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商战奇才,厚黑教主
- 来源:凤凰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6-02 15:50
吴淑平/文
一个人的特长,通常都与天赋有关。有的人拼命学某种技能,怎么学都没什么成就,有的人不用学,天生就有专长。近代以来,很多人在学《厚黑学》,但越学越蹩脚,而梁山集团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之一吴用,听都没听过《厚黑学》,却天生就是厚黑专家。他也没学过经济学和市场营销,更没研究过商战谋略,这依然不妨碍他成为商战奇才。这就是天赋。
研究《水浒传》,分析梁山集团的主要人物,不禁会被军师吴用的天才计谋而拍案叫绝,也会被他的厚黑手段而感到触目惊心。
吴用的性格,注定他出人头地成为必然
吴用原本是一农村民办小学语文老师,在乡下教三、五个稚童为生,没有学历。如果他安于现状,认命,也许一生就腐朽于老家,纵有满腹经纶,也必然淹没于芸芸众生。好在他“曾读些孙吴兵法”,平生机巧聪明,读万卷经书,而且还练过点武术,不至于把自己定位在一介文弱书生的位置上。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天才来自平时的勤奋。我认为,吴用平时的勤奋和理想,使他后来的出人头地成为必然。理由有三:
首先,书中交代吴用“使两条铜链”,显然这是个练武之文人,文武双才。而且他的练武,可不是为了健身,他使用的武器可是有杀伤力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健身,他完全可以像刘翔那样跑跑步,像周杰伦那样挥挥双节棍,大可不必使铜链。
其次,在林冲杀死王伦后,推吴用坐第二把交椅时,吴用说:“吴某村中学究,胸次未见经纶济世之才。虽曾读些孙吴兵法,未曾有半粒微功。岂可占上!”这段话虽然外表看起来是谦虚的语气,但却埋藏着自信的性格,也在客套中标榜自己懂兵法。一个老学究,研究兵法想干什么?当然不会是简单的爱好而已。如果仅仅是爱好,他完全可以清高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可以了,他为什么要结交晁盖这样的地方黑恶势力?
第三,当宋江上梁山后,他发现老宋的理想、谋略和威望远在晁盖之上,便与老宋亲密有加。这显然是有长远计划的,并非是缘分那么简单。
吴用一生命运的转变,与他自己的奋斗是分不开。而他一边奋斗一边应用谋略和厚黑学,战果累累,为梁山集团创造了大量经济财富和无形资产。
智取生辰纲,吴用的商战谋略可谓经典
吴用做的第一单业务就是劫取生辰纲。这一笔生意做得非常成功,可以成为商战的典型案例,是北大、清华学不到的。
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对智取生辰纲的生动故事都难以忘怀,它确实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花石纲、生辰纲的“纲”,都是指一大批东西。生辰纲价值十万贯。十万贯究竟是多少钱?把一千个制钱用麻绳穿起来就是一贯,也叫一吊。古人常常以“万贯家财”、“腰缠万贯”表示极其富有,所以十万贯是一笔极大的财富,比现在的一百万多得多。这十万贯钱财是贪官污吏掠夺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小说写吴用智取生辰纲的过程充满了机智,非常精彩。
智取生辰纲的高明之处就在“智”字,如果靠武力夺取,一群小流氓显然不是青面兽杨志的对手,即便势均力敌,如果以武力夺取,也可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正是吴用为晁盖献计,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等押送生辰纲的保镖,花了一点酒钱,不用动刀动枪,就夺取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这难道不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吗?
