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PVC软包装液体静脉输液的环节质量控制

  【摘要】目的:总结软包装液体静脉输液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方法:把我们日常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在科室护理会议中广泛征求解决方案,从中挑选采用最方便快捷最有效的方法。结果:经过我们的不断总结学习很好的解决了软包装液体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时会影响我们的护理质量,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学习,总结经验,寻求问题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软包装液体;静脉输液;环节质量控制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最为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使用全封闭的软包装输液可明显改善输液质量[1],保证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有效[2],但是由于它的特性在临床应用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我们经过不断改进总结出了针对不同问题的应对措施,现汇报如下:

  1、加药过程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1 液体破损

  液体破损的原因很多,如生产、运输过程的损坏,这就需要我们护士在使用前严格查对液体内外包装有无破损、液体有无浑浊、沉淀、变色、絮状物、有效期等以确保液体安全有效。再者可能是我们护士在加药过程的人为损坏:①加药时针头进入液体时的角度过大或过小都容易扎破液体瓶颈导致漏液。这就需要我们在加药时针头插入液体时针头一定要和瓶颈75度角进入,防止针头对瓶颈的损坏也不易带入橡胶屑块。②操作台清理不干净。操作台上有玻璃碎屑,可能在操作中扎破液体袋,所以我们在任何操作前后都要认真清理操作台。③也可能有的护士操作粗鲁拿着液体很远就抛丢,由于加药后液体袋内压力加大很容易摔破。

  1.2 加药后瓶口漏液

  加药后液体袋内压力增大导致漏液,因此我们加药后要抽出等量的气体一减小压力防止漏液。其次加药时要让针头斜面朝上插入针头的二分之一长度,不要过浅,这样针孔才能由于向外拔针的反作用力而完全闭合防止漏液。

  1.3 防止加药中产生输液微粒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它在液体中是不溶性的物质及未溶解的药物结晶[3]。加药前后认真清理工作台,切割玻璃安瓿时,控制割锯痕长≤1/4周及坚持开启前的消毒;倾斜45度掰开安瓿颈从安瓿中抽吸药液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容易引起钝针,因此主张针头置于安瓿的中部,防止安瓿端口处的微粒混入药液中4。将针头刺入橡胶塞时,要使针头斜面朝上,与胶塞平面呈75度角刺入,就不易带入橡胶屑块。因此我们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普通输液器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的孔径一般在15um,对6~10um的微粒截留几乎没有作用,而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终端过滤器采用3um孔径的过滤介质,可以滤除药物中90%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减少微粒对内皮细胞的刺激,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

  1.4 加药后不易识别

  针对经常出现加药后不易识别的现象,我们要求每位护士在加药过程中每加完一个病人的一组药后在输液卡的右上角注明加药者及加药时间,这样这组药加没加就一目了然了,避免出现重复加药及漏加药的现象防止出现医疗差错事故。

  2、输液操作过程的问题及应对

  2.1 液体通过排气管外漏

  由于我们要往液体内加入药物,而有的护士不习惯加完药后回抽出等量气体而使塑料瓶内压力过高,输液时排完输液管后而出现液体通过排气管外漏,打湿了病人的床单元,造成药物浪费,还容易引起纠纷。针对这一现象一般采用将排气管打结或使用控制夹控制的方法。我们采用“将输液器排气管中段折成“V”型插入穿刺器保护帽”的方法,解决了上述问题,效果满意。

  2.2 输液管液体滴空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液体滴空的现象,这时我们需要把输液管内的空气赶上去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造成不良事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护理质量。我们借鉴了麦金妹等[5]的方法即加入药液后在拔出注射器前回抽空气时使输液袋与注射器垂直或与加药台倾斜45度一上,边回抽边退出针头尽量抽尽输液袋内的空气。经过实践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管内液体滴空的程度,有利于我们及时处理。

  2.3 输液管排气方法的改进

  由于我们现在输液中广泛应用软包装液体,我的做法是打开输液器外包装后分别找到输液器两头,右手拿输液器针头和倒置的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左手拿头皮针,把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后左手迅速挤压输液袋,使液体迅速达到茂菲氏滴管的1/2到2/3满时,右手顺势下降,使茂菲氏管倾斜与水平呈45度,到直立状左手继续挤压输液袋液体会快速完成排排气。在等待排气同时可以把胶布备好,这样整个排气过程大约节省15秒,在我们一天全科的输液工作能节省30分钟左右,对我们后续的工作有很大帮。

  总之,在输液操作过程中我们要严格“三查九对”,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医疗用品及药物防止发生输液反应给病人造成负担。

  参考文献

  [1]邵萍,毛国英.软包装输液临床使用效果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10):79.

  [2]成新邦.静脉输液容器的发展—介绍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的全封闭软包装输液[J].国外医学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2000,20(1):64.

  [3]魏爱霞,王永萍.静脉输液中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4):62-63.

  韩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