜之分,成像上差别不太大,蔡司耶拿的有自动收放光圈,梅耶的靠手动收放光圈。蔡司耶拿的300mm F4镜头在数码相机上的成像质量比同门的P6卡口180mm F2.8 MC镜头要好些(在胶片摄影上说法正相反)。如果你想把这只镜头转接在佳能非全画幅数码相机上用,那么买只P6转M42螺口转接圈再配合你手中已有的带芯片的M42螺口转EOS EF卡口环就可以装到佳能的数码机身上用了,P6转M42螺口的转接圈不需要带自动光圈收缩顶针的,因为这种带光圈收缩顶针的螺口接圈是专为M42螺口胶片单反照相机所设计制造的, 用于其它接口的相机上光圈收缩顶针就成摆设了。若是把此长焦镜头转接在佳能35mm全画幅的机身上用,则还是买只带芯片的P6转EOS EF接圈用着比较好些,因为这只长焦镜头转接在M42螺口接圈上在最近摄距时小光圈会出现35mm全幅画面四周挡角的问题。

  过去爱拍彩色胶片、特别是彩色反转片的摄影人无不赞美胶片的色彩表现,现在从摄影的角度来看数码照相机的色彩表现也是挺好的。至于不同品牌、不同型号数码照相机直出片上的色彩差异,那只是相机内置图像处理软件的编程问题;用RAW格式拍摄的图像无论来自于哪个品牌、哪种型号的数码相机我们都可以在后期把照片处理成想要的色彩效果。

  数码照相机的生产厂商为了从产品市场定价和销售价格上适应不同的消费人群,在产品的开发生产成本和功能设置上会有所不同。如供初学者用的入门级数码照相机肯定是专业功能不够用,业余功能一箩筐。有些摄影附件是可以增加拓展相机的一些功能,不过原厂的摄影附件售价也都比较高。

  至于尼康DF型数码单反相机快门按钮上有可外接机械快门线的螺孔,这并不是多有实用价值的功能,它是一种复古的情调,现在的电子快门线和遥控器操控相机比机械快门线更实用。

  想让数码相机的快门按钮能装用机械快门线也不是多困难的事情,你只要具有能无损的打开相机机身的上盖并能完好装回的能力,就可以给数码照相机换装上能接机械快门线的快门按钮,不断地针对相机的不足进行DIY改造本身也是一种乐趣。

  Q:忻老师,您好!在第十期的《专家坐堂》上我看到了您对我的问题回复,非常感谢!不过我还是有些问题想问:

  (1)因摄影镜头存在色差、色散而导致拍摄的影像轮廓边缘出现色边的现象我理解;若不是摄影镜头的问题,数码相机本身为何会使高对比度的影像边缘产生“紫边”现象呢?

  (2)上次我就问了哪款85mm大孔径中焦镜头用在数码照相机上“紫边”问题控制得比较好些,蔡司otus 85mm F1.4镜头用于数码相机上拍摄的影像会出现“紫边”吗?如果也会出现“紫边”,现象明显吗?蔡司这款镜头若“紫边”问题不明显,我就想买只,因为我不太会修图。还有,蔡司otus 85mm F1.4中焦镜头的光圈开孔是圆形的吗?如果是多边形光圈开孔会不会影响其焦外散景的柔美程度?

  (3)用数码相机拍摄视频是否应该买个led灯装在机顶上作照明?

  (4)我有一只尼克尔AF-S 300mm F4D IF ED长焦镜头,还有个TC-17EⅡ1.7X增距镜,当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用时拍远景清晰度好的,但拍稍近些的景物分辨率就不太好了,这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好方法能使加增距镜后拍的近景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吗?忻老师,在我的印象里您总是有办法解决摄影所遇到的疑难杂症,请您赐个“方子”吧,谢谢了!

  A:(1)目前在市场上主流的数码相机影像传感器大都采用的是拜耳马赛克彩色滤镜CCD或CMOS,这类感光芯片上分布着占总像素25%的红色采集像素点、25%的蓝色采集像素点、50%的绿色采集像素点;想还原出全彩的信息像素点就得依靠相邻的一红、一蓝、两个绿色像素单元来提高相关色彩的信息,通过机内的图像处理器来运算合成出的全彩的像点,采集像素空缺位置会根据周边的像素信息进行模拟差值运算填补;当遇到明暗、色彩对比强烈的影像轮廓边缘时采集模拟运算出的图像信息就会出错误,于是在输出的高反差影像边缘就会出现彩色镶边的问题,也就是俗称的“紫边”现象。“紫边”问题不仅是采用拜耳马赛克原色滤镜CCD或CMOS作影像传感器数码相机的硬件缺陷,其图像处理器软件算法的不同对输出影像上的“紫边”现象也有明显的影响。

