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别走极端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用药 极端
  • 发布时间:2010-09-06 10:02
  26岁的晓娜自幼就有癫痫病,一直服用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控制得还算安稳。婚后不久,晓娜怀孕了。有朋友告诉她,“孕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引起胎儿畸形”。于是,晓娜便自己停了药。谁料,怀孕4个月时,她突然癫痫大发作,晕倒在马路上,最终因脑溢血,带着未出世的宝宝离开了人间。

  已是不惑之年的张老师,体检时被查出感染乙肝病毒,是小三阳。医生告诉他,目前不需要治疗。张老师却很害怕,坚持每天吃保肝药。不久,他感觉身体不适,检查发现是过多保肝药造成的药物性肝炎。

  上面这两位,是生活中的两个真实的案例,也是对药物不良反应缺乏正确认识的两个极端个例。对于药品的不良反应,有人“谈虎色变”,甚至因担心不良反应而擅自停药,从而陷入“左倾” ; 有些人却对它“ 嗤之以鼻”,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不注意按医嘱观察病情变化,随意增减剂量或换药,陷入“右倾”。

  这种极端为他们带来了伤害。那么,如何避免陷入这种极端呢?

  认清不良反应的真实面目

  对于那些非常害怕药物不良反应而陷入“左倾”者,需要认清药物不良反应的真实面目。

  有许多药物虽然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因其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特殊作用,因而仍然是医师和患者认定的“好药”,被广泛使用。例如青霉素,该药的严重不良反应可以预见,且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加以控制。如通过青霉素皮试,可以筛选出许多青霉素过敏者,从而避免过敏性休克事件的发生。

  另一方面,有些药不良反应虽大,但与其疗效益处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抗癌药物尽管有脱发、血液学变化、免疫力降低等诸多不良反应,但可以有效杀死癌细胞,有利于癌症患者的治疗。以下几点认识有助于正确看待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一般都比较低,有些甚至低于1%。

  如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是不会批准正式用于临床治疗的。此外,绝大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逆的,停药后即可逐渐消失。

  ★药物说明书上列举的种种不良反应,并不等于每个患者用药后都会发生这么多不良反应。

  ★ 药物说明书上列举的不良反应多,不等于这个药就“不好”;列举的不良反应少,甚至说“无任何不良反应”,也不等于这个药就“很好”。

  ★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没有这种条件是不会发生的。如β受体阻滞剂是在心脏有传导系统病变的人使用时,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心动过缓不良反应;若心脏传导系统本身没问题,常规剂量使用时是不会产生这种不良反应的。

  用药,谨遵医嘱

  对于需要用药的患者来说,不能因为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就“因噎废食”。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也不应太轻视,不要认为“好药”就没有不良反应。并且在用药的时候,提前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反应,并且在发生不良反应后积极应对。

  (1)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禁忌证。

  (2)除非有医师的明确指导,否则决不超量或延长服药的时间。

  (3)慢性患者长期用药时,要定期检查和监测肝、肾功能,以便及时发现肝肾损害。

  (4)不随意给儿童服用药物,尤其是婴幼儿,更不要把成人的药给儿童吃。

  (5)孕期、哺乳期不随意用药,如必须用药,应遵照医嘱。

  (6)不跟着广告宣传用药,如确实需要使用广告药品,可咨询有经验的医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