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饮食,护理,脑梗死,临床价值
  • 发布时间:2015-08-28 14:53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饮食护理。结果:经3个月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78%,且观察组患者血清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饮食护理;脑梗死;微量元素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1],在治疗后多数存活患者生活及活动能力丧失较为严重。我院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个性化饮食护理,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5例,排除合并脑肿瘤、脑外伤及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组照37例,男22例,女15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48.2±4.5)岁,病程14-63d,平均病程(27.3±8.7)d,病变部位:基底节25例,大脑皮层8例,其他4例;观察组38例,男24例,女14例,最小年龄27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8.6±4.3)岁,病程15-64d,平均病程(27.1±8.5)d,病变部位:基底节24例,大脑皮层11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恢复期给予常规护理,确保患者睡眠充分,减少精神性刺激,同时忌烟忌酒。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不同营养状况、并发症情况、饮食习惯等,为其制定平衡膳食食谱,具体到每餐中的不同食物种类及食用量,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禁辛辣。主治医生每周对膳食记录表进行检查,及时对患者的饮食习惯改变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对食谱进行针对性的变更,两组干预疗程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指标测定,具体为: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患者体内血清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

  显效:病残程度为0,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5%;有效:病残程度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8%-45%;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

  1.5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经上述护理后,对照组37例患者中,显效15例(40.54%),有效16例(43.24%),无效6例(16.22%),有效率为83.78%;观察组38例患者中,显效29例(76.32%),有效8例(21.05%),无效1例(2.63%),有效率为97.37%,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对比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血清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2.18±0.82)mg/L、(0.81±0.26)mg/L、(0.75±0.18)mg/L;观察组患者血清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2.71±0.58)mg/L、(0.98±0.12)mg/L、(0.97±0.28)mg/L,观察组患者血清铁、锌、铜等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为当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每年死亡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中,大多数都为脑梗死,且幸存患者只有少数能完全恢复正常机体功能,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偏瘫、失语等后遗症[2],对患者及家属身心影响较大。对于康复期脑梗死患者来说,其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同时各种治疗又会加重其营养免疫机制[3],这是造成患者死亡及出现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积极的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不恰当饮食习惯,改善患者预后。另外,通过个性化的饮食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有利于肠粘膜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优化,并加快肠胃蠕动的恢复。

  本次研究中,我院对观察组38例脑梗死患者实施饮食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78%,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清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采用饮食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使其血清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玉萍,刘索芝,杨丽华.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不同护理干预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93-93.

  [2]蔡佩丽.不同护理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效果对比[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25-125.

  [3]白香梅.饮食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36):8186-8187.

  刘立颖 娄军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