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师的忠告
- 来源:心探索·分享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排列师,性爱,堕胎,单亲父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07 11:24
隐藏在“真相”背后的或许正是对真理的误解--那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无法回避的生活中的爱与痛,可能并非只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希望从排列师的这些忠告里,我们发现生活中潜藏着的规则与动力,让生命的天平中,爱比痛多一些。
性爱中,主动与被动的风险
在伴侣之间,首先有进行性活动愿望的一方,因为怕对方拒绝,所以就会处在弱势的位置,虽然被要求的人不一定会摆架子或者趁机要挟,但情形似乎对他有利。有些人在伴侣之间始终扮演付出者,维持着这个权利,维持着优势的地位,长此以往对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造成很大的伤害。要想把亲密关系很好的维持下去,双方要共同承担被拒绝的风险,共同分享优势地位的优越感……
海灵格:在伴侣之间,首先有进行性活动愿望的一方,因为怕对方拒绝,所以就会处在弱势的位置,虽然被要求的人不一定会摆架子或者趁机要挟,但情形似乎对他有利。被要求的一方也可能深爱着对方,也会表现出想付出、合作而不要任何回报的样子,但要求发生性关系的一方似乎变得贪婪、索取,而不是慷慨、施予。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发生关系的人会心生感激,因为他没有付出代价就得到了;而且没有提出要求、被要求的人会觉得没有负担,也许会自然而然的处在优势的位置,因为他只是满足对方没有要求回报。
有些人在伴侣之间始终扮演付出者,维持着这个权利,维持着优势的地位,长此以往对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造成很大的伤害。要想把亲密关系很好的维持下去,双方要共同承担被拒绝的风险,共同分享优势地位的优越感。因为强大的传统禁忌的缘故,对于很多女性而言,主动要求发生性关系是很困难的。当她们开始表露自己的性欲时,常常会害怕被拒绝,但是这并不表明她们不想主动。
当一个人表露出自己的性欲时,实际上他正处在最依赖、最容易受伤的状态,这时候不管另一方能不能满足他,都必须尊重这个要求。那么,要求发生性关系的一方就不会感到被拒绝,不会羞愧不安了。如果双方都能够尊重这一点,他们就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愿望,勇敢的提出要求,不必害怕被拒绝的风险。他们的关系就会更亲密。当性欲得到满足并且伴侣间关系更亲密时,性和爱的关系就会更舒畅,更深入,更牢固。
这深层的需要,肉体的依赖和极有可能面对的拒绝,都令得男女双方心有所惧。所以许多人会在自己身上发展出相反性别的倾向,男人会企图变成女人,就像他们能够变成女人一样;而女人企图变成男人,也好像她们真的能够成为男人一样。一旦人们在这方面取得成功,他们就不那么需要对方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容易解决了。
要实现男女关系中各自的使命,男人就一定要是个男人,女人也一定要是一个女人。在男女关系中,只有当男人是个真正男人,并且维持一个真正男人的身份的时候,才会保持对对方的吸引力;反之亦然。这就是说,当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想要和她保持平等关系时,他必须使自己缺少女性的部分,用这个方式让自己产生对女性的需要,而不是自己身上发展出女性的部分,要允许他所爱的女人提供这个女性部分,自己坦然接受它。同样的当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也必须从她的伴侣那里接受这个男性部分。
男女双方都拥有对方所需要的,也都需要对方拥有的,他们是平等的不完整者,彼此之间的提供能力也均等。双方都保留自己的需要并尊重对方的提供能力,大家互补,使自己完整并使对方完整,相互付出和收取,从而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
这种系统式的观点和现实中某些流行的观点恰恰相反,后者认为男人应该在自己身上发展出女性的方面,女人也应该发展出男性的方面。但是这样的人,通常不需要伴侣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所以他们常常喜欢独自一人。
爱情中的愧疚和清白
有人说真正的爱情是全然的付出,不求回报。
但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接受”和“付出”在爱情关系中同样重要,你能想象一个人对你倾其所有,却拒绝你为他做任何事吗?