当然,有人也许会说他的手段不太光明,用的是下蒙汗药手法。可是,这些贪官搜刮民脂用来贿赂权势人物的黑钱,难道就光明吗?再说,他以此简单而快捷的办法,避免伤亡、流血,民情并不反感。
有人也许会说,这只能说明杨志是个很愚蠢的人。其实,结合《水浒传》中其他描写杨志的章节,我们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
那么,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方面固然是吴用商战谋略的高超,但也跟杨志的性格有点关系: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就激化了运送团队的内部矛盾。内部不团结,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看官可以发现,在这个时候,吴用虽然出手利索,但心还不太黑。后来为什么越变越黑,这跟他的个性有关,也跟他的生存环境和他所服务的团队成员有关。
收购梁山公司,吴用仅用一句话和一个眼色
吴用拿下第一单业务,赚了第一桶金后,跟晁盖、刘唐和阮氏三雄等八条“好汉”被逼上梁山。上梁山后,当时梁山的第一任CEO王伦知道他们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心有戒备,本来这是人之常情,人家开的公司当然有权利决定是否聘用你,可是,吴用偏不按常规出牌,既然不能在这个公司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他干脆就策划让兄弟们一起做老板。
话说这一天,王伦与杜迁、宋万、林冲、朱贵四头领,设宴招待晁盖、吴用等客人(那时他们刚投奔梁山)。既然设宴,其实就是下逐客令了。在酒席上,王伦起身把盏,对晁盖说:“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弊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烦投大寨歇马。”晁盖是个头脑简单之人,他认为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客气了一番,便言告退。
事到这里,晁盖等人的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赖下去。毕竟,晁盖已客气地接受了王伦的善意逐客。这时,当初被王伦拒绝过,最后勉强留下来的林冲突然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
本来这是人家公司内部员工吵架,不关别人的事,但吴用却从中找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心里终于冒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上上之策:坐山观虎斗,等别人两败俱伤,趁机占领梁山,等于不用一分一毫就收购了这家上市公司。
吴用瞅准机会,火上浇油:“头领息怒。”实际上他知道王伦不可能息怒,等于说了句废话。哪个老板会被员工骂还能不生气的?这时,林冲看到有吴用做靠山,也毫无顾忌了,愤怒道:“这笑里藏刀、言清行浊的人!我其实今日放他不过!”这话就重了,王伦是收留你林冲的恩人啊,为了与自己不相干的晁盖等人,怎么如此骂自己的恩人呢?这叫谁都受不了,王伦于是喝道:“你看这畜生,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这一句,触到林冲的痛处,林冲恼羞成怒,道:“量你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林冲真是句句似刀,直往王伦胸口上刺。
这时,盖晁等假装要走,以此刺激有勇无谋的林冲。林冲把桌子一脚踢开,站起身,从衣襟下拔出一把明晃晃的刀来。吴用便把手将髭须一摸,给自己团队的人使了个眼色。晁盖、刘唐便虚拦住王伦,叫道:“不要火并。”这句话别有用心,晁盖明明知道王伦是个落第秀才,没有武功,怎能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动刀动枪呢?此时提出“不要火拼”,实际上是提示林冲杀了王伦。
到这个时候,林冲本来还只是心头上有火,吓吓王伦而已,并没想真的杀他。但吴用在这个关键时刻,用手轻轻地扯住林冲,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头领不可造次。”
请问众位看官,你猜吴用这话是什么意思?吴用那轻轻的动作又是什么意思?试想,一个员工拿着刀恐吓老板,而你却轻轻地拉着这个员工的手说:“领导,请不要乱来”,这不是等于安慰他放心地动手吗?
