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掀沪上“头脑风暴” 思辨互联网+时代的运营商与创业
- 来源:通信产业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头脑风暴,创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1 11:34
话题1.互联网+时代的创业
王天广:今年年会主题是互联网+我的创业,创业是一个充满激情,甚至带有魔力的词汇。当年的下海就是创业了,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和以往的下海时代有什么不同?创业也意味着一种冒险,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走自主创业这条路?
卢卫:互联网+时代创业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创业主体多元化和领域宽泛化,二是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融合,特别是线上线下融合。过往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有很多,但是失败的比例比较高,虚拟经济的情况下有很多的泡沫。这波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结合、和传统产业融合的创业,空间会非常大,成功率也会有所提高。现在国家政策、资金等方方面面的支持,我觉得创新、创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
谢艺伟:青年永远是创新的主体,创业不仅仅是80后、90后,甚至有00后也开始走上这条道路。创新、创业与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创业创新体现在体制内;大概1984年开始的下海浪潮是被周边形势推动的;进入上世纪90年代更多的人已经是主动去拥抱创业。互联网时代来临青年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只要有自己一个方面的特长,将最强的优势做到极致,在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孵化条件,青年人完全可以依托这样的机遇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所以80、90后整体表现是越来越多的拥抱创业。
话题2.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何去何从
王天广:非常感谢这个时代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下面我们来谈一谈互联网+运营商这个话题。首先需要对互联网+进行一次再认识,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和以往的经济形态有什么不同?
卢卫:互联网+出台后,方方面面的专家已经谈得非常深刻。我个人认为互联网+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技术,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很长一段时间苦于只有PC互联网的技术,很多应用发展相对还是缓慢的。移动互联网来了,大数据云计算来了,才使得互联网+能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只有互联网技术是不行的,必须延伸出这些技术。第二是转变升级,我们一直在提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由互联网+推动的转型升级需要管理者、从业者、创业者的观念理念都转变升级。第三是融合,互联网使得跨界很容易,跨界的下一步是相互融合,行业界限模糊之后,很容易打造出新的业态。比如,以当下最火热的Uber与滴滴出行来看,滴滴出行再推送医生上门服务,Uber开启了快递业务。
互联网是互联网+的载体,互联网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创新创业的平台,是新业态的摇篮,而且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消费互联网,更重要的是和传统产业相融合的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重点是工业互联网,是装备制造业。与消费互联网竞争一片红海相比,围绕产业互联网的服务还非常少,所以创新创业必须看准这些趋势。在互联网+时代并不是外行打倒内行,而是趋势战胜规模。
王天广:现在舆论认为与BAT这些互联网龙头企业相比,电信运营商是封闭落后的,依靠垄断来获取利润,将会被取代。运营商会不会真的被取代呢?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沈可:通信业在经济民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13年8月国家出台“宽带中国”战略,把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正式列入国家战略。几乎同期提出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指导意见,以前提扩大内需就是铁路、公路、机场。现在首先想到信息消费,这是很重要的。另外,今年推出的互联网+是和“一带一路”、亚投行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放在国家战略来考虑的。
2011年的人均通信支出的水平只有2002年的1/3,过去的6年时间里,总体的通信资费下降了31.2%。过去6年里,电信运营商完成了从2G向4G的两个跨越,所以运营商做的这些工作不能简单说是封闭保守的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将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成为互联网+的推动者,推动整个信息化水平向上走。另一方面,对于行业开放智能整合成为互联网+的赋能者,通过能力开放,特别是数据的整合,让企业具备互联网+的能力。过去我们讲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是水、电、气,以后将是电、网、水、气。
王华: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看,目前运营商能够真正提供有价值的能力实际上越来越少。近年来,有关运营商边缘化的声音确实需要反思。我认为这种局面跟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电信运营商原有的运营模式是以运营商为中心的封闭的产业链,到了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必须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跟整个价值链合作共赢的这样一个全新的产业模式才有可能真正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价值。电信运营商不能算小账,要算大账,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大账算好了,那就好了。
