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纺织,夹浦,浙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5 08:41
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荣获“中国长丝织造名镇”称号
纺织产业是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也是富民强镇的主要经济来源。夹浦纺织产业历史悠久,规模较大,占全镇经济总量的90%以上,总体规模位居全县第一,已基本形成从化纤加工业、织造业、印染后整理到家纺成品生产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夹浦共有纺织(含印染)企业280家,规上企业95家。2014年,纺织产业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36.1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91%,产业基础雄厚,其中长丝织造的优势更为明显,是全国家纺面料、服装辅料的主要供应地之一,年产各类织物近30亿米,化纤丝近20万吨,印染布近13亿米。
夯实基础激发活力
2014年,夹浦的纺织业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仍然实现了稳步发展。在夹浦,纺织产业链较为完善,民间资本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从化纤加工、织造到印染后整理均有着完善的配套。
为了改善人们对夹浦纺织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的印象,已有不少企业率先实行转型升级,加大投入,提高产品档次,成功实现市场认可、附加值高的“双赢”局面。可以说,一轮全新的“织机革命”正在拉开,从设备投入到工艺改进,再到落后生产方式的改变,夹浦正在走上一条自我完善的良性发展道路。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自行研发的阻燃多功能印染布,附加值提高了300%,在受到市场认可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这样的改变也让企业的变革道路越走越清晰:莱美纺织正向中高档家纺面料领域迈进,开始走出纺织产品低端化的漩涡;三星纺织开始淘汰大部分喷水织机,国外先进制造设备进驻企业;纳尼亚引进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员工减少近2/3。夹浦的纺织产业发展是平稳的,并且是稳步提升的。面对未来,夹浦将在继续夯实基础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加快创新研发的步伐,使夹浦历史悠久的纺织产业激发出更多的活力。
做优行业精化纺织产业结构
未来几年内,夹浦将以打造“浙北现代纺织产业园”为总体目标,做优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价值链。同时要加强企业建设,加快技改提升,鼓励企业重组联合,引导家庭散户走向企业化生产,做大龙头企业,做响区域品牌,加快推进纺织品牌建设,提升纺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响夹浦纺织标志性产品品牌。夹浦要做到量质并举,做大做强产业。到2015年纺织产业实现全部工业产值320亿元,其中规上产值17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产品附加值有较大提高,销售利润率达到6%以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夹浦投入更多精力进行企业培育,鼓励企业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形成“531”梯队型企业集群,50家以上企业产值超1亿元,3家以上企业产值超5亿元,1家以上企业产值超10亿元,并培育1家以上纺织企业上市,新发展纺织民营企业50家以上。夹浦要利用良好的产业基础,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同时还要加强科技研发,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纺织产业科学发展。尤其作为中间产品,发展区域品牌是夹浦集群发展的重点。
目前,夹浦的纺织产品档次正逐步向高端、多功能型面料发展。2015年,预计新发展新型纺织设备200台(套)以上,占全年引进设备的90%以上,新研发高档纺织面料达2亿米,占全年纺织产品的15%以上,低档织造产品年下降20%,高档织造产品年上升30%,实现夹浦纺织产业结构高中低各三分天下。
服务助推产业跨越发展
如今,总建筑规模约20.6万平方米的长兴轻纺城把消失多年的“门市经济”重新聚集。今后,轻纺城不仅将成为向客商提供新产品的窗口,更将成为长兴纺织更好地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成为引领当地轻纺产业发展的晴雨表、风向标和信息港。
此外,夹浦在2013年11月成立了现代纺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以打造研发、检测、信息、培训、展示为主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系统、全面、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引导企业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整个纺织产业集群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心负责人表示:“运行以来,平台以服务公益性事业发展为主,采取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纺织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信息化建设、质量检测管理、品牌推广等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社会责任是评价产业的重要标准
在环境问题凸显的今天,位于太湖西南岸的夹浦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并没有忽视环境问题,其“站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机”的全覆盖、全处理的管理模式,是纺织产业集群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典范。
自2013年以来,夹浦对全镇3.4万多台喷水织机进行全面整治提升,改造提标了1个污水处理厂和7个中水回用站的建设,日处理能力达7.7万吨,共改造总管100.1公里,管网上岸48.2公里,污水处理率达100%,中水回用率达80%,真正实现了“站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机”的全覆盖、全处理的管理模式。
浙江省长兴县纺织协会会长姚锄强表示,很多纺织企业一提及节能减排都备感压力,认为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如果大家都去搞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就会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节能减排和产品优化升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越清洁节能的设备,反而生产出的产品等级更优、附加值更高,这对企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纺织企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
科学治污 引领纺织绿色产业
访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党委书记沈孔鸿
位于太湖西南岸的夹浦为了工业发展并没有把环境置之不理,其“站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机”的全覆盖、全处理的管理模式,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努力。为此,《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专访了浙江省长兴县夹浦镇党委书记沈孔鸿。
TAweekly:纺织产业的发展给夹浦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夹浦提出在可持续的前提下走绿色发展之路,有哪些具体的做法?