人们在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有权利,而接受的时候就会感觉有义务。而清白与愧疚,就在这之间产生。
在爱情关系中,你是更有权利,还是更有义务?两者之间能否平衡,恰恰是你们的关系能否持续稳定的决定因素……
接受是罪责的一种形式
海灵格:我们所处的关系,我们经历到的愧疚和清白,首先是在付出和接受方面。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觉有义务。
当我们接受了某人的某些东西,我们会感激付出者,会感到欠了他的情,从而有所牵挂。这些义务让我们感到周身不适、压力重重,并试图通过回赠一些东西来消除它。接受是罪责的一种形式。
在这种交换当中,当我们全数接收过来,并回赠稍多的时候,在权利方面就会感觉舒服些,就会产生清白无辜的感觉。当我们全数接受、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我们也全数付出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不拖不欠、无忧无虑和轻松自在。
人们在必须接收那些自己无法回报的东西时,表达诚恳的感激之情,是平衡付出和接收的另一种方法。不论是谁感觉到真正的感激之情,都可以肯定地说:“你给我,并没有考虑我能否偿还,我带着爱接受你的礼物。”不论是谁接受这份感激之情,就要肯定地说:“你对我的礼物的爱和赞赏,对我来说,比你能给我其他东西更有价值。”
付出需要被看见
郭怀慈:平衡不是你给我一个杯子,我就给你一个碟,物物交换、斤斤计较,那不是爱情。反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伴侣关系中的一方非常有能力,付出很多,不断不断地给对方,而对方却没有能力回报那么多。但你不断地给而我无法回报的时候,我的压力会越来越沉重,会觉得愧疚,所以只好选择跟你发脾气,不要你给我那么多,甚至选择离开你。很多人想不明白,我对他(她)这么好他(她)还离开我,其实这种状况还是经常发生的。
这时候作为接受的人,其实应该静下心来,对那个人真诚地说一声:“非常谢谢!”去表达自己的感激,而这样的感谢,其实就是一个回馈。因为在这个关系里,一个人付出很多没关系,重要的是这种付出需要被看见、被尊重、被感谢。
夫妻之间,太太如果愿意对先生说:“谢谢你啊!谢谢你帮我洗碗!谢谢你今天带孩子出去玩!谢谢你帮我留了一天假!……”或许只要这么一个承认和真心诚意的感谢,并让对方收到,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平衡。
有时候给予也是种需要,我需要给,这是我的需要,通过给,让我觉得我是重要的。一个付出、一个接受,都是对彼此地位的认可和承认。我们不可能只付出不接受,也不可能只接受不付出,正是在这种付出和接受的相互转换中,建立了一个平衡。
堕胎之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堕胎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60%以上的女性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冰冷的器械、剧烈的药物、不能承受的疼痛,对于女性来说损伤的不只是身体,更多的是内心某一部分的流失。因此女性在流产之后常常会产生精神上的抑郁、持久不退的身心后遗症,以及亲密关系上的困扰。
如果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弥补呢?
堕胎给两性关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郑立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合,彼此之间的爱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生物学上,两性的结合就是为了后代,所以在双方的潜意识里面,都有一种“我要和你繁衍后代”,的愿望在里面。
所以在堕胎这个事情上,如果男女双方其中一方想要这个孩子,另一方不想要这个孩子,那么想要孩子的这一方所接受到的信息就是:你不想和我繁衍后代,你不爱我。如此一来,双方之间很容易产生愤怒、悲伤、怨恨、愧疚等情绪,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必定受到很大的伤害。
被堕掉的胎儿有灵魂吗?