除了一些运营商的基础通信能力之外,中国移动能力开放是分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推出的移动梦网,开放了通信能力与计费能力。第二阶段是2010年推出应用商店,在移动梦网的基础上将APP门槛降低了,提供了一些标准化的开发工具来帮助创业者提供开发能力。下一步继续谈开放的话,非常重要的就是大数据的能力开放。一方面向创业者开放运营商的数据,帮助创业者快速成长;另一方面是运营商的数据和各家企业数据的整合,当然整合之后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思考。而且这方面推进不仅仅靠运营商,还需要得到政府、行业等方方面面的支持。
王天广:据了解,上海电信支持互联网+时代创业做了很多工作,提出了一站式服务,而上海联通前段时间发布了《互联网+白皮书》,提出i-Plus的概念,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雷宇:一站式服务包含两块内容,一个是面向园区的科创综合网络服务方案,另外一个是创客的千万扶持计划。
面向园区的科创综合网络服务,是标准化的网络解决方案。除了常规的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高速带宽之外,还包括现场保障服务、运营管理服务。这些服务是科创园区中心都迫切需要的。比如说有线网络解决万兆到园区,光纤到席位。无线网络很重要的就是WiFi覆盖,我们有标准覆盖,标准的AP,低密度,也可以提供一些个性化的高密度覆盖,比如说一个AP上可以存在100—200个用户同时接入。千万扶持计划包含云服务、流量包、网络安全、营销资源等免费扶持计划。针对100个产学研的团队,200个新兴的科创企业,总的价值大概在1500万元左右。让一些创业团队能够比较轻松的起步,从0到1,降低创业初期的一些运营成本和风险。
沈可:i-PLUS是互联网+的缩写,我们赋于了新的含义。i就是孵化的意思,直接提供社会上提供的初创的孵化业务。P是指平台,主要是指能力开放平台,将可以输出的能力整合成API的形式供各种开发者进行调用,这是体现赋能者的重要的承载平台。L是连接,大家习惯讲人和人之间的连接,现在拓展成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的连接,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重新定义这些连接的概念,上海联通在承载的物联网的状态,主要是产业互联网。物体之间的连接,上海联通在一些热点区域尝试ltem专用4.5G的网络技术,U代表用户和渠道,用户群和渠道能力其实也可以开放出来供创业者使用,因为创业者初期初步缺资金以外可能还缺乏怎么通达用户,通过什么渠道进行销售的问题,可以帮助企业完成通达用户的临门一脚。最后的S是指云计算和大数据,作为基础要件提供给大家。整个行业里面大数据和云技术是很热门的事情,确保用户隐私的情况下如何做数据能力的输出和云能力的输出,这些事情整合起来就是IPLUS,一句话形容,这个体系就是以基础电信的先进网络作为基础,大数据作为核心,能力开放作为手段,用户和渠道作为支撑的一个互联网+的体系。
话题3.如何实现双赢?
王天广:互联网+的“+”实质就是变革、开放、跨界、融合。这也就意味着创客和运营商之间有一个合作的纽带,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和创客如何更好地合作才能实现双赢呢?
谢艺伟:越来越多的基于互联网的创业故事在我们身边发生,比如说一些校园创业英雄。他们快速发展得益于运营商的基础服务能力以及云管端的不断发展。而从运营商角度看,4G的带宽出来之后,可能我们服务内容还没有跑起来,信息高速公路有了,但跑的车还不够多,类别不够丰富,在这方面创业者大有可为。运营商与创业者应该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给青年人更多的希望,青年人也给运营平台更多的技术支撑。
雷宇:运营商和创客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海电信推出上述提到的两个项目。首先是责任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上海也将科创中心的建设列为一号工程。网络是互联网+很重要的驱动力,而且是运营商的看家本领,在这方面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是园区和创客的急切需求。通信行业很多东西都是比较专业的,尤其包括一些新兴的云计算,包括新兴业务。有些创业者则可能并不熟悉,需要运营商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以及服务的保证。再次是运营商自己转型的需要,运营商、电信企业需要转型,要适应互联网+的需求。最后,随着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对通信网络的需求会快速的增长。这些快速增长对互联网的基础服务能力,网络保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是运营商的成长空间,也包括随着我们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运营,都推出了很多新的运用的需求,这个也是我们转型的方面。运营商支撑创业者,既是责任所在,同时也大有可为。
王华:关键是服务两大创业群体,一类是面向个人的个人创业者,另一类是面向企业提供集成服务。针对这两类做差异化的服务和支撑,面向个人创业群体流程更简化、成本更低、界面要更清晰友好。面向大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这里面可能要提供更加专业的支持,可能要提供一些深度的合作,灵活的商业模式,这样才有可能共同促进整个产业的融合发展。
王天广:2012年中国电信在上海创立一个创新孵化基地,这3年来有没有什么成功案例?做了哪些探索?
雷宇:创新孵化基地是中国电信的天翼科技创投公司,主要目标是聚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涉及到一些物联网方面的核心业务和新兴业务。3年多的时间里,梳理孵化项目大概有1000多个。这个孵化基地可以依托中国电信的核心平台,聚焦一些比较好的电信孵化资源提供给创业者。
天翼创投通过“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孵化模式,将中国电信的资金、网络、技术、人才、创意等资源与社会科技创新环境及资本进行高效整合对接,积极扶持内部员工和社会有志之士的早期创业。
目前大概整个孵化基地的面积有1万平方米,将近上百位的创业者导师,每年也举办很多培训,能够吸引很多创业者进来。近期上海电信将推出一个科技创新产业联盟,主要是想汇聚一些核心伙伴,在政府的主导下,包括我们的上海电信,包括一些著名的国内外的IT企业,包括一些风投机构,应该说是强强联手。另外我们把资源、能力、合作的需求都拿出来,大家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共同打造生态圈的繁荣。
王彦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