由于吴用已经给大家使了个眼色,公孙胜假意劝道:“休为我等坏了大义。”阮小二便去“安慰”杜迁,阮小五便去“安慰”宋万,阮小七“安慰”朱贵,实际上是把他们分别控制起来,使他们帮助不了王老板。而王老板是个文弱书生,林冲要杀他,犹如踩死一只蚂蚁。
此时,但见林冲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说完,刀落血溅,王伦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就一命呜呼。
吴用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抢占梁山公司。所以王伦一死,他就迫不及待地“从血泊里拽过头把交椅来,便纳林冲坐地”,假装叫林冲来坐。林冲虽傻,也不至于不会辨别强弱,他知道,即便自己做了董事长,也会被这群股东架空,弄不好,还可能丢了性命,不如做个人情,把位置让出来,明哲保身。最后,林冲不仅把头把交椅让给了晁盖,就连二、三把手的位置,也让给了吴用、公孙胜,他屈居第四。
看官请注意,这时候满地的鲜血,吴用都来不及清洗,就想着谁来管理公司,显然已经把梁山看做自己的地盘。而正和他预料的一样,林冲完全是出于义愤才出手,对于首席CEO的位置,没有任何非分之想。这一幕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只有法国的猛男拿破仑在七百年后,从教皇手中抢过皇冠戴在自己头上,才能与之相提并论。不同的是,吴用不是把皇冠戴在自己头上,而是戴在他同村的村长晁盖的头上。
吴用虽然做了二把手,但因为晁盖是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实际上他这二把手是执行总裁,掌握着绝对的实权。
就这样,吴用只用一个眼色,一句别有用心的话,以及一个巧妙的动作,就把一个上市公司收购了下来,并借壳上市,以后梁山的财富和人力资源,就像滚雪球,拼命壮大。
从商战的角度来讲,吴用此招非常成功,奠定了梁山发展壮大的基础。但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讲,吴用的招数非常狠毒,是个不讲道义的厚黑教主。
策划劫法场救宋江,吴用树立江湖地位和重才形象
毛主席生前爱读《水浒传》,估计他从吴用身上学了不少东西。比如,主席曾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其实就是吴用早就实施过的,并被实践证明是可以成功的。梁山在农村,而法场在江州市。吴用设计劫法场救宋江,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一种战略思想。
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由于宋江是梁山的大恩人,曾经通风报信救过吴用和晁盖等人,吴用和晁盖在道义就必须冒死去救。尽管这一单业务难度非常大,但再大也得去拼命。因为在封建时代,“江湖”的名声决定了一个人的形象,形象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地位和经济。可以说,“江湖”就是一个特殊的全民所有制大企业。在江湖这个大公司中,要想获得生存所必须的无形地位,就必须遵守江湖规则,“义”是统领江湖公司的规则,是江湖公司的宪法。而一个人讲“道义”,就是为了更好地获“利”,“义”要用“利”来体现,这是江湖中人交易双方都要遵循的潜规则。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吴用设计劫法场救宋江是一单亏本买卖,但实际上是一场非常成功的商战。
这场买卖事关重大,梁山上下极为重视。晁盖道:“怎生去救?用何良策?”吴用便向前与晁盖耳边说道:“这般这般,如此如此。主将便可暗传下号令,与众人知道,只是如此动身,休要误了日期。”众多好汉得了将令,各各拴束行头,连夜下山,望江州而来,不在话下。
第40回写道:没多时,法场中间人分开处,一个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两势下刀棒刽子,便去开枷,行刑之人,执定法刀在手。只见那伙客人在车子上听得“斩”字,很快一个客人便向怀中取出一面小锣儿,立在车子上当当地敲得两三声。四下里一齐动手。
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彪形黑大汉,脱光身子,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手,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众土兵急待把枪去拼时,那里拦挡得住?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
