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沁:像织布一样编竹子
- 来源:小资CHIC!ELEGANCE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设计,王维,CAD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2 17:30
竹,是国人颇爱的清高之物,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它有着挺拔修长的身姿,凌霜傲雨,但也有它独有的侠骨柔情,能屈能伸,可弯可直。粗可抵手臂,细可比发丝。杜沁,竹艺设计师,她将竹子的特性发挥于股掌间,像织衣服一样地进行编织,创作出了“幽篁不秋”拎包系列、竹艺花器、灯具等颇具意境的作品。
杜沁,东阳人,1991年生,新锐设计师,签约三生川,代表作《幽篁不秋》。
“竹子的编法,分经面和纬面,就像经纬线一样用十字交叉的方法来编织,有点像织布的感觉。”杜沁如是解释竹编的技艺。面前的她,穿着黑白条纹长衫,整体看起来瘦小却很有干劲,说起话来轻声细语又暗含执着,就如同她展现的作品,柔中带钢,有着似乎万语千言都说不尽的小情小调。
杜沁,毕业于中国美院上海设计学院,“幽篁不秋”则是她的大学毕业作品,从那时起她便开始接触竹编。“幽篁”即竹林,取义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的意境。诗人竹林坐,抚琴对月歌,展现了一幅清幽、高雅的绝俗境界。杜沁这五款包,在形状上都各有不同,或圆或方,或扁或尖,在色彩上以如丝绸般柔和的橘黄为主色调,配以宁静的黑,将这竹林成熟后的秋意表达得浑厚而唯美。
起初我以为整个画面是画上去的,其实不然,全部都是用细细的竹丝编织而成。于此,杜沁破感兴趣,“当你越去了解这种工艺,越觉得这种工艺的可能性大,魅力也更大。”竹编光编织这块就很神奇,不同粗细、不同颜色搭配、不同编法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竹编无外乎一些竹筐、篮子之类,竹子本身的美感就被掩盖了。这时,杜沁就看到了一些竹编的雕塑,虽美,但仅停留在炫技或居博物馆这类高雅之地的竹编并不是她想要的。而生活中能买到竹子的东西,要么很贵,要么很粗糙很低廉,两者结合刚刚好的物品却比较少买到。“如此好的东西,鲜少有人能使用,真的太可惜了”,如此,她就开始琢磨如何将竹编与生活相结合。
作为设计师,出一个CAD的设计图纸不难,若要付诸实践,不可避免就会遇到技术问题。比如,如何编以及如何连接?那时为完成毕业设计,杜沁几乎天天呆在竹编老师傅的工厂,看他们如何抽丝剥茧,扎藤造型。往往完成一个竹编作品需要一些列的精心工作。
首先,取竹,一般为三年左右的毛竹。其次,刮节、分段、挑竹青和竹黄。“竹青”即竹子外面最薄的一层青绿色表皮;“竹黄”即竹子的内里,不可编织。竹青是一根竹子韧性最好的部分,“可以把它绕圈圈”。再次,将竹篾,篾丝。红楼梦里曾写“忽见宝玉进来,手中提了两个细篾丝的小笼子,笼内有几个蝈蝈儿。”“篾丝”,即将竹片劈成细丝。如此,将1毫米厚的竹青劈成3、4层,篾成约0.25毫米一根的细丝,如同头发丝一般。这里也有相当的讲究,如果用力不均,劈着劈着竹丝就会断,或者薄厚不均匀,这样编的时候就会折。这也是让杜沁特别“头疼”。
接着就是编织,杜沁除了“幽篁不秋”之外还有竹编的花器。花器采用六角孔编的方法,上面有很多洞眼,可以放上花泥或者试管插鲜花,也可以直接插入干花。于此,竹编花器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杜沁的竹编除了欣赏之外,更多的是实用价值,她的作品巧妙的和家居相联系。今年三月,她签约沪上知名家居店三生川,与木质家具一起,营造出环保健康的生活氛围。她依据“幽篁不秋”的创意,设计出了众多款竹编灯具。幽黄的灯光,若隐若现的光影,加之竹子这种天然环保的材料,杜沁实现了她将艺术品结合到生活的畅想,也传递出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极富现代审美意味。
editor:李金哲 picture:杜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