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上周已重上250天牛熊分界线之上,比起7月8日大跌市时低位已经回升逾两千点,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今次的护市行动中已取得了成效,港股因而受惠。但今次行动受很多“评论家”批评,惟与1998年时香港特区政府入市打大鳄时的有所不同,今次批评中国官方干预市场的多数是中国人的声音。笔者相信今次西方传媒较少批评中国政府是基于2008年金融海啸事件,各国见到美国政府干预市场之狠劲是前所未有。今次中国政府只是以政策护盘,2008年美国除了启动3次“QE(量宽措施)”逾万亿美元救市外,还用真金实银之钱买下了实质财务上已破产的AIG丶房利美丶房贷美及通用汽车,这种铺天盖地的入市干预自由经济及市场之规模,令今次中国干预市场之行动变得小巫见大巫。
其实,西方国家(尤以美国为例),干预投资市场之行动是由来已久。比起美国而言,中国政府今次只是以政策护市,不是美国政府般以真金白银去买起企业救市;相比而言,哪一国家救市的行动更加干预自由经济?明显地美国更为甚之。正常时期经济的运作自应让其有自由的空间,但一旦遇上特殊性的失衡,政府便应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去纠正其失衡状态,以免其伤害加深或渐变失控,这才是一个有承担的政府所为。正规的投资基金经理都希望其投下资金的地方,其金融体系大多数时间能保持稳定,只有极少数的对冲基金,希望其市场能有进速退税的大波幅发生。中国内地或香港政府究竟希望能招引什么样性质的资金进场?便决定在非常时期,是否应该使用这种积极干预的措施了!
非常时期干预有必要
其实,人的信心是投资市场上的最大基石,当信心初期受到过份渲染或冲击而政府又不即时去作纠正,亢奋或忧虑之心便如星星之火般蔓延出去,这是市场舞高弄低者最希望见到的。1929年美国大股灾发生之后,很多美国银行立即收紧借贷,股票行也紧缩了“孖展额”,政府初期的态度便是让市场“自己管理自己”,最终铸成大错,触发了经济大萧条,熊市长达4年之久。相反而言,1987年美国亦发生了全球性大跌市,老一辈的香港股民深受危害。但当时的美国联储局在通胀仍上升之际,例外地去减息救市,终于将大跌市刹停了。故此,政府调控经济是贵乎时机之判断,若风雨飘摇之际不敢出手,怕备受批评,事後才托词借以自由经济运作以回避责任,这才是一般庸官的做法。笔者认为今次中国政府做得合情、合理、合法及有效率,于稳定市场功夫上做了一个正确的抉断。
林家亨/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