只见东边那伙弄蛇的丐者,身边都掣出尖刀,看着土兵便杀;西边那伙使枪棒的,大发喊声,只顾乱杀将来,一派杀倒士兵狱卒;南边那伙挑担的脚夫,抡起扁担,横七竖八,都打翻了士兵和那看的人;北边那伙客人,都跳下车来,推过车子,拦住了人。两个客商钻将入来,一个背了宋江,一个背了戴宗。其余的人,也有取出弓箭来射的,也有取出石子来打的,也有取出标枪来标的。原来扮客商的这伙,便是晁盖、花荣、黄信、吕方、郭盛;那伙扮使枪棒的,便是燕顺、刘唐、杜迁、宋万;扮挑担的,便是朱贵、王矮虎、郑天寿、石勇;那伙扮丐者的,便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这一行梁山泊共有17个头领到来,带领小喽罗一百余人,四下里杀将起来。
这一场名为救人,实为江湖道义的商战,由于吴用谋划周密,17个职业经理人没有损失一个,按计划全部完成任务,又成为吴用的一个经典杰作。
道义就是生产力,人才就是最大的资本,有了宋江这样一个在江湖上名望非常大的“及时雨”,梁山何愁不发展?吴用在重才方面,敢于付出,而且不用请猎头公司,自己亲自出手,除了宋江,没有人能出其右。
三打祝家庄,吴用利用内应外合一举夺得大量财富
祝家庄在梁山附近的独龙岗,是当地一个家族式的黑帮,不过祝家庄跟梁山的身份不同,他们有白道身份掩护,有良好的政商关系,与晁盖当时在东西村的情形类似。独龙岗上还有另两个家族势力--李家庄、扈家庄。这三个家族是一个结盟的关系,共霸着独龙岗这块地盘。李家庄和扈家庄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意。独龙岗的这个黑帮联盟同梁山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梁山的势力虽大,但在晁盖掌权的时候始终没有扩大到独龙岗。
矛盾的产生,是由石秀、杨雄和时迁惹祸引起的。石秀帮杨雄杀了给他带绿帽子的老婆和奸夫后,带着时迁投奔梁山,途经祝家庄时,把酒店里的一个报晓的公鸡给偷吃了。偷吃鸡被发现后,石秀和时迁心虚,假冒梁山名号,企图吓唬酒店的管理人。独龙岗的酒店是祝家庄罩着的,经理们也不是好惹的,于是双方动手,时迁被祝家庄的人给抓了。石秀、杨雄逃脱,正好碰上了杜兴。杜兴以前在蓟州犯过命案,当时担任蓟州监狱长的杨雄救过他的命。此时杜兴混得不错,是独龙岗李家庄的李老大扑天雕李应的头号红人,担任李家庄的总管。有这层关系,杜兴就将石杨两人引见给李老大。
李老大是江湖中人,知道江湖上冤家宜解不宜结,仗着自己同祝家的老交情,想来从中化解这个矛盾。不料祝家也是为了一口气,不给他面子。李老大失去面子就跟祝家的三公子祝彪动了手,结果中了祝彪一箭。这下李老大恼羞成怒,让石杨两人到梁山求救。
石秀、杨雄两人到了梁山哭诉。晁盖一听就反感,三个小痞子冒梁山名在外面偷人家鸡吃,还跑来要梁山帮他们出头,简直太荒谬了,你以为梁山是你家开的公司啊?晁盖本能的反应就是想把这两个痞子宰了。
也许是石杨两人命不该绝。一方面他们的引荐人是宋江的心腹戴宗,衙门里有人好办事。另一方面当时正巧宋江刚坐上第二把交椅不久,急于要创造业绩,增加经济收入,这不正好有人不拿底薪就拉来业务了吗?黑道上的生意是没有天理可讲的,只要有借口就够了,真理是靠拳头打出来的。宋老大知道祝家庄是个宝库,他要去做个阿里巴巴。
一把手和二把手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三把手的立场就非常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梁山老三吴用明确表态支持宋江。如果没有吴用的支持,宋江是不敢跟晁盖硬对着干的,所以,我认为,做祝家庄这场买卖的首要功劳是吴用。
宋江头两次攻打祝家庄没带上吴用,都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亲自出马,利用孙立做内奸,里应外合,终于把祝家庄这块大肥肉拿下。
梁山做祝家庄这场买卖收获巨大,不算其他金银财宝,仅粮食就是50万石。按宋朝一石粮食2贯来算,仅粮食收入就是100万贯(接近亿万财富),相当于劫10次生辰纲。如果按当今企业的提成惯例来算,这单业务,宋江和吴用的各自提成都占30%以上,也就是可以各得30多万贯银两,两人可以直接进入千万富翁的高端人群。
毫无疑问,这一次合作,使宋江对吴用暗暗佩服。此二人均是心计高深之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思维使他们迅速站在了同一战线上。从此,凡是宋江有所行动,吴用必然献计献策。有这样配合默契的领导,企业不发展都难。
当然,吴用在商战中的手段确实够狠、够黑。他为了拉朱仝下水,指使李逵斧劈四岁的小衙内,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只有当年武松杀嫂后,剖其腹取其心肝的残忍手段能与之相提并论;为了防止呼延灼反悔,吴用逼迫他反间破了青州城,由此作为“投名状”,绝了呼延灼之念;为了骗卢俊义上山,吴用设计害得他家破人亡。换句话说,只要宋江看上的人才和财富,吴用一定想方设法搞到手!