郑立峰:堕掉的胎儿虽然并没有机会成为一个有形的生命,但是在他们的父母的潜意识里,这些孩子都是有灵魂的,他们需要被看见、被尊重。据说在澳洲的某个土著部落中,因为缺水而导致生存条件非常恶略,所以这个部落里的每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也就是说,在大孩子之后,所有怀上的孩子都会被流产掉。但这个部落对那些被堕胎的孩子是心怀感激的,他们用特定仪式来纪念这些孩子,感谢他们为部落生存所做出的贡献。唯有如此,部落中活下来的人才可以平安快乐地生活下去。
在中国也一样,对于那些因计划生育而遭受流产的父母以及他们未出生的孩子,我们需要给与尊重。因为就人口控制本身来说,这对中国是很重要的,否则一旦因人口过多而影响到粮食、影响到整个生产,对整个国家是很危险的事情。而对于因这些政策而流产掉自己的孩子的女性,以及那些孩子们,我们要尊重他们为国家做的服务。
堕胎后的愤怒
郭怀慈:不管是情侣还是夫妻,堕胎往往会给两人的亲密关系带来巨大的影响。在系统排列中会有发现,会有人因为之前拿掉过孩子,而对自己的男友或丈夫有愤怒的感觉(反过来,如果女方在男方不愿意的情况下执意拿掉孩子,那情况可能刚好相反)。因为他没有去阻止她,或者他会说让她自己去做决定。那这个母亲会考虑很多现实的因素和环境,就自己去做决定了。但其实她对那个男人有愤怒。
当然最好不要让自己陷入这样的状况。万一已经产生这样的愤怒了,怎么办?每个人的状况可能不太一样,我不太确定能够一概而论的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如果她已经注意到,原来是因为对拿掉孩子这件事情,男朋友这么做很不负责,她很生气,如果她愿意的话,可以跟男朋友坐下来好好的聊,可以跟他说:“我现在对你很生气。拿掉孩子这件事情,是我们共同的事情,你却看做是我的事情,我很生气。这是我们两个人的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孩子。”
我在系统排列的工作里注意到,男人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内心其实很难过,只是他们要表示坚强,从不表达难过;的确还有很少部分的男人,他们似乎不太能够理解:“这个孩子跟我有关啊!?”这种人也真的是有。可是没有办法去改变他,所以女孩子常常因为拿掉孩子之后就与之而分开了。
如果这件事情没有被父母亲两个共同的承认:“对,这是我们两个共同的孩子!我们觉得很难过,我们觉得很遗憾。”或者是“我们承认你曾经来过,你现在走了。”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父母亲共同的承认,两个人很容易就分开了。
男女双方应如何对待此事?
郭怀慈:对于当事人来说,接受堕胎这件事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拿掉孩子这件事情故意模糊掉,当作没有发生过一样,就等于我们生命当中有一段没有被承认,没有被尊重。
对于很多对这件事情的避而不谈的女性(也包括男性)来说,再一次的面对是必要的,你可以说,或者在心里说:“是,这件事情发生过。在我的身体里曾经有过这么一个生命,他是我的孩子,我尊重他。我也尊重自己当时所承受的痛苦,尊重自己做了让他回去的决定。”
如何纪念那些孩子?
郭怀慈:如果曾经发生的事情会影响到你,那么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做一些适合的仪式或纪念。我有一个意大利朋友,他是男的,所以他是爸爸,他会为他没有出生的孩子难过。他就在家里点两个小蜡烛,这是他的纪念方式,这样他就会觉得比较安心了。
那我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方式。有的女性会在梦中看见自己的孩子,那么下次梦里再见到他(她),你可以跟他(她)说一些你一直想要告诉他(她)的话,也许告诉他(她)你知道他(她),或者告诉他(她)你爱着他(她),你会好好生活,以此来纪念他(她)。
还有另外的方法都可以选择,比如在家里摆上一个娃娃来代表未出生的孩子,用半年、一年或者你自认为合适的时间来纪念他(她)。还有的人可以用一种内心的仪式,就是在想起来他(她)的时候在心里与他(她)讲话。总之,每个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是从心底,承认和尊重那个生命就可以了。
单亲父母不能承受之重
单亲家庭的孩子,成长一向艰难。
因为对于子女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在一起,共同养育他(她)。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除此之外更好的途径。
但夫妻双方如果到了必须分手的地步,究竟怎样做,才可以把对孩子伤害降到最低?
