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黄灯”警告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身体 “黄灯” 警告
  • 发布时间:2010-09-06 10:29
  交通灯大家都很熟悉,红灯停,绿灯行,而黄灯呢,就是提供警示作用,告诉司机谨慎查看情况,安全的话才可以继续通行。而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黄疸症状,就是您身体内的这样一盏“黄色信号灯”。

  黄疸,实际上就是身体的巩膜、皮肤等处出现黄染的表现,它告诉我们,身体的某个方面出了问题,您需要谨慎检查一番了。

  黄疸之源——胆红素的来龙去脉

  黄疸的原因来源于血液,血液中胆红素升高是黄疸的直接原因。

  胆红素是红细胞(俗称红血球)正常代谢的产物,红细胞平均寿命只有120天,每天有6.22克红细胞在脾脏、肝脏、骨髓内被破坏、分解成为胆红素。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经尿液或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尿液和粪便都会偏黄色。

  但是,如果因为一些病理因素红细胞破坏过多,或胆红素排出的途径受阻,过多的胆红素就会积聚,使皮肤或巩膜等呈现黄色。

  警惕黄疸背后的疾病信息

  如前所述,胆红素如果排出受阻,就会引起黄疸。老年人引起梗阻性黄疸的疾病较多,其中半数以上是由肿瘤性疾病引起,很多疾病的有效治疗都依赖早期诊断。因此,及早发现黄疸背后的病因就显得非常重要。

  胰头癌主要症状为上腹持续性钝痛,可向左腰、背部放射,患者有明显厌食, 体型迅速消瘦,半数患者体检时腹部可触及肿大的胆囊,黄疸进行性加深。B超、CT检查可确诊。

  胆总管结石 发作性右上腹剧烈绞痛,后出现黄疸。以往多有类似发作史,B超可确诊。

  胆管、胰管壶腹癌 发病一般较急,有疼痛与发热,进展较慢,黄疸程度时轻时重,常伴有上消化道出血。B超、CT可初步诊断,十二指肠镜检及造影可确诊。

  胆囊癌 65岁以上女性多见,多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史,或以类似症状为首发症状,出现黄疸多属晚期。因为胆囊癌常隐藏在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后,早期难以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如B超、CT或腹部X线检查,发现胆囊壁有钙化时,即应考虑胆囊癌的存在。

  此外,药物引起的黄疸在老年人中也比较常见,如异烟肼、保泰松、磺胺类抗生素、氯丙嗪(冬眠灵)、红霉素、他巴唑、双氢克尿噻、中药苍耳子以及一些口服降糖药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或换药。

  给老年朋友的温馨提示

  ◇ 常请细心的家人查查巩膜,看是否有黄染迹象。

  ◇ 每次如厕时莫忘看看大小便的颜色,突然变深或变浅都要引起注意。

  ◇ 健康体检化验肝功能时,最好加上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项目,或单独去查。

  ◇ 定期作上腹部B超检查,花费不多,又无痛苦,可作为半年一次的常规检查。

  ◇ 尽量少服药,特别是同时

  服用多种药物。

  ◇ 彻底治疗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即使是暂时没有症状的“静止性胆石症”,也应择期手术(特别是老年人)。如有胆囊钙化、瓷瓶胆囊则必须手术。

  ◇ 减肥,忌烟酒,彻底治疗乙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