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α7Ⅱ初体验
- 来源:照相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单反,索尼,相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4 14:39
入手理光GR差不多有一年了。因为手上没有高端单反,这段时间里一直把GR当成主力机来用。GR最吸引我的就是它便捷的操作,其间也迷上过机身内置滤镜和VSCOCam的滤镜,感受了一把模拟胶片的乐趣。总体来说GR作为随身机无可挑剔。相信随着GR2的上市和GR的降价会有更多的朋友能体会到这款大底便携定焦机的魅力。
不过,GR虽然好用,但28mm却是很难用好的焦段。虽然28mm的广角能容纳进很多的内容,但是28mm的焦段畸变非常明显,虚化也较弱,在构图上很难突出照片的故事性,拍人文的话很难出好片。除去焦段的因素,在弱光环境下拍摄时还是很能感受到它APS-C画幅的局限性。于是我就计划升级到全画幅机身,尝试下35mm或者50mm焦段。
鉴于对便携性和画质的要求,我的选择并不多。最有吸引力的徕卡旁轴由于不符合预算被剔除后,符合我要求的机身只有索尼的RX1系列和α7系列。一开始我想入手的是RX1R,相信RX1/RX1R也是不少摄友的最爱。大多数人看中RX1R的无非是它的35mmF2.0蔡司镜头和便携性。虽然是固定镜头的卡片机,但个人认为较之于GR的28mm,35mm的视角应用场合要多许多。除了操作上的一些小缺陷,RX1R在参数上非常完美,但是它略高的价格让它很难成为大多摄友手中的玩物。
考虑到画质和便携性,我在RX1R和更具性价比的索尼α7Ⅱ之间犹豫了很久。索尼α7Ⅱ是首个全画幅带五轴防抖的无反相机,搭载和α7一样的2430万像素全画幅CMOS影像传感器+BIONZX影像处理器的组合。虽然RX1R也是这样的组合,但由于是不可换镜头的机器,索尼在影像传感器上针对镜头做出了优化。另外RX1R取消了低通滤镜,而索尼α7Ⅱ则依然带有低通滤镜。DXOMARK的传感器测试结果表明索尼α7Ⅱ在色深和动态范围上不及同样带低通滤镜的RX1。当然,实际拍摄中的表现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传感器上细小的差别很难体现出来。
我最后选择了索尼α7Ⅱ。我的体会是,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会在这两款相机间犹豫很久的话,那多半是手头不是很宽裕而且喜欢折腾的玩家,这样的话入RX1R未必合适。α7系列虽然少了几分格调,但添加了很多可玩性。相比之下RX1R还是更适合作为备机。
在镜头的选择上,一开始打算购入的是人气很高的索尼FE35mmF2.8。后来无意间看到了别人总结的索尼α7系列转接徕卡镜头的经验,瞬间就唤起了我的徕卡情结。之前就知道索尼NEX无反机身法兰距短适合玩转接,很多摄友在NEX机身上转接已经总结了很多经验。可惜之前我一直没有NEX机身没法亲自尝试。这下可以用α7顺便体验一把旁轴头,于是就入了α7Ⅱ和福伦达40mmF1.4MC。
为什么玩转接?这是一个很多人会问到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对老玩家来说,转接能让你手里的老镜头焕发第二春。对于新摄友,较之于索尼口的蔡司镜头,转接旁轴镜头也有其独特的魅力。旁轴镜头独特的焦外,高性价比的大光圈,以及相比同焦段光圈E卡口镜头的小巧便携都是毋庸置疑的优势。另外,练习手动对焦学习景深表的过程会给习惯数码相机的玩家带来别样的体验,更好的理解摄影。
福伦达40mmF1.4是M卡口镜头中性价比很高的选择。如果想尝试一下旁轴镜头的话,这是一个很好的入门选择。这个镜头的结构模仿了徕卡35mmF1.4,有钢嘴,非常漂亮。成像上大光圈下说不上锐,光圈全开时焦外甚至有些涂抹。但中心锐度可以接受,而且有独特的焦外。随着光圈缩小,锐度也有显著提高。
