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向好是大概率
- 来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房地产,GDP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3 11:44
2015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在我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的转型期后,似乎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尤其令人忐忑和期待。特别是在经过了房地产市场大幅降温、投资动力减弱、进出口增速减缓、经济面临持续下行压力的2014年后,人们对2015年上半年的经济发展态势不敢轻言乐观。
就像现在股民们在不断猜测市场波动后,政策底和市场底到底在哪里一样,虽然我们不再唯GDP论,但关于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到底会是多少,底线在哪里的猜测和争论不休,也让我们不得不把GDP再次“拎”出来予以分析和解读。
为什么聚焦7%
2015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其中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增长均为7%,增速趋缓,但也趋稳。
“尽管出乎有些机构的预料,实际上也在大家预测的中位数附近,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的话,代表了官方对这一增速的认可。至少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业界预期而言,它表明了我国经济实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如果倒退10年,中国经济增速会回落到7%,在当时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肯定会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即使从2011年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的增长,逐步回落开始,很多人也没有预料到当前经济下行的速度和空间。
决策层是在2013年提出了经济增速的“合理区间”和“上、下限”,强调要形成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稳定市场预期,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当时,在业界看来,7%就是底线。一方面,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未来经济年均增速要达到6.9以上;另一方面,经济增速如果太低,转型就缺少空间,各种潜在矛盾也将显现。
由此,也许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业界会对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如此期待了。2015年,我国GDP增速7%的预期目标,也是2004年以来最低的预期目标。
尽管就目前而言,7%的预期目标已经很低,但官方之所以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增长速度”,正是在于看到了经济趋稳的信号,很多行业开始出现了复苏和回暖的迹象。
特别是今年第二季度,主要指标增速出现了逐月回暖的走势,成为了显著亮点。在实体经济领域,4—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9%、6.1%、6.8%,连续三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最后两个月分别增长10.2%和10.6%,也是连续两个月回升;在上半年出口增速只有约1%的情况下,6月份出口增长2.1%,由负转正。
此外,上半年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跑赢GDP;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升至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CPI大都在1.2%—1.5%的区间平稳运行;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失业率约为5.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相比于全国,上半年山东实现生产总值29731.7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最快的第三产业为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8个行业实现了增长;上半年山东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6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65亿元,增长14.6%。不论是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还是装备制造业投资的增长,都超过了投资平均增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都保持在了合理区间。
再看青岛,上半年GDP增速为7.8%,与山东同步。第三产业也是增速最快的产业,为9.1%。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也跑赢了GDP。
金融业的表现是最亮眼的,实现增加值270亿元,同比增长10.7%;金融增加值占青岛GDP比重比年初提高了0.4个百分点,达到6.4%;金融机构达到217家,上半年新增12家。
此外,在上半年,青岛的十条千亿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104.6亿元,同比增长8.1%,占到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75.1%,既推动了经济的平稳增长,也优化了产业结构。
所以,透过上述一系列数据,我们不能只看到全国GDP增速降到了7%,而更应该看到7%背后的阶段性成果和可喜变化。因为,我们需要的绝不只是一个表面光鲜的数字。
回暖的房地产和绕不开的股市
在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个行业回暖势头明显,那就是房地产。特别是在第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市场销售、新开工面积明显回暖,房地产的拉动效应也因此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上半年增长了4.6%,商品房销售面积虽然一季度下降9.2%,但在二季度的带动下,上半年由负转正增长3.9%。整体上,一、二线城市的回暖相对较快,三、四线仍然有着大量的库存需要消化,所以市场在短时间内仍难有起色。
自去年底以来,央行4次降息至4.85%,两次降准至18.5%。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降低融资成本,以及对房地产市场回暖也都起到了助推作用。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综合、住宅、工业地价环比增速回落,只有商服地价环比增速微升。但到了第二季度,各用途地价环比增速全面微升,综合、商服、工业地价环比增速平稳,住宅地价增速略高。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在逐渐走出一个“V”字型,但股票市场却鲜明地画出了一个“∧”字走势。
在国家统计局就201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现场,就有记者提到了,股市波动是否会影响经济运行状况和保7目标的问题。虽然经济“半年报”里没有关于股市的只言片语,但要挑几个2015年上半年社会经济的关键词,股市却是一个跳不过去的话题。
2015年上半年A股单边大幅上涨,既引爆了全民炒股的热情,也把社会各路资金一并吸引到了股市。有外媒分析认为,考虑到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中国股市的上涨以及由此创造的巨额财富将改变全球市场,一如30年前的日本股市。
抛开个人在股市中的利益得失,股市又会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按照证监会标准口径统计,今年上半年股票交易成交规模共计1379513亿元,由此计算出上半年股票交易印花税约1380亿元,创我国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达到545%。
不仅为税收贡献不少,对GDP的拉动力也很强。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股票成交额同比增长5.4倍,金融业增加值因此同比增长17.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的0.7%上升到1.4%。
但近期股市的异常波动,使得金融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将明显下降。此外,上市公司由于投融资减少,居民财富效应缩水,也会抑制消费。
也许我们还不能将中国的股市看做是经济的晴雨表,但至少我们不能忽略它在其中的影响作用。
稳中向好是大概率
“2015年电子商务和年轻人对整个中国市场的冲击仍然会加大,我们的消费行为会变得越来越轻,创业者变得越来越轻,一切顽固的过往成功的商业模式都将烟消云散,但是我认为2015年整个经济形势会好过2014年。”在去年年底的“第十五届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上,财经评论家吴晓波说,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2015年,他认为是“轻”。
就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而言,至少部分证明了他的观点。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等热潮,一批批创客在出现,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也涌现出来。许多行业虽然仍受冲击,但已经开始逐步回暖,整个经济在缓中趋稳。
当然,目前的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回稳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虽然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经济增长逐渐企稳的主要因素之一,但财政政策却仍然乏力,两期万亿的债务置换也显现出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巨大财政压力;实体企业投资的意愿仍然薄弱,外贸状况整体也不尽人意;物价持续低位运行,也隐现通缩之忧。
事实上,中国经济仍保有中高速增长的动力和潜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度融合会创造出新的动力。虽然近5年里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季度之间的波动空间却在越来越窄,稳定性也在不断增强。改革会继续释放红利,前期出台的政策仍将发挥作用,相关行业已经在回暖。
所以,对于下半年的走势,盛来运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下半年延续上半年稳中向好走势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并且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好于上半年,可能也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业界预计,下半年的增速将回到7.2%。
但如果要用一个字形容2015年的中国经济,我们更倾向于一个“稳”字。
首席记者/宋鑫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