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警惕股市与楼市的“互推攀升”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股市,楼市,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7-08 15:15
近来最热门的经济话题就是股市了,中国股市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熊市之后终于牛了起来,这对于中国经济的去泡沫化、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无疑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这轮牛市的狂欢中,各种对股市的定性评价预测见诸于众多媒体和传播平台,“政策牛”,“大牛”,“慢牛”,“结构牛”,一众财经和股市专家们会诊牛市,结论莫衷一是。
在中国改革纵深推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际,人们有理由期待股市转牛。但无论是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还是转型升级中的中国经济,相较于指数持续上涨的大牛市而言,更需要的是具有坚实基础的“有质量的牛市”。
股市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一个国家前景的先行指数。这轮股市的上涨,折射出了人们对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信心和预期,一些改革初见成效,也在客观上助推了人们的热情。
牛市的出现,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与中国经济需要“有质量的增长”一样,处于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更需要股市有质量的上涨。这既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将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呈现。
有一个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和警惕。近期,股市一直在震荡和调整,牛步徘徊,楼市上涨的幽灵再度出现。综合媒体报道,楼市近期开始上涨,一线城市的楼市更是有点疯狂。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上广深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涨幅平均为3.0%,深圳高达6.7%。
“跷跷板”效应以前也发生过。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股市大幅下跌,楼市则较快上涨;而2008年末到2009年上半年,楼市的行情不好,股市却大幅上涨;之后几年,直到去年上半年,股市基本上是熊市,而楼市总体上是牛市。
但股市和楼市之间并不是相互做空,而是相互推高。近期一线城市带动房价反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一些人在牛市中赚了钱,就将其中一部分投资于楼市,推动了房价上涨。
因此,与其说股市和楼市之间是“跷跷板效应”,不如说是“互推攀升“现象。在这种此起彼伏中,投机投资者享受着持续的高收益。他们的高收益,不是在财富创造中获得的,而是在财富分配中获得的。股市和楼市的财富分配功能,在“互推攀升”中充分体现。股市的“财富效应”推动房价上涨,使现在一线城市平均环比涨幅折成年率已高达36%,房价其实已经属于“过快上涨”,一部分自住需求的购房者将要支出更大一部分收入,多支出的这部分收入,很多转移给了投机投资者。股市通过楼市实现了财富分配的功能,另外,股市还在快速的上涨和下跌中,使一部分财富从散户转移给庄家和消息灵通的人。股市的“财富效应”还可能引发通胀影响财富分配。
要解决中国股市与楼市之间的“互推攀升”这一固疾,首要的问题就是,货币政策应该坚持稳健基调,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今年二季度,流动性非常充裕,几乎是2010年下半年以来最宽松的,这刺激了股市快速上涨,也间接和直接地推动了房价上涨,但实体经济却受益不多,这样的状况应当改变。解决好中国股市与楼市之间的“互推攀升”现象,走出这一怪圈,才能真正挤出泡沫、发展实体经济,使得经济健康发展安全运行!
本刊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