吴用对社会的贡献不大,但对企业的贡献和对主子的忠诚,梁山没有人能出其右。他后来的位置虽然是三把手,但实权其实是二把手。
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自始至终,吴用都是在为梁山贡献才华,忠诚到死。当今如果有这样的人才,相信猎头公司绝对会不惜成本挖墙角。
……
一个人的特长,通常都与天赋有关。有的人拼命学某种技能,怎么学都没什么成就,有的人不用学,天生就有专长。近代以来,很多人在学《厚黑学》,但越学越蹩脚,而梁山集团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之一吴用,听都没听过《厚黑学》,却天生就是厚黑专家。他也没学过经济学和市场营销,更没研究过商战谋略,这依然不妨碍他成为商战奇才。这就是天赋。
研究《水浒传》,分析梁山集团的主要人物,不禁会被军师吴用的天才计谋而拍案叫绝,也会被他的厚黑手段而感到触目惊心。
吴用的性格,注定他出人头地成为必然
吴用原本是一农村民办小学语文老师,在乡下教三、五个稚童为生,没有学历。如果他安于现状,认命,也许一生就腐朽于老家,纵有满腹经纶,也必然淹没于芸芸众生。好在他“曾读些孙吴兵法”,平生机巧聪明,读万卷经书,而且还练过点武术,不至于把自己定位在一介文弱书生的位置上。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天才来自平时的勤奋。我认为,吴用平时的勤奋和理想,使他后来的出人头地成为必然。理由有三:
首先,书中交代吴用“使两条铜链”,显然这是个练武之文人,文武双才。而且他的练武,可不是为了健身,他使用的武器可是有杀伤力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健身,他完全可以像刘翔那样跑跑步,像周杰伦那样挥挥双节棍,大可不必使铜链。
其次,在林冲杀死王伦后,推吴用坐第二把交椅时,吴用说:“吴某村中学究,胸次未见经纶济世之才。虽曾读些孙吴兵法,未曾有半粒微功。岂可占上!”这段话虽然外表看起来是谦虚的语气,但却埋藏着自信的性格,也在客套中标榜自己懂兵法。一个老学究,研究兵法想干什么?当然不会是简单的爱好而已。如果仅仅是爱好,他完全可以清高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就可以了,他为什么要结交晁盖这样的地方黑恶势力?
第三,当宋江上梁山后,他发现老宋的理想、谋略和威望远在晁盖之上,便与老宋亲密有加。这显然是有长远计划的,并非是缘分那么简单。
吴用一生命运的转变,与他自己的奋斗是分不开。而他一边奋斗一边应用谋略和厚黑学,战果累累,为梁山集团创造了大量经济财富和无形资产。
智取生辰纲,吴用的商战谋略可谓经典
吴用做的第一单业务就是劫取生辰纲。这一笔生意做得非常成功,可以成为商战的典型案例,是北大、清华学不到的。
凡是读过《水浒传》的人对智取生辰纲的生动故事都难以忘怀,它确实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花石纲、生辰纲的“纲”,都是指一大批东西。生辰纲价值十万贯。十万贯究竟是多少钱?把一千个制钱用麻绳穿起来就是一贯,也叫一吊。古人常常以“万贯家财”、“腰缠万贯”表示极其富有,所以十万贯是一笔极大的财富,比现在的一百万多得多。这十万贯钱财是贪官污吏掠夺的民脂民膏,是不义之财,小说写吴用智取生辰纲的过程充满了机智,非常精彩。
智取生辰纲的高明之处就在“智”字,如果靠武力夺取,一群小流氓显然不是青面兽杨志的对手,即便势均力敌,如果以武力夺取,也可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正是吴用为晁盖献计,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等押送生辰纲的保镖,花了一点酒钱,不用动刀动枪,就夺取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这难道不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吗?
