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祥:沿海的拓荒者

  都说人类的历史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那么26年对于整个历史长河而言,仅仅是转瞬即逝的刹那。但是对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言,却是奋斗的26年,蓬勃发展的26年。在这26年间,一座座气派的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的公路通往四面八方……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我国沿海的经济开发区之一,是有着广大发展前景的,但是作为沿海地区土地盐碱化却是其致命缺点。

  那么这不禁会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滨海新区是如何克服这个缺点从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呢?我想天津海林园艺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太祥作为万千个贡献者之一是最有发言权的,他的贡献与其他贡献者不同,他的贡献是使沿海的盐碱地获得重生。

  那么,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有如此多的可以赚钱的事情不去做,为何偏偏要趟这片“浑水”?而刘太祥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人生定位的:“滨海新区的跨越性发展离不开环境的美化,但美化环境绝不能以毁坏农田为代价。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为滨海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实践,尝试新的绿化模式。”

  毅然选择攻坚

  1944年,刘太祥出生在河北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个世纪的40年代,战争的硝烟还四处弥漫,人民饱受战争的灾难,生活极度贫苦。刘太祥的家庭也是万千贫困家庭之一,但是贫穷和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他沉沦,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的韧劲,让刘太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刘太祥家有兄弟两人,后来哥俩都结婚了,每人分得两间破旧的几乎快要坍塌的房子,而看看同村其他人家,高大宽敞的大瓦房,刘太祥心里很不是滋味,此时他暗下决心,立志要出人头地,活出个样儿来。

  但是,刘太祥即使有再大的本事,因为种种条件所限,也施展不出来。在农村生活了数年后,刘太祥终于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走出了农村,在天津市北辰区担任一名基层林业技术员,从此他便与苗木园艺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苗圃场和绿化园林公司的数十年工作经历,使刘太祥在园艺种植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让他深深爱上了承载人类生产生活的泥土,“土地就是生命啊!”刘太祥饱蘸激情地说道。

  刘太祥靠着聪明的才智、丰富的经验尤其是他的坚韧性格,一步步打拼,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4年,刘太祥迎来了他事业的发展期,他以34万元的注册资金在天津开发区注册成立了天津开发区海湾园艺工程有限公司(现天津海林园艺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希望能够寻找到点点滴滴的机会在绿化和环保领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我国有各类盐渍土地约8180万公顷,还有1733万公顷的土壤存在着潜在的盐渍化威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防护林建设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已经正式列入国家林业和沿海环境建设的规划中。我国有11个省(区)市分布在海岸线上,大陆海岸线长达18340千米,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早在1984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天津开发区,26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天津开发区从一片盐碱滩上起步,执著地进行着改革开放的不懈追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规模最大的开发区。截止2009年9月底,天津开发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6.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3858.4亿元,实现出口创汇117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16.1亿美元,完成税收收入1421.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和投资环境指标连续12年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建立天津开发区的过程也是个拓荒的过程,这片土地是一片荒凉的盐碱滩。盐碱地土壤质地粘重、紧密板结、通气透水性极差、盐分含量较高,造成该地区林木种类稀少、生物多样性较低、生态系统脆弱,是造林绿化最为困难的地段,也是沿海护林建设中一块难啃的骨头。滨海盐土因其恶劣的水土条件被视为“绿化禁区”,围海吹填新陆地的土壤改良与绿化更是国际上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为此,国家为了建设天津开发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多年来,在我国滨海盐土开发与利用中,一线工作者与科技人员合作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盐碱滩的土壤盐碱化始终得不到根治。

  当刘太祥第一次踏上盐碱滩时,大片寸草不生的土地,即使能够种植作物、树木的土地也是花费昂贵的价钱从十几公里外拉来的泥土,看到这一切,刘太祥沉默了,如此换土是多么大的工程,国家要耗费多少资金啊!

  他感觉到揪心的痛,同时他暗下决心,立志要改变这个现状。于是,他加快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在改造盐碱地工程上着实下了一番苦心,努力钻研,他要创造出一种技术,让盐碱滩的土地就地得到改良以获得重生。

  喜获丰富硕果

  2009年4月25日,天津市科委组织了“滨海盐土快速高效改良及植被构造技术成果鉴定会”,会上,同意“在盐碱滩地原土上进行改良与绿化”这一世界性难题被天津海林园艺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攻克。参加此次鉴定会的专家院士在对这一技术全面审查和实地考察后认为这项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在鉴定会上,“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被公认后,刘太祥激动地流下了两行热泪,多少年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我是个事业型的人,好胜心强,只要落后了就要猛跑追赶。”公司员工都知道刘总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每天必须亲临一线。用刘太祥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天不去施工现场,就觉得生活少了些什么,极不踏实。”

  技术得到公认了,才获得了一片赞誉之声,鲜花、掌声接踵而至。但是在此之前,刘太祥付出的太多太多。

  天津海林园艺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就在环保工作上下了大的气力。刘太祥与泥土和绿化工程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他深知对于盐碱地绿化而言,“换土”绝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农田毁了,且不可再生,这将会给国家和农民造成多大的损失啊!”他决心带领公司上下摸索出一套新的技术,取代“换土”法。通过反复试验、论证,他总结出了盐碱地不能直接绿化的原因,比如含盐高、土壤板结、水位浅、土壤营养贫乏等等。结合实际经验,刘太祥设计出了一套解决方案,并对这套方法进行了逐步试验。在承担渤海宾馆的天宇别墅绿化工程项目中,他的这套方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1年,刘太祥带领公司承担了天津保税区的绿化工程,委托方要求他们在津门大道开辟出一条长约1200米,宽约21米的地块,进行在盐碱地上不换土开展常规种植的实验。在刘太祥的带领下,公司很快取得了成功。

