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天使的心中都有一座妖怪山

  2015年初,绘本界出了一个销售奇迹,由彭懿撰文、九儿作画的中国原创绘本《妖怪山》开卖仅一周就销售一空,不得不紧急加印。这固然跟彭懿在图画书译介、推广和研究领域的江湖地位有关,也跟九儿绘制的古灵精怪的妖怪形象吸引了孩子的目光有关,但更重要的,它讲述的故事使家长读者们想到了自己,回到了自己的“妖怪山”。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四个孩子到妖怪山上去玩,只回来了三个,一年以后,这三个孩子重回妖怪山,希望找回失去的伙伴,弥补曾经因胆怯而抛下伙伴的过失,可是他们却在山上变成了妖怪,孩子们能够找回伙伴吗?能够找回自己吗……?

  这是一个颇有勇气的绘本故事,作者选择了在中国原创绘本故事中极其少见的失踪题材,表现了同样少见的救赎主题,令人惊讶地挑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经常这么说,这没有错,但我们没有说出的是:每个天使的心中都有一座妖怪山。

  中国的传统蒙学时常以“圣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儿童,大谈仁爱、孝道、自然之道而无视儿童有瑕疵的个性,贬损儿童不完善的自我,不能切近儿童的生活,无法引起真的兴趣,落不到现实和人生的层面,结果所谓的道德不是高高地被悬置,就是浅浅地浮于表面,造成如鲁迅所说的矛盾冲突的人。当下,在国内儿童教育领域盛行的“国学热”中同样存在这一问题。而《妖怪山》则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座妖怪山。它是孩子们游戏的场所、幻想的乐园,同时,它也是孩子们面对危险的怯懦、面对困难的沮丧、面对责任的逃避,它是每个孩子在成长中都曾经犯下的过错,它是每个孩子在生活里都曾经感受到的遗憾。它存在着,就像阳光、雨露、友谊、亲情这些美好的事物存在着一样。有时候,它还很严重,重得像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每个孩子心上,就像《妖怪山》里描述的那样:

  “他们怎么会忘记夏蝉呢!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连一天也没有忘记过她。……尽管害怕被妖怪抓住,但他们不能不去。”

  英国作家切斯特顿这样谈论童话:“童话其实最真实不过:不是因为它告诉我们恶魔是存在的,而是因为它告诉我们恶魔是可以战胜的。”《妖怪山》正是这样“最真实不过”的童话,它不但告诉我们妖怪山是存在的,还告诉我们妖怪山是可以跨越的。孩子们不是因为完美才被称为天使的,而是因为他们可以战胜困难、弥补过错、获得救赎,因为他们可以和不完美的世界、不完美的自己和谐共处,我们才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天堂的样子。

  《妖怪山》展示了孩子们如何跨越妖怪山:首先,孩子们要面对妖怪山存在的事实,要面对真实的自我,哪怕这个自我有那么一点胆怯、自私、无经验、少能力,总之不是那么闪亮耀眼,孩子们要学会接纳这个不完善但是真实的自我。其次,孩子们要有担负责任的勇气,获得勇气的方法不是速成的魔法,而需要漫长的时间,故事里孩子们获得勇气的契机是收到夏蝉的一封信,实际上则是时光老人馈赠的一整年,够他们每一个人懊悔、遗憾、怀念并从中逐渐成长,获得勇气。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孩子们不但要认识真实的自我--即使变成了妖怪也不失本心,还要有能力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向你的朋友、亲人和周围的世界展现出你独特的个性,表达出独一无二的你自己。

  我和儿子笑笑一起读完《妖怪山》,我问:“如果是爸爸来找变成妖怪的你,你怎样让爸爸认出你呢?”

  他答:“如果是爸爸,我就画一幅我和爸爸跳绳的画;如果是妈妈,我就跳到妈妈身上,像这样(摆出青蛙的姿势);如果是外婆,我就把自己弄得很脏,外婆会说这么脏的一定是笑笑;如果是外公,我就和他玩推人游戏,看谁能把谁推倒;如果是爷爷,我就快速跑;如果是奶奶,我就给她捶背;如果是海宝小妹妹,我就发花痴,把她抱起来;如果是周奕安同学,我就假装被石头绊倒,假装哭……爸爸,如果你变成了妖怪,你怎么让我认出你呢?”

  我说:“这个问题嘛,我要好好想一想……”

  文/常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