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野鸡大学"文凭引起的话题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野鸡大学,文凭,话题
  • 发布时间:2010-08-26 14:10
  最近,“打假英雄”方舟子与“打工皇帝”唐骏之间关于后者在美国求学的文凭真假问题引起了国人的广泛注意,我以为,这是个好契机,大众媒体如果抓住它好好地说道说道,对净化当前国内多个文化领域的土壤会有一大串的好处。

  首先,我想给《参考消息》的一篇文章提一点补充意见。这家报纸对此事情的反映很是及时,把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所提到的“西太平洋大学”的身世公布于众,同时在7月15日的《参考消息》上,还有人给“野鸡大学”罗列了十大特征,其中的第一条是,“没有获得国家级认证机构的认证”,这一条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难道所有“没有获得国家级认证机构的认证”的大学都是“野鸡大学”吗?

  答案是:未必。

  虽然在那篇文章中作者在解释这一条的时候说:有些大学“声称”如何如何,但是把这些用假信息迷惑学生和社会的大学当成了所有“没有获得国家级认证机构的认证”的大学的全部,就以偏概全了。因此这一条应当做如下的修改:“本没有获得国家级认证机构的认证,却声称获得了国家级认证机构的认证或者声称获得了联合国科学教育文化组织的认证。”

  中国人对于这类“野鸡大学”是深恶痛绝的,不少家庭为了“改换门庭”到处借债,好不容易东拼西凑弄来的十几万元供孩子到海外留学,可是留的是什么大学,那所大学用我们国内的标准来看到底在什么档次上,就有好多家长说不清楚了。教育部在这个方面也做过工作,把那些没有得到国家承认其办学资格的学校列了好大一串,但是世界上这样的大学太多了,总有罗列不上的。问题是,教育部只是通过调查列出了那些学校是否有“国家承认的办学资格”,教育部却没有足够的精力调查那些大学所具备的教育和培训能力,这样,它就可能犯这样的错误:人家那所学校本来不是所谓的“野鸡大学”,人家是确确实实地办学,只是没有或者本来就不想获得国家级的鉴别评定机构的认可,这样的大学在国外是有不少的。例如,巴黎艾思蒙特高等服装学院(ESMOD)就没有获得法国国家级教育部门的认定,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所学校在巴黎时装界的地位。

  对于想学点专业本事的外国学生来讲,国家承认与否,关系不大,我学的是本事,那所学校也能让我学到本事,事情不就妥了吗?

  但是,有许多事情“一到中国就变味儿”(钱钟书语),一些国内留学中介看上了这个商机,干起了不磊落的勾当,也不管被它服务的对象了解不了解真相,只管挣自己的钱。大多数中国人往往以国内大学来类比外国的大学,以为只要是大学,就都有起码的办学条件和起码的师资基础,其实不然。于是那些只卖文凭不管教学的学校,那些办学基础极差的学校,就被国内留学中介看中,因为这样的大学收费很低,没准国内那些不良留学中介以“卖人头”的方式挣足了昧心钱。到头来,孩子家长出了大钱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最耽误的可能是孩子,到了一个新的没人监督管教的环境里,白白浪费时间,甚至更坏。

  由于我国政府的高准入门槛政策,野鸡大学,在我们这个国家是不好开办的,而在西方,开办这样一所大学如同注册一家企业。人家是“宽进严出”,我们是“严进宽出”,那些投机者在人家那里的“宽进处”进,在我们这里的“宽出处”出,手法真是巧妙。

  受到伤害的还有那些没有被国家承认其办学资格但是确实其认真地在办学的民办学校的名声。这些学校叫什么名称不重要,因为在国外,人家没有像我们国家里那些手眼通天的庞大的政府部门,不但审查你的资金和人员,连你的一切物质条件(教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以及电化装备等等)都能一一审查核实。人家实行的完全的市场经济,除了12年义务普及教育以外,开办和经营各种教育机构也都是市场行为的一部分,好在一切都是透明的,你可以通过各种手法去了解那所学校的情况,合适了就去上,不合适了,你就甭理睬它,政府跟你也是一样,也不会在它实施涉嫌欺诈以前就封它的门,一切有法律在时刻等着呢。这些是我们在国内的人不太了解的。在西方国家,一所大学可以花上十几万欧元就能办起来,也可以办上两天就关门歇业。

