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阅读平台爆发新能量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新锐阅读平台,数字阅读市场
  • 发布时间:2015-03-13 10:09

  在过去的一年里,新锐电子书平台成长迅猛。之前,电子书收入主要依靠电信运营商的手机阅读业务,在去年,这种局面发生了改变。据中信出版社副社长许洋透露,亚马逊、掌阅、多看阅读以及豆瓣阅读已经成为其电子书主要销售平台。对于其他出版社来说,这些平台也是他们重点跟踪服务的合作对象。

  这些新锐平台兴起甚至成立的时间并不算长,多为2-3年,甚至有的还不到1年时间。在短短时间内,这些平台如何成功崛起,获得出版社以及读者的信赖?在2014年,他们的一些举措是否会给国内数字阅读带来新的改变?

  快速崛起得益于数字阅读市场开启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亚马逊、掌阅、多看阅读以及豆瓣阅读等新锐平台都取得了快速成长。其中多看阅读在2013年一年中用户量从600万增长到2500万,付费用户从3万增加到35万,日营业额从六七千元到六七万元,几乎呈10倍增长。掌阅也取得爆炸性增长,据掌阅副总裁贾生亭透露,到2013年年底,掌阅的用户数有2.5亿,这意味着“全中国每7个人中,就有1个是掌阅的用户。”贾生亭对此很自豪。与之类似的还有亚马逊和豆瓣阅读,尽管二者并未透露具体用户人数及付费用户人数,但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数字阅读市场在2013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原来的数字阅读是看盗版或看网络文学,2013年Kindle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其他数字阅读平台也逐渐兴起,出版物出现在各种‘高大上’的设备上,而不仅仅是只在纸上。”亚马逊数字内容总监姜峰感叹道,数字阅读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改变。“现在的数字阅读,大家是真的在买书,在读书了,并且能读到好书,读到新书了。”

  而出版社也从中获益不菲。据了解,中信出版社去年做电子书的结算收入(与渠道分账完的收入)大约为2000万元,同时,收入呈现了非常好的增长性,第四季度的收入是第一季度的4倍左右。

  令出版平台欣喜的是,读者对于电子书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2012年5月豆瓣阅读上线,在上线后半年时间里,读者只知道这是一个新的产品。而到了2013年,读者的想法已经发生改变,当听到一本书面世后,他们会首先想能不能买电子书,因为家里已经放不下纸质书了。“他们会对电子书这件事抱有一种预期和期待,会把电子书当作是阅读的正当渠道之一,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转变。”豆瓣阅读产品总监戴钦认为,这标志着市场和受众开始接受电子书,并认为这种现象是一种“正在成长的,很好的现象。”

  “这其实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出版,无论是数字出版还是纸质出版,不管产品怎样升级,阅读只会空间更大、机会更大,当然读者的期待也会更大。”姜峰表示,2014年应该会有更好的阅读,他也期待国内出版社出现更好的东西,让数字阅读市场更加热闹,能够有更好的东西呈现给大家。因为“读者对电子书的期待比我们想象得还多。”

  “稀缺价值”成为数字阅读竞争力

  提起这些新锐平台给读者的最大印象,莫过于电子书内容质量的保证。无论是电子书种类,还是新书的电子化速度,或是差错率,相较其他平台都更令读者满意。这也是这些平台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2013年之前,多看阅读的口号一直是“精致阅读”,他们也将此做到了用户的心中。据了解,多看目前正在与出版社合作自出版,即使是自出版的原创内容,多看也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自出版是要提升内容活力,更符合移动互联的需求和阅读方式,但并不是以降低内容为代价的。”多看阅读副总裁胡晓东谈道,他们会通过出版社完善的审核机制,保证内容的品质稳定性和内容的数量与质量。

  “读者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要严格,所以一开始就要做得很苛刻。”据了解,亚马逊与中信出版社合作的电子书《中国故事》,在刚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对字数、质量、版式都有要求。“把门槛拔得越高,读者就会越有信心。”姜峰这样说道。

  豆瓣读书则更强调数字阅读内容的“稀缺价值”,以满足读者对于内容的渴求。戴钦认为,数字阅读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移动环境下,一个读者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阅读变成了需要与其他事情争抢注意力的一件事,因此,阅读需要找到“稀缺性”,需要让读者觉得阅读是一件极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有可能与其他事情争抢成功。为此,豆瓣阅读做了很多功能和产品特点的尝试,同时他们花了更大力气研究什么样的内容在互联网环境下对读者是稀缺的价值。

  研究过程中,戴钦发现,非虚构类的内容对于现在的读者更有吸引力。在这个研究基础上,豆瓣做了征文比赛,专门列出了非虚构类类别,一共有四个主题,包括我的职业、我的历史、我的田野、我的爱好。“其实就是希望一些非专业写作者,比如一个职业白领,他来写他的职业故事、家族史、他的兴趣,他在不同领域经历的故事。”

  比赛开始后,参加的人数超出了戴钦的想象,故事品类也五花八门,包括急救车的急诊医生写120出车的故事,电台主持人的故事,还有一些老兵在台湾组织的士兵退役文工团的表演故事等。这些稀有的内容在豆瓣阅读上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无论是销量还是评价,都超过其他类型。“最快的时候,一晚上就有十几个书评,一周有几千篇的销量。我们从中发现的价值是,让普通人写他的经验,这些非虚构类的内容,对现在的读者而言是稀缺的。”

  数字阅读编织移动互联梦想

  事实上,电子书新锐平台的崛起与移动互联网息息相关。“过去一年移动互联网热潮如涌,这也推动移动阅读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贾生亭这样评价。

  多看阅读自诞生以来就以移动互联网公司自称,在发展中,多看阅读也提出要重构移动互联时代的数字阅读。“纸质书电子化不是未来,打造原生的、基于移动互联的全新内容才是未来,我们将致力于这方面的发展。”胡晓东表示,在数字出版时代,他们会考虑内容生产者、商业驱动力、整理者以及用户之间的关系,这些与纸质书完全不一样。他认为,数字出版如果要有所发展,就不能做传统出版的延伸,而是要彻底重构。据了解,目前多看阅读已经与出版社达成了很好的战略合作,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会有专门的人员与出版社一起从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进行全新的策划。”

  贾生亭也提到了大数据的力量。“很多用户以及看书的朋友告诉我,现在看电子书遇到的最大困惑是,看到的书都不是他们想要的内容。”贾生亭就此理解为,数据驱动一定是2014年数字阅读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如何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浏览行为和购买行为推送给用户想要的图书,这是2014年整个数字阅读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当然,大数据需要大量基础调研数据,掌阅目前的用户数和行业类别、阅读类别都覆盖得很全面,因此也具备了大数据调研能力。

  此外,数字阅读体验也需要提升。“许多纸质书的用户没有转到数字阅读来,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目前数字阅读只是纸质书的简单文字转变,数字阅读体验没有做得太好。”贾生亭预测,2014年数字阅读行业会进入多媒体电子阅读时代,电子书不再仅仅是纯文字,而是会携带图片、视频、音频,将会有全新的阅读体验。

  对于电子书平台的努力,许洋则表示欢迎。“从出版社的角度来看,电子书正在从有门槛走向无门槛,从小众走向大众。”许洋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技术驱动将是非常强的一股力量。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网,原文标题《电子书消费水涨船高新锐平台爆发新能量》,有删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