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西柳:率先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布局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 关键字:一带一路,夏令敏,西柳
  • 发布时间:2015-05-15 08:49

  4月11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辽宁省服务业委、省经信委、省外经贸厅、鞍山市人民政府、海城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海城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升级专家研讨会在辽宁省海城市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与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等领导和专家莅临海城,共同研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商贸流通领域和辽宁海城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升级的思路与对策。

  夏令敏表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中国纺织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更是对中国纺织人担当“纺织强国”梦想的一次重大考验,推进“一带一路”,纺织服装业和商贸流通业应该率先南行。海城西柳作为辽宁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不仅是集散型市场,更是产销结合、以销带产的典型市场。海城拥有市场集中、产业集聚的先天优势,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下一步的路如何走需要更多专家的集思广益。这也为其他专业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借鉴意义。

  夯实基础重点明确

  连接亚欧非贸易和人文交流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成为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梦想与世界互动的最强音。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充分享受国家战略带来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红利,对于推进海城西柳市场集群拓展外贸空间,加速市场向品牌化、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升级具有重大意义。据辽宁省海城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范静国介绍,海城将按照内贸与外贸、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专业市场与生产制造、银行贷款与多渠道融资、市场经营与市场文化“六个结合”的发展思路,加速推进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升级。

  近年来,海城市委、市政府按照辽宁省和鞍山市的要求,坚持把大力发展专业市场集群,加速壮大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围绕沈大高速公路,依托西柳服装和南台箱包两大市场,全新规划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的专业市场集中区,重点打造西柳中国商贸城、西柳国贸皮革城、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西柳面辅料市场、中国北方水暖城、中国体育用品博览城和南台国际箱包城七大市场集群,同时规划建设海城宏基工业城、纺织印染加工产业园、小商品加工产业园、水暖件加工产业园和南台富商箱包产业园五大市场配套园区。目前,集群建成区占地规模16平方公里,市场摊位总量2.3万个,经营从业人员6万人,经营品种囊括服装、面料、辅料、针织、小百、家纺、电子电器和箱包皮革等20大类两万余种商品。2014年,海城专业市场集群主营业务收入860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含出口供货额)5亿美元。

  在市场综合服务方面,建成运营专业化的西柳物流园区,通过理货“五统一”管理和高科技微机自动化手段,实现了传统物流的全程智能化管理。同时规划建设西柳市场集群现代物流园区。项目一期占地30万平方米,投资10亿元,包括海关特殊监管区、物流保税区、理货综合服务区,引进货代等报关、报检商品进出口中介服务公司,吸引林安物流、顺丰速运等现代物流企业加盟,做大第三方物流。建立网络辅导培训机构和电商配套服务机构,目前,围绕西柳市场在西柳镇、中小镇已经形成电商专业街(村),电商业户达2000户以上。今年起,将规划建设“西柳商城”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商创业园区,力争西柳、南台两大市场业户网店覆盖面一年内达到50%,两年内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与阿里巴巴、唯品会、慧聪等知名电商总部合作,开发建立CRM系统,力争实现O2O线上线下全渠道交易。

  华丽升级辐射四方

  有着30多年发展历史的海城西柳市场集群,近年来在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地区合作、拓展市场渠道和完善现代营销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西柳服装”和“南台箱包”两大区域品牌在全国推广叫响,“中国男裤看西柳”成为国内服装界行业标向。市场辐射区域由过去东北三省一区扩展到华北、西北、中原地区和南方各大专业市场,其中,以裤装、棉服为主的地产品牌商品辐射全国。对外贸易主要通过订单和边贸打入亚洲、中东、俄罗斯、欧盟和南部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个域外合作项目——总投资110亿元的辽宁·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成功引进并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极大丰富西柳市场集群经营品类,同时对于西柳“借船出海”,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专业市场和品牌的发展与升级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做,夏令敏在研讨会上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专业市场在经历了几次转型后,在如今信息化、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首先专业市场要做的是对品牌的塑造和品质的提升。由于品质是品牌的生命,这就需要品牌有一种匠人的精神把产品做好。

  其次,专业市场的未来更需要国际化。在政府推进的过程中,“一带一路”战略对专业市场而言,就是需要专业市场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布好局,利用好国际化的机遇,真正实现请进来和走出去。

  2014年年初以来,西柳市场集群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探索创建市场内外贸结合、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平台体系,积极申报海城西柳市场集群开展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工作;西柳市场集群创新开展的“丝绸之路·西柳驿站”市场贸易拓展活动,目前已与山西、陕西、江西、四川、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专业市场和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边境口岸建立贸易合作,西柳产品通过驿站布点、商户对接和物流畅通,迅速打开西北市场;今年起,西柳市场集群还将通过欧亚大陆桥铁路出境通道,在新疆霍尔果斯、塔城等边境口岸建立西柳服装分市场等方式,主动承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相关政策支持,将西柳市场产品全面打入东北亚、中西亚、中东欧国际市场。

  “近些年,东盟正在成为与我们合作最为密切的区域,专业市场需要借势走得更远,结合得更紧密。其中的关键就是信息化。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信息化,首先是研发设计的网络化,设计师不仅仅要有创意,通过网络获得趋势信息,更需要通过网络与客户需求进行有机结合;其次是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第三是管理过程的信息化;第四是营销过程的电子化,尤其是B2B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是物流的现代化,这是市场未来升级的方向。”夏令敏坦言,这一切的实现也都离不开人才的高端化。

  夏令敏同时表示,在专业市场升级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调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识与积极性;另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包括公共服务的提升、公平环境的打造等。

  本刊记者_吕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