当然,有人也许会说他的手段不太光明,用的是下蒙汗药手法。可是,这些贪官搜刮民脂用来贿赂权势人物的黑钱,难道就光明吗?再说,他以此简单而快捷的办法,避免伤亡、流血,民情并不反感。
有人也许会说,这只能说明杨志是个很愚蠢的人。其实,结合《水浒传》中其他描写杨志的章节,我们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
那么,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方面固然是吴用商战谋略的高超,但也跟杨志的性格有点关系: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就激化了运送团队的内部矛盾。内部不团结,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看官可以发现,在这个时候,吴用虽然出手利索,但心还不太黑。后来为什么越变越黑,这跟他的个性有关,也跟他的生存环境和他所服务的团队成员有关。
收购梁山公司,吴用仅用一句话和一个眼色
吴用拿下第一单业务,赚了第一桶金后,跟晁盖、刘唐和阮氏三雄等八条“好汉”被逼上梁山。上梁山后,当时梁山的第一任CEO王伦知道他们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心有戒备,本来这是人之常情,人家开的公司当然有权利决定是否聘用你,可是,吴用偏不按常规出牌,既然不能在这个公司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他干脆就策划让兄弟们一起做老板。
话说这一天,王伦与杜迁、宋万、林冲、朱贵四头领,设宴招待晁盖、吴用等客人(那时他们刚投奔梁山)。既然设宴,其实就是下逐客令了。在酒席上,王伦起身把盏,对晁盖说:“感蒙众豪杰到此聚义,只恨弊山小寨,是一洼之水,如何安得许多真龙?聊备些小薄礼,万望笑留,烦投大寨歇马。”晁盖是个头脑简单之人,他认为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客气了一番,便言告退。
事到这里,晁盖等人的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赖下去。毕竟,晁盖已客气地接受了王伦的善意逐客。这时,当初被王伦拒绝过,最后勉强留下来的林冲突然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
本来这是人家公司内部员工吵架,不关别人的事,但吴用却从中找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心里终于冒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上上之策:坐山观虎斗,等别人两败俱伤,趁机占领梁山,等于不用一分一毫就收购了这家上市公司。
吴用瞅准机会,火上浇油:“头领息怒。”实际上他知道王伦不可能息怒,等于说了句废话。哪个老板会被员工骂还能不生气的?这时,林冲看到有吴用做靠山,也毫无顾忌了,愤怒道:“这笑里藏刀、言清行浊的人!我其实今日放他不过!”这话就重了,王伦是收留你林冲的恩人啊,为了与自己不相干的晁盖等人,怎么如此骂自己的恩人呢?这叫谁都受不了,王伦于是喝道:“你看这畜生,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这一句,触到林冲的痛处,林冲恼羞成怒,道:“量你是个落第穷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林冲真是句句似刀,直往王伦胸口上刺。
这时,盖晁等假装要走,以此刺激有勇无谋的林冲。林冲把桌子一脚踢开,站起身,从衣襟下拔出一把明晃晃的刀来。吴用便把手将髭须一摸,给自己团队的人使了个眼色。晁盖、刘唐便虚拦住王伦,叫道:“不要火并。”这句话别有用心,晁盖明明知道王伦是个落第秀才,没有武功,怎能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动刀动枪呢?此时提出“不要火拼”,实际上是提示林冲杀了王伦。
到这个时候,林冲本来还只是心头上有火,吓吓王伦而已,并没想真的杀他。但吴用在这个关键时刻,用手轻轻地扯住林冲,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头领不可造次。”
请问众位看官,你猜吴用这话是什么意思?吴用那轻轻的动作又是什么意思?试想,一个员工拿着刀恐吓老板,而你却轻轻地拉着这个员工的手说:“领导,请不要乱来”,这不是等于安慰他放心地动手吗?
由于吴用已经给大家使了个眼色,公孙胜假意劝道:“休为我等坏了大义。”阮小二便去“安慰”杜迁,阮小五便去“安慰”宋万,阮小七“安慰”朱贵,实际上是把他们分别控制起来,使他们帮助不了王老板。而王老板是个文弱书生,林冲要杀他,犹如踩死一只蚂蚁。