  (2)在第十期的答复里没有推荐哪款85mm镜头用于数码相机上“紫边”现象轻微一些,是因为没有合适的镜头可推荐;现在市场上有日本生产的蔡司otus 85mm F1.4手动对焦镜头了,如果你不嫌弃手动对焦麻烦的话,可以考虑它,即使售价2万多元也是物有所值的。在数码相机上用蔡司这款手动对焦的中焦镜头并不意味着就告别了“紫边”问题,在拍摄的高对比度影像边缘“紫边”也许没有,但轻微的蓝绿色边倒是常出现。

  蔡司这款新型中焦距镜头的最突出优点就是具有很高的光学分辨率,在最大光圈时分辨率也很好,适用于高像素数码机身,至于镜头的做工和操作手感则很一般了。

  蔡司otus 85mm F1.4镜头的光圈由9叶片组成了九边形孔径,只有在F1.4时光圈开孔才为圆形。

  在二十多年前,日本美能达公司在对其摄影镜头的宣传中偶尔说到采用近似于圆形的光圈孔径令焦外更柔和漂亮,这一说法当时没人理会。大约是十几年前日系的镜头和相机生产厂商陆续在对其镜头产品的宣传中开始鼓吹圆形光圈开孔的好处,说圆形光圈开孔会让焦外虚化得更柔美。这次由于是日系的镜头和相机生产厂商集体发声,摄影圈的很多很多人于是就不假思索的接受了这个说法,故这个说法在中国大陆与摄影相关的媒体、书籍、网络上也在广泛的流传开了。

  其实一只摄影镜头的焦外虚化过渡是否柔美自然,取决于镜头的光学设计,与镜头所采用的光圈开孔之几何形状没有任何关系。看看德国蔡司与施耐德设计制作的一些现代摄影镜头,其自动光圈所采用有:五叶片、六叶片、八叶片、九叶片,组成的光圈开孔分别是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九边形,它们拍摄的画面上焦外虚化过渡非常柔和漂亮;再看看二战前德国梅耶设计的一些手动缩放光圈的中长焦摄影镜头,它们有的光圈叶片多达21片,组成的光圈开孔非常近似于圆形,但在拍摄的画面上由于存在明显的二线性散焦,焦外虚化景物显得杂乱斑驳。这些事例告诉人们,摄影镜头的焦外虚化是否柔美与光圈开孔的几何形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那么光圈开孔的几何形状既然与镜头的焦外虚化效果没有一毛钱关系,半毛钱关系会有吗?有时这摄影镜头光圈开孔的几何形状还真会对拍摄画面整体的视觉效果产生影响,虚化的焦外明亮的光斑的点状光影会呈现出光圈开孔的几何形状,显然圆形的光斑会令我们在视觉效果上感觉舒适自然些,所以这圆形的光圈开孔会对虚化柔美的焦外起个锦上添花的作用。

  (3)现在的数码相机大多有视频拍摄功能,选择只照明强度适宜的LED灯作为主照明或辅助照明是有利于视频拍摄的;当然还有可调节灯头照射角度的LED灯更适合近摄时布光用。

  (4)其实关于普通摄影镜头加增距镜画质劣化的问题我在2011年的《照相机》杂志中【与增距镜有关的话题】一文中已简单的讲解过,仅是文中说的太笼统了,没有具体的针对性。

  现在采用AF内对焦技术的摄影镜头都是利用变焦原理进行调节拍摄距离的,什么叫利用变焦原理调焦?就是说在调焦拍摄距离时利用了改变摄影镜头光学聚焦值的方法来调节焦点距离,也就是说这类内对焦摄影镜头在调焦过程中镜头的实际光学焦距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 这只尼克尔AF-S 300mm F4D IF ED定焦镜头在对焦于∞远时,镜头的实际光学焦距值基本是300mm,而近摄时此镜头的实际光学焦距值连270mm都不到,且这类普通摄影镜头的像质是以∞远摄距进行校正的,当与增距镜组合近摄时,不仅组合的焦距值大幅度缩水,成像质量也会明显下降。想让这种情况有所改善的话,你可以买个尼康原厂的pk-11A型薄近摄接环,或者买只有电子信息传导触点的国产薄近摄接圈安装在机身与增距镜之间,这样拍摄稍近的景物时摄影镜头的对焦处于靠近∞的距离位置,此时与增距镜组合的光学焦距值不会明显缩水,且成像质量也比较好些。不过这种方法在拍远景时还得把这个薄近摄接环取下来,比较麻烦些。想让拍摄时操作顺手些,可在网上买个能调节伸缩长短的有电子信息触点的近摄接圈,把与长焦镜头匹配的增距镜芯拆出来,安装到能调节伸缩的近摄接圈里,成为可改变后像距的增距镜使用起来可就方便多了。

  最后再说一句,蔡司otus 85mm F1.4手动镜头采用的是内对焦方式(韩国三阳的85mm F1.4手动镜头也是内对焦)调节摄距,其在最近摄距时实际光学焦距约为80mm。

  主持人:忻秀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