  “既然想到了,就努力去做,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会获得成功的。”刘太祥如是说。

  在以后的滨海盐土改良与绿化的实践中,通过积极思考和反复论证,刘太祥终于总结出盐土回填、就地改造、不换种植土、不毁耕地的“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经过反复论证,于2007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该项技术具有五大创新点,其中包括不换种植土,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排水排碱,有效调控地下水位,使土壤不再返盐;蓄水洗盐,节约淡水资源;培肥改土,创造适宜水肥气热条件;节约投资,利于大面积推广。

  2007年,海湾园艺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成立了研发中心,并将公司的名字从“海湾园艺”更名为“海林园艺”,以“海湾园艺”和“北京林业大学”中各取一字,以突出对科研创新合作的重视和诚意。

  同年,刘太祥承接了中新天津生态城门区绿化项目,项目要求仅仅用100天的时间来完成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的全部任务,保证生态城能够以优美的环境迎接达沃斯论坛客人。

  中新生态城选址在退海成陆较短的海积平原,那里气候干燥水源短缺,土壤盐碱度和地下水矿化度都较高,绿化难道极高。这是一块重度含盐的盐滩和盐池,按含盐率划分,0.3%就叫盐碱地了,而这里的含盐率高达3%,加之过了树木种植的最佳时期,要在六七月份反季节种植带全冠的大树,其难度非常之大。

  在中新生态城正式开工之前,生态城门区的绿化工作成为重中之重。但是刘太祥认为,越是难度大,才越能考验他的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年过花甲的刘太祥整天摸爬滚打在工地上,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终于保质保量的圆满完成任务。

  2008年的深秋时分,山东省东营市黄河河口盐碱地一片1.4万平方米的改良田内,草地流翠,生机盎然,成为盐碱荒地中的“绿洲”。这是一片经过“天津滨海专利”改良技术改良过的盐碱地。该市一名水利退休干部崔淑忠,一直致力于家乡的水土改良工作。当他得知该项技术后,在黄河河口盐碱地开辟了一片试验田。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试验田土壤改良就已见成效,普通草种已经可以在这里种植了,草坪均高已经达到10多厘米。

  目前,该项改良技术在天津市的大港、汉沽、开发区、保税区等盐碱地区应用,中新生态城8.7万平方米的绿化也应用了该技术,并向江苏启东、河北唐山、曹妃甸等城市推广应用,改良土壤。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政府及河口区林业局已经确定在该地区推广该技术。

  刘太祥的这项民营企业研发的技术改变了过去盐碱地绿化需要大量换用种植土的做法,有效地避免了“绿一方,毁一方”的恶性循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真正实现了人居生态的承诺。

  人格魅力的光彩

  刘太祥所领导的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因为他本身的人格魅力。通过刘太祥的眼神可以读懂他,他那充满热情,充满对社会忧患意识的眼神,诠释着他的为人之道。从农村走出来的刘太祥,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农民的疾苦,如果研制不出治理盐碱地的技术,国家将会有更多吃不上饭的人。在招聘新的员工进入公司时,他要求新员工的人品一定要过关,一定要发自内心的热爱绿化这个行业。刘太祥是这样解释的:“只有这样才能与公司的核心文化相融合,才能实现员工自身成长和公司发展的完美结合,才能以自身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深深地感染、带动着身边的人热爱海林、热爱播种绿色的每一个海林人。”从刘太祥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老一辈科技专家所特有的素养:心系国家,执著,甘愿为事业贡献毕生精力。他默默奉行着“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坚持着“要做就一定要做成功”的人生信条。

  刘太祥就是以这样的宗旨去做人、做事,因此他也获得了包括“1997~1998年天津市绿化先进个人”、“1998年开发区首届泰达绿荫奖”、“2006年中国诚信企业家”称号、“2008年优秀创新企业家”称号、“2008年度生态人物”称号等不计其数的荣誉和奖励。

  刘太祥年轻的时候受过很多苦,后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过上了好日子,办起了企业,所以刘太祥时刻将祖国的忧患装在心中。如今生活富裕了,条件好了,是该回报社会的时候了。从事了几十年的园林绿化工作,看到为了绿化沿海,破坏了大量耕地,刘太祥既心痛又气愤。自己是搞绿化工作,一定要为国家、社会尽些绵薄之力。刘太祥坦言道:“我无力制止其他人破坏耕地或生态环境的行为,但是却可以发挥自己创制的先进技术的优势,改良盐碱地,达到保护耕地,绿化环境的目的。这也是我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乐趣。

  做人要讲品行,做企业也要讲责任感。一个人只有多为社会做一些贡献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曾经有人出高价购买“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技术”,被刘太祥一口回绝,他说:“我不是利用这个专利技术来赚钱的,希望这个技术很快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利用这个技术保护更多的耕地。”人活一世,总该为社会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刘太祥把这句话镂刻在大脑里。我想这就是一个老专家最朴实的语言,这也正是一位老专家最远大的理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