此时,但见林冲拿住王伦,骂道:“你是一个村野穷儒,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说完,刀落血溅,王伦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就一命呜呼。
吴用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抢占梁山公司。所以王伦一死,他就迫不及待地“从血泊里拽过头把交椅来,便纳林冲坐地”,假装叫林冲来坐。林冲虽傻,也不至于不会辨别强弱,他知道,即便自己做了董事长,也会被这群股东架空,弄不好,还可能丢了性命,不如做个人情,把位置让出来,明哲保身。最后,林冲不仅把头把交椅让给了晁盖,就连二、三把手的位置,也让给了吴用、公孙胜,他屈居第四。
看官请注意,这时候满地的鲜血,吴用都来不及清洗,就想着谁来管理公司,显然已经把梁山看做自己的地盘。而正和他预料的一样,林冲完全是出于义愤才出手,对于首席CEO的位置,没有任何非分之想。这一幕惊心动魄的故事,也只有法国的猛男拿破仑在七百年后,从教皇手中抢过皇冠戴在自己头上,才能与之相提并论。不同的是,吴用不是把皇冠戴在自己头上,而是戴在他同村的村长晁盖的头上。
吴用虽然做了二把手,但因为晁盖是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实际上他这二把手是执行总裁,掌握着绝对的实权。
就这样,吴用只用一个眼色,一句别有用心的话,以及一个巧妙的动作,就把一个上市公司收购了下来,并借壳上市,以后梁山的财富和人力资源,就像滚雪球,拼命壮大。
从商战的角度来讲,吴用此招非常成功,奠定了梁山发展壮大的基础。但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讲,吴用的招数非常狠毒,是个不讲道义的厚黑教主。
策划劫法场救宋江,吴用树立江湖地位和重才形象
毛主席生前爱读《水浒传》,估计他从吴用身上学了不少东西。比如,主席曾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其实就是吴用早就实施过的,并被实践证明是可以成功的。梁山在农村,而法场在江州市。吴用设计劫法场救宋江,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一种战略思想。
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由于宋江是梁山的大恩人,曾经通风报信救过吴用和晁盖等人,吴用和晁盖在道义就必须冒死去救。尽管这一单业务难度非常大,但再大也得去拼命。因为在封建时代,“江湖”的名声决定了一个人的形象,形象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地位和经济。可以说,“江湖”就是一个特殊的全民所有制大企业。在江湖这个大公司中,要想获得生存所必须的无形地位,就必须遵守江湖规则,“义”是统领江湖公司的规则,是江湖公司的宪法。而一个人讲“道义”,就是为了更好地获“利”,“义”要用“利”来体现,这是江湖中人交易双方都要遵循的潜规则。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吴用设计劫法场救宋江是一单亏本买卖,但实际上是一场非常成功的商战。
这场买卖事关重大,梁山上下极为重视。晁盖道:“怎生去救?用何良策?”吴用便向前与晁盖耳边说道:“这般这般,如此如此。主将便可暗传下号令,与众人知道,只是如此动身,休要误了日期。”众多好汉得了将令,各各拴束行头,连夜下山,望江州而来,不在话下。
第40回写道:没多时,法场中间人分开处,一个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两势下刀棒刽子,便去开枷,行刑之人,执定法刀在手。只见那伙客人在车子上听得“斩”字,很快一个客人便向怀中取出一面小锣儿,立在车子上当当地敲得两三声。四下里一齐动手。
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彪形黑大汉,脱光身子,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手,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众土兵急待把枪去拼时,那里拦挡得住?众人且簇拥蔡九知府逃命去了。
