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三六月十日,市场期待美国MSCI大摩指数年度检讨,决定是否把A股纳入新兴国家指数。两星期前,英国富时指数已经率先宣布,把A股纳入过渡指数,首先占5%,之后再逐步增至30%。
富时纳A股过渡指数
环球两大指数富时FTSC及大摩指数MSCI是最多基金用来追踪全球股市的指数,全球用两大指数的基金每只都有约十万亿美元。但在新兴市场大摩则领先,大摩指数有1.54万亿美元基金追踪新兴市场,而富时指数则有913亿美元基金追踪。用大摩指数追综的资金远多于富时,因此富时属后来者,办事要较进取,因此两周前富时率先把A股纳入过渡指数,比大摩跑快一步。市场预计,因应富时的竞争,大摩指数也会采取同样方法,把A股纳入过渡指数。谁知大摩指数出乎意料之外,不把A股纳入新兴国家指数。
大摩暂拒理据受质疑
大摩有两大理据,首先是A股市场仍未全面开放,购入A股的渠道太少。现在只有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及沪股通,每个限额都在约3000亿元,对投资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限制。另一个问题就是股票实际拥有权,及权益拥有权的问题。有学者指出,大摩两个问题都不成立。首先是投资渠道问题,在十年前台湾股市也受限于合格境外投资者的限制,但未有阻止大摩指数把台股纳入新兴国家指数。大摩现在做法有点不合理,似乎未能实事求事,不能令人信服。另一个问题是实际拥有权,现在A股实行全面无纸化,股票全部存于交易所,由交易所拥有,交易所再把股票权益按交易分给股票的买家。在沪港通实行初时,这个实际拥有权问题一度令到欧洲机构投资者却步。但经过上海交易所澄清后,欧洲基金接受上交所的安排,欧洲基金开始投资A股。大摩没有关上大门,现在紧密和中证监合作,试图解决面对的问题。另一方面,富时却激进得多,宣布下季将联合中证监及最大的新兴市场基金领航(Vanguard)一起在欧美国家进行路演,为A股铺路。
股票无纸化中国够彻底
在实际拥有权方面,上周我和一位港交所高层谈话。说到无纸化,中国是全球做得最好地方,香港谈了20年仍然没有进展。主要是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在机构投资者垄断的欧美市场,银行在信托(trustee)及托管(custodian)方面赚取大量利益。基金需要委任银行做信托人,及托管其资产,每一单买卖,银行都赚取利益。因此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都要求,基金把实质股票存于其仓内,而不接受无纸化交收。这就是香港谈了无纸化20年都没有结论的主要原因,而欧美股市只能做到局部无纸化。一些基金仍要提取股票,满足信托人及托管人的需求。全球只有中国能做到全面无纸化,1992年上海及深圳开市时都用原始纸张实物的股票,但在1994年中国证监下令全面无纸化,所有股票都必需存在上海或深圳交易所,由交易所拥有,用交易所文件代替股票实物。投资股票的股民只有一纸表格,证明他拥有该股票的权益(equity),而不拥有实物(actual ownership)。实际拥有权是在交易所手中,投资者要先付款,后交收。投资者只有一纸证明拥有该股票的权益,好处是交收一定会100%完成,不可能出现坏账,或者出现讹骗,或者假股票,或者出现雷曼事情不能完成交收问题。但是全球只有中国做到无纸化100%交收,西方社会因为人权,或既得利益问题,始终不能实行100%无纸化,全球股市应向中国学习。
蔺常念/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