  比如,在巴黎“音乐舞蹈学院”有几十所上百所,可是,由国家认定的只有一所─“巴黎国立音乐舞蹈学院”。其余的叫“巴黎某某音乐舞蹈学院”的就多了。那所著名的“巴黎国立音乐舞蹈学院”声誉极高,它每年从全世界只招收区区几十个学生,真可谓是只有少年天才才有可能进入这所学府进行深造。而那几十所私立的各种音乐舞蹈学院虽然没有“国家承认的办学资格”,但是人家是老老实实地办学的,在这里上学的各国学生,大都看重的是到这里“学本事”,而非“混文凭”。你把这样的学校也称之为“野鸡大学”就不太合适了吧。当然,一个中国学生在这样的学校里“混”上两三年,不努力学本事,然后回国后,拿这文凭招摇撞骗,这个板子也不应当完全打在人家的屁股上,把对自己不争气的孩子的怨气发在人家的身上,而称呼人家那所学校为“野鸡学校”。

  说这些铺垫,最主要的是为了说下面的议论。

  一个没有本事的人能拿着一张纸混上一份职业,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应当赖那张“纸”和发那张“纸”的机构,而是能让他成功拿那张“纸”轻易说事的选材机制。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制度缺陷,是让“野鸡大学”的学历“走红”的根本原因。事实也是这样,我们中国人是那种文凭的最大的买主。

  中国有着与西方人完全不同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人家不会因为你们中国有那么多凭着一张纸就可以一步登天的机构,就把那些没有“国家承认的办学资格”的大学取缔掉。因此问题关键是: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的招聘那么地重视文凭,而不能根据被招聘者的真才实学量材取用,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怎么就能混在其中而安然无事。

  根据我在那些“铁饭碗”单位的工作经历─那些“铁饭碗”单位包括国家机关、视同国家机关的事业单位,以及大型国企,─大略上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

  一是那些“东郭”先生、“东郭”女士,都有很硬的后台,他们通常是翁婿关系、郎舅关系之类的亲属。那纸文凭不光是这些“东郭们”的挡箭牌,也是他们的后台的挡箭牌,有了这双重的保护,单位里就是有人知道内情而且对此心怀不满,只要他还想在这里呆下去,他也只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二是那些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极其繁琐,一个人只要进了上面所说的那几类单位,要想辞退他或她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以这种手法“入行”的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强,他们会用各种手段“擒获”住自己的顶头上司,让他不能不保护自己,否则自己也得不到好果子吃。

  三是以假乱真以后,再以真弥假。他拿了这样的假文凭初步得手以后,新获得的地位能使他进一步轻易地获得“再镀金”的机会。不少人在获得各级党校硕士研究生班的进修机会以后,就把他原来那张“纸”掩盖住了,他的最高学历就有了完全真实的更替。近十几年来,像中国人民大学这样有头有脸的大学也给各级领导干部办过学历研究生班,不用本人来课堂听课,甚至不用来考试,也能获得硕士乃至博士的学位。这样的学历文凭,就是一些媒体所谓的“真的假文凭”或者“假的真文凭”,事情已经变得真假难辨了。

  此外还有一些情况,因为各种原因就不一一罗列了。

  在中国,“野鸡大学”的数量很少,根据统计,在1500所“野鸡大学”中以美国的最多,达到855家,中国的“野鸡大学”只有两所,这也是国情决定的。但是中国人做的更绝,那就是不办大学,直接贩卖大学文凭。你想要买哪所大学的文凭吧,没有人家做不出来的。那大街通衢上涂满了“刻章办证”非法广告,我早就把它们称为“陈希同脸上的牛皮癣”并贴到网上,那陈希同倒台这么多年了,那些“牛皮癣”是越来越厉害,现在不知道应当是谁脸上的耻辱了。那些“刻章办证”的黑窝点决大多数就是贩卖假文凭的。

  在一期央视访谈节目中,徐小平先生把所有在西太平洋大学拿过文凭的人都搜索出来了,可惜他没有公之于众,很为那些人留了面子,我们的公安机关在破获“刻章办证”的黑窝点时也从来没有把那些黑窝点的“留底”向社会公开过,据说这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其实是“有所顾忌”─因为其中有不少是很高很高的“大官”了,说出去,影响不好。

  在这股关于“野鸡大学”的议论中,有一点是所有人没有想过,那就是为什么方舟子这样的人能充当这样的“英雄”,我们的组织部门有那么多天天管理文凭、审查学历的干将,他们都干什么去了?他们就不知道,在他们所管理的这些文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假的吗?以我的经历,在“主流机关”里,像方舟子那样的人是一天也呆不下去的,至于下面再深入一步的话,就更耐人寻味了,不讲也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