只见东边那伙弄蛇的丐者,身边都掣出尖刀,看着土兵便杀;西边那伙使枪棒的,大发喊声,只顾乱杀将来,一派杀倒士兵狱卒;南边那伙挑担的脚夫,抡起扁担,横七竖八,都打翻了士兵和那看的人;北边那伙客人,都跳下车来,推过车子,拦住了人。两个客商钻将入来,一个背了宋江,一个背了戴宗。其余的人,也有取出弓箭来射的,也有取出石子来打的,也有取出标枪来标的。原来扮客商的这伙,便是晁盖、花荣、黄信、吕方、郭盛;那伙扮使枪棒的,便是燕顺、刘唐、杜迁、宋万;扮挑担的,便是朱贵、王矮虎、郑天寿、石勇;那伙扮丐者的,便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这一行梁山泊共有17个头领到来,带领小喽罗一百余人,四下里杀将起来。
这一场名为救人,实为江湖道义的商战,由于吴用谋划周密,17个职业经理人没有损失一个,按计划全部完成任务,又成为吴用的一个经典杰作。
道义就是生产力,人才就是最大的资本,有了宋江这样一个在江湖上名望非常大的“及时雨”,梁山何愁不发展?吴用在重才方面,敢于付出,而且不用请猎头公司,自己亲自出手,除了宋江,没有人能出其右。
三打祝家庄,吴用利用内应外合一举夺得大量财富
祝家庄在梁山附近的独龙岗,是当地一个家族式的黑帮,不过祝家庄跟梁山的身份不同,他们有白道身份掩护,有良好的政商关系,与晁盖当时在东西村的情形类似。独龙岗上还有另两个家族势力--李家庄、扈家庄。这三个家族是一个结盟的关系,共霸着独龙岗这块地盘。李家庄和扈家庄各自都有自己的生意。独龙岗的这个黑帮联盟同梁山一向是井水不犯河水。梁山的势力虽大,但在晁盖掌权的时候始终没有扩大到独龙岗。
矛盾的产生,是由石秀、杨雄和时迁惹祸引起的。石秀帮杨雄杀了给他带绿帽子的老婆和奸夫后,带着时迁投奔梁山,途经祝家庄时,把酒店里的一个报晓的公鸡给偷吃了。偷吃鸡被发现后,石秀和时迁心虚,假冒梁山名号,企图吓唬酒店的管理人。独龙岗的酒店是祝家庄罩着的,经理们也不是好惹的,于是双方动手,时迁被祝家庄的人给抓了。石秀、杨雄逃脱,正好碰上了杜兴。杜兴以前在蓟州犯过命案,当时担任蓟州监狱长的杨雄救过他的命。此时杜兴混得不错,是独龙岗李家庄的李老大扑天雕李应的头号红人,担任李家庄的总管。有这层关系,杜兴就将石杨两人引见给李老大。
李老大是江湖中人,知道江湖上冤家宜解不宜结,仗着自己同祝家的老交情,想来从中化解这个矛盾。不料祝家也是为了一口气,不给他面子。李老大失去面子就跟祝家的三公子祝彪动了手,结果中了祝彪一箭。这下李老大恼羞成怒,让石杨两人到梁山求救。
石秀、杨雄两人到了梁山哭诉。晁盖一听就反感,三个小痞子冒梁山名在外面偷人家鸡吃,还跑来要梁山帮他们出头,简直太荒谬了,你以为梁山是你家开的公司啊?晁盖本能的反应就是想把这两个痞子宰了。
也许是石杨两人命不该绝。一方面他们的引荐人是宋江的心腹戴宗,衙门里有人好办事。另一方面当时正巧宋江刚坐上第二把交椅不久,急于要创造业绩,增加经济收入,这不正好有人不拿底薪就拉来业务了吗?黑道上的生意是没有天理可讲的,只要有借口就够了,真理是靠拳头打出来的。宋老大知道祝家庄是个宝库,他要去做个阿里巴巴。
一把手和二把手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三把手的立场就非常重要。在这个关键时刻,梁山老三吴用明确表态支持宋江。如果没有吴用的支持,宋江是不敢跟晁盖硬对着干的,所以,我认为,做祝家庄这场买卖的首要功劳是吴用。
宋江头两次攻打祝家庄没带上吴用,都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亲自出马,利用孙立做内奸,里应外合,终于把祝家庄这块大肥肉拿下。
梁山做祝家庄这场买卖收获巨大,不算其他金银财宝,仅粮食就是50万石。按宋朝一石粮食2贯来算,仅粮食收入就是100万贯(接近亿万财富),相当于劫10次生辰纲。如果按当今企业的提成惯例来算,这单业务,宋江和吴用的各自提成都占30%以上,也就是可以各得30多万贯银两,两人可以直接进入千万富翁的高端人群。
毫无疑问,这一次合作,使宋江对吴用暗暗佩服。此二人均是心计高深之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思维使他们迅速站在了同一战线上。从此,凡是宋江有所行动,吴用必然献计献策。有这样配合默契的领导,企业不发展都难。
当然,吴用在商战中的手段确实够狠、够黑。他为了拉朱仝下水,指使李逵斧劈四岁的小衙内,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只有当年武松杀嫂后,剖其腹取其心肝的残忍手段能与之相提并论;为了防止呼延灼反悔,吴用逼迫他反间破了青州城,由此作为“投名状”,绝了呼延灼之念;为了骗卢俊义上山,吴用设计害得他家破人亡。换句话说,只要宋江看上的人才和财富,吴用一定想方设法搞到手!
吴用对社会的贡献不大,但对企业的贡献和对主子的忠诚,梁山没有人能出其右。他后来的位置虽然是三把手,但实权其实是二把手。
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自始至终,吴用都是在为梁山贡献才华,忠诚到死。当今如果有这样的人才,相信猎头公司绝对会不惜成本挖墙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