说到索尼α7Ⅱ,不能不提的是机身的五轴防抖。之前提到过索尼α7Ⅱ是目前全球首款搭载五轴防抖系统的全画幅相机。虽然奥林巴斯是首个研发并应用五轴防抖技术的相机厂商,但大家知道奥林巴斯的OM-D系列是M4/3系统,而索尼如今是在全画幅的机身上实现五轴防抖,这难度大了很多。因为传感器尺寸更大,相机需要提供更多的抖动补偿,而且对抖动补偿的敏感度和精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年底索尼发布α7Ⅱ的时候引起了业界的轰动。但需要注意的是,强大的五轴防抖只适用于带OSS光学防抖的E卡口镜头。对于其他镜头包括所有转接的旁轴头来说,只能靠设置焦距来实现三轴防抖,大概能提供2级的防抖效果。实际拍摄中,我用40mm焦段安全快门可以达到1/8秒。这样的防抖效果对老镜头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在弱光条件下拍摄非运动物体时,较慢的安全快门允许了低感光度保证了高画质。可以说是给部分心仪α7s高感画质的用户提供了多一种选择。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已调高ISO来保障足够的快门速度。α7Ⅱ同样有优秀的高感成像。ISO1600及以下,细节保留十分到位。ISO6400依然可用,再往上细节损失就过于严重了。这属于全画幅入门机主流的高感表现。
索尼α7Ⅱ的另一个卖点是专业的视频拍摄。它支持XAVC-S视频格式,可以以50Mbps高码率录制1080p全高清视频。XAVC-S相对于更为普及的AVCHD拥有更高的码率,噪点控制和清晰度上要比传统的格式好很多。另外Slog-2曲线提升了视频的动态范围,让影片更富有层次。机身的防抖在视频拍摄上依然适用,大大降低了手持拍摄时的抖动,实际拍摄效果提升明显。虽然α7Ⅱ依然没有像α7s那样可支持外接设备的4K拍摄,但作为普通用户来说α7Ⅱ在视频拍摄上已经足够专业了。
拍摄体验上,大家都知道理光GR是操作便捷、非常适合街拍的机器,现在体验了α7Ⅱ之后我感觉扫街依然非常顺手。首先是机身的握持手感极佳,在设计上α7Ⅱ的机身较α7单薄了许多。索尼在α7Ⅱ上增大了手柄的宽度,改进了快门位置,提供了更好的手感。α7Ⅱ的翻转屏也给街拍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实际拍摄中我常常把机器放在腰前低头用屏幕取景,这样隐蔽性非常高,容易捕捉最自然的场景。相比之下用GR拍完被发现还有些尴尬。用手动头拍摄也有独特的优势,熟悉景深表用好超焦距虽然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但是一旦顺手的话在很多情况下比自动对焦要更适合抓拍。按键设计上,α7Ⅱ也较α7作出了一定的改进:C1、C2按键加大;Menu与C3加在机身斜面便于识别;通过滚轮缩放照片等等。
在索尼α7系列中,α7s和α7r包括它们的升级版都是相对α7在画质和高感中牺牲一方面以在另一方面做到极致。由于使用的一些局限性以及较高的价格,大多数业余摄影爱好者最后可能还是在α7和α7Ⅱ中选择。对比前辈α7,α7Ⅱ的几个主要的升级是五轴防抖、强大的视频功能、全金属机身、更好的握持手感以及对焦速度的提升。除去这些,摄友们关心的其它相机参数比如影像传感器参数、影像处理器参数、连拍速度、电池容量等方面α7Ⅱ都没有较α7作出明显升级。鉴于随着α7Ⅱ的上市,α7价格进一步下降,对于对防抖和视频功能没有明确要求的朋友来说现在入手α7可能是一个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以上是我选购器材的一些经验和试用索尼α7Ⅱ的一些小体会,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
文|郑昌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