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多屏成为大趋势

  • 来源:信息化文摘
  • 关键字:云计算,邮件,多媒体
  • 发布时间:2015-10-08 10:55

  云是什么?根据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就能够被快速提供。云服务是基于“云计算”技术,实现各种终端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相对于终端能力的有限性,更多要求高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复杂应用需要采用“云”来实现,在云服务中,手机、电视机等都只是一个单纯的显示和操作终端,它们不再需要具备强大的处理能力,用户享受的所有资源、所有应用程序将全部由一个存储和运算能力超强的云端后台来提供。

  事实上,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类似云的服务(服务器一客户端模式)一直是存在的。目前云服务发展存在两大障碍:首先是云服务的价值在于随时随地的信息获取,但移动数据接入价格高昂,阻碍了云服务的普及;其次是针对个人消费者的云服务主要以存储为主,技术含量低,付费用户不足万分之一,商业化价值还比较有限。

  在4G时代,应用、数据和流量的大量增加导致客户大量应用数据无法全部储存在手机终端。各种新应用(包括本章前面介绍到的轻应用)将帮助客户提取、储存和管理各类数据,包括视频、邮件、音频、游戏等,而4GLTE可以让更多计算和存储任务在云端实现。

  1.什么是“一云多屏”

  “一云多屏”指的是内容采取云存储方式,多种终端存储在同一内容源,同样的内容在多种平台、多种终端上实现消费者的需求。这种存储方式在拥有多终端的今天,其价值优势是不言而喻的。现今,用户会有很多设备应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段。数据的产生、处理以及存储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互相之间数据的共享困难成为横亘在多平台无缝使用间的一道鸿沟,数据间的无缝共享需求迫切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一云多屏”无疑是解决多终端数据共享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云存储如同数据的仓库.可以统一管理所拥有的全部数据,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转播中,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凭借自有的“一云存储、多终端报道”的新媒体传播体系,全面覆盖PC终端、手机电视终端、IPTV终端、移动电视终端5大新媒体平台。

  2.一云多屏的优势

  首先,它降低了运营成本。云存储这种新的存储模式,利用的是商品化存储设备组成的存储池,这是由成本更低的存储设备组成的虚拟存储池,进而实现“边增长边付费”式扩展,这种弹性使用方式节约了很多成本;另外,还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不用太多的技术人员就能够全面控制与管理。

  其次,具有访问优势。以前的视频存储服务器,如为文件服务器或者ERP系统部署一个存储系统,因为IP地址的限制,访问上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另外出于安全的考虑,要将存储服务器等重要设备隐藏在企业内部,但是这给访问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采用云存储产品的话,就可以消除这些问题。用户在外网访问某个文件时,就好像是登录自己的邮箱一样,不仅速度快,而且不需要经过其他的中间渠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访问文件,同时还能提高访问速度。云存储产品由于服务器是放置在互联网上,为此无论是内网用户还是外网用户,要访问存储在云存储产品上的信息,都必须通过互联网才可以(有些会在企’业内部服务器上创建副本),而由于存储服务器性能的优越,同时会租用比较大的带宽,因此用户访问的速度也大大提高。

  再次,因为云本身就具有容易扩展的特性,用户可以动态、灵活地进行大规模扩充,所以部署新的存储容量和服务将变得更简单。云还可以根据管理员设立的政策来执行智能化、自动化的自我配置。同样,通过取消烦琐的运行任务以及治理更少的逻辑设备,IT管理员的工作也将变得更加简单、便捷。这些优势为中国网络电视做好奥运报道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多终端播放其优势更为明显。IPTV、互联网视频、手机媒体、移动多媒体等不同的终端有不同的收视人群。多终端播放这种碎片化传播模式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扩大了用户的覆盖率,使得奥运报道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另外,同一视频源,网络、手机、车载移动、IPTV等不同终端播放,使得同一视频资源以不同的形态来展示,实现了一件新闻产品的多介质、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更为重要的是,全媒体的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传播形态也满足了用户的细分需求,使得用户获得及时、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当然,一云存储、多终端播放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传播技术形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传播端口加入其中,丰富受众的媒体体验。