沈孔鸿:2007年前后,喷水织机织造取代有梭织机织造,成为全镇最为重要的布匹织造产业。但与此同时,喷水织机和印染行业的废水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近年来夹浦镇政府集中财力物力,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近8亿元。
具体来说,一是“整治”。注重问题导向,重抓污染行业整治提升,推动产业绿色发展。重点开展了两项整治——印染企业整治和喷水织机整治。2012年印染企业按照自身条件制订“一企一策”转型升级方案;2013年,我们开展了喷水织机整治,在深入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了喷水织机企业(户)整治标准,多管齐下,实现了全镇2177户3.5万台喷水织机的全面整治。二是“建设”。注重产业配套,重抓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产业绿色发展。近几年,我们在防止污水跑冒滴漏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加大了投入。在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采用中水回用方式循环用水,全镇科学合理布置中水回用站,并明确责任主体。三是“管理”。注重长期效应,重抓行业规范管理机制,开拓产业绿色发展。建立“户自查,村巡查,镇抽查”的喷水织机管理机制,以污水厂站为责任主体,村负责配合联动,对所有喷水织机户按照设立阳光排放口、节水装置、防护罩、厂区环境卫生、电路等方面进行检查,建立管网巡查机制,镇政府与各村、中水回用站联合组织人员,每天开展巡查,不达标的经营户停产整顿,限期整改;建立水质抽检机制,对接环保检测单位对各厂站的中水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检,出水水质必须达到标准,才可回用到企业和织机户上。
TAweekly:新常态下,围绕“绿色引领发展”的目标,夹浦如何探索新变化,谋求新发展?
沈孔鸿:夹浦的纺织业已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纺织环境也全面提升优化,坚持“招商选资与激活民资、集镇建设与轻纺城发展、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三个并重工作理念,围绕“绿色引领发展”的环保目标,新常态下谋求夹浦新发展,全面建设浙北重镇、纺织强镇、商贸名镇。喷水织机织造和印染加工是我镇纺织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将长期伴随着我镇纺织行业发展。就短期而言,迅速控制喷水织机和印染业的规模,规范企业运行、做好基础配套将是当务之急;而就中长期而言,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档次、附加值则是产业最终的发展出路。
TAweekly:治污只是绿色发展的前端,更重要的是日常的维护和治理,更好地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在这方面夹浦是怎么做的?
沈孔鸿:首先要加强源头控制、规范行业发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对新、改、扩建项目的环评执行率要达100%,环保“三同时”验收率要达100%”,在招商引资和项目落户过程中坚持以国家产业目录为导向。其次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开展绿色企业创建,推动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进行清洁生产改造,推进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要完善环保设施、及时改造维护。强化内部管理、改善生产环境。企业环境管理实行建档制度,环境风险源全部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防范措施,政府与企业签订《年度环保责任书》。最后,要依法日常监管、明确责任主体。鼓励企业转型,提高产品档次。
本刊记者_吕杨 胡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