如果你不想要婚姻,却做一个单亲妈妈,或者是想要一个试管婴儿,你是否已经做过充分的考虑?
离婚家庭里的孩子
郑立峰:对于子女来说,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父母在一起,共同养育他(她)。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找到除此之外更好的途径。
单亲家庭中,孩子当然也可以成长,但父母可能需要花双倍甚至更多的精力,才能够把孩子养育成人。这对单亲父母是个很大的挑战,也不是很好的状态。最佳状态是既对父母好,也对孩子好,就是父母在一起养育孩子。
但对夫妻关系却不是,夫妻关系是双方在相爱的状态下在一起,才最好。如果双方不相爱,寻找其他的理由在一起,其实很困难。这时候对两个人来说分开会好一点,这样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样去养育孩子,怎样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在排列中我们发现,如果分手的夫妻双方能互相尊重,这样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会小很多。而如果双方互相怨恨和指责,孩子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分裂感,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站在谁的一边。所以夫妻一定要互相尊重,同时对孩子说他们分开是他们两个人的问题,孩子可以同时爱爸爸、爱妈妈,而不要孩子去做选择。很多人要孩子去选择,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不管他怎么选,或者不选,在孩子内心,都意味着“背叛”。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伤害。
单亲妈妈和试管婴儿
郑立峰:现在有许多女性能力很强,对男人和婚姻都没有期待,却想自己养育一个孩子做单亲妈妈。或者某些不能怀孕的夫妻想要一个孩子,想通过人工受孕的方法得到一个试管婴儿……这些都是比较复杂的状况,需要慎重考虑再做决定。
关于对家庭的理解,系统排列的观点和一般的定义不一样。根据我们在个案中的观察,我们发现只要双方父母有了性关系,有了孩子之后,这就成了一个家庭。不管孩子认不认识其中一方,这都是没有区别的,因为从心灵层面上讲,这就是是一个家。
也就是说在人工受孕情况下,要看女方的精子是谁的,如果精子是丈夫的,那么这个没有问题,因为这个家庭仍然是原来的家庭。但女方用的精子如果是来自精子库,来自第三者的话了,那么女方其实跟那个男人(精子提供者)已经成了另外一个系统了,另外一个家庭系统。
不管这个女人是否认识那个男人,本质上对方已经是孩子的父亲,而现在的这个丈夫,就成为孩子的养父了。而且我们通过很多案例发现,就算不告诉孩子,孩子的内心也是知道的。等这些子女大了,很多问题就出现了,很奇怪的,很多孩子会用尽方法去寻找他的亲生父亲是谁。
所以人工受孕的话,建议尽量用丈夫的精子,不然的话,夫妻关系就很容易分裂。而如果夫妻中有一方无法生育,而另一方仍然留下来跟他(她)一起生活,那么这是一个很大的礼物,他(她)需要向对方表达感激。
而通过一夜情或者其他途径怀孕并生育孩子的女性,与用其他人精子人工受孕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只是你跟他有没有性关系而已。而这些孩子在长大之后,会感觉到自己内心有点空。
关于收养孩子
郑立峰:收养孩子花费的心血不是一般的大。海宁格就不建议收养孩子。他认为只有当孩子实在无依无靠确实需要被收养的情况下,收养才是合理的。孩子除了父亲母亲之外,还有祖父母、叔伯婶姨等,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仍然以某种神秘的、系统的方式和他们有所连结。当孩子确实无依无靠时,陌生人才可以代替血缘亲属。纵然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寄养也会是比收养更好的办法。
如果决定收养一个孩子,父母一定是真的为了那个孩子。如果从孤儿院里面你领养回一个孩子,他能在其他人那里得到爱、得到学习、得到养育,这都是很好的东西。但这里面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养父母要告诉孩子,亲生父母不是他们。
因为不管他们怎么给他爱,都取代不了一个事实:孩子的生命是别人给的。而对于孩子来说,第一优先是给生父母的,第二优先才是他们,他们如果承认这种地位的话,对这个孩子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