  3.众多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迅速“一云多屏”趋势

  以往众多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做不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如Android/iOS/Win8等)之间的复制和延伸,而现在更多的是做不同终端之间的复制和延伸,以谋求业务收益的最大化。不仅仅是视频类业务在快速“~云多屏”化,包括音乐、阅读、游戏等可能涉及内容类云存储的应用.目前都在呈现迅速的“一云多屏”趋势。例如中国电信的天翼阅读业务就支持多屏互动,终端覆盖手机、PC平板、电纸书和电视ITV,一处订购各处同步,共享原创文学、出版图书、杂志漫画和有声小说等海量内容资源。中国电信的爱游戏也推出云游戏业务,所有游戏资源池都在云端服务器端运行,并对渲染完毕后的游戏画面压缩,用户的LTE手机不需要任何高端处理器和显卡,只需要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和输入输出能力,大大降低了对用户终端的要求,基于LTE网络传送给用户的云游戏效果更逼真绚丽、游戏画面更加清晰、免安装下载,还支持各种大型的网络游戏。

  4.一云多屏的产业链布局

  以互联网视频业务的“一云多屏”为例,目前国内的电视广播竞争格局涉及多个角色,包括广电、电信、互联网、消费电子厂商等,其中广电又包括传统电视台、有线电视运营商、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商等。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具有内容集成属性的互联网视频网站、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商、有线电视运营商、电信运营商更有可能成为实现一云多屏的主导。以下为各角色在一云多屏方面的一些布局情况。

  (1)对于互联网视频网站(包括客户端形式的PPTV,迅雷等),在技术、资金、互联网运营以及长期的品牌效应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主要的几家网站当前在多屏方面发展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优酷、搜狐等还未进军电视领域的,当前主要是在PC、PAD、手机上实现多屏,在不同终端上的共享消费、断点续看、共享收藏等功能都已实现。而乐视、爱奇艺等和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商合作的视频网站,通过发展互联网电视机顶盒,进一步实现了从PC、PAD、手机到电视的多屏延伸。

  (2)对于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商,7家公司在多屏方面发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CNTV从2012年奥运会开始推出“一云多屏,多屏互动”的战略,初步实现多屏的生产和分发体系,但云端的整合以及多屏之间的互动通道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百视通从2011年推出“一云多屏,,战略以来,也是大力发展云端建设,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在多屏方面利用IPTV在电视和移动终端之间进行了多屏互动的尝试。

  (3)对于有线电视运营商,由于之前几乎没有除电视外的其他终端,目前主要以电视为基础,逐渐扩展到PAD、手机等其他终端。例如,北京歌华的飞视、贵州广电的多屏看、厦门有线推出的手机App、深圳天威的甩信等,都将视频内容通过各种方式从电视延伸到了其他屏,但基本都是仅实现了多屏,还未实现多屏之间的互动。

  (4)对于电信运营商,多年来已在IPTV和手机电视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在2012年OTT兴起时,三大运营商对OTT均有所行动,比如电信、联通的OTT招标及试点,移动建立了OTV互联网电视项目组,IPTV3.0的启动测试,都显示了电信运营商在多屏领域的部署和意图。

  以上4种角色在实现一云多屏上各有优劣,互联网视频网站的优势在PC和移动终端,劣势在电视;有线电视运营商正好相反,优势在电视,劣势在PC和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牌照商和电信运营商相对比较平衡,在各屏上都有一定积累,但在各屏上也都不是最强。因此,短期内谁都无法成为多屏的绝对主导,各方都处于布局和博弈的过程中,对于广电运营商来说,更需要在政策保护期内充分发力,将一云多屏提升为一种基础能力建设。

  摘自:《赢在4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变革与历史机遇》

  宋杰,梁伯瀚,梁建君,柴雪芳,李俭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