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归于“喘证”、“哮证”之类的支气管哮喘发生原因有二,其一是环境、饮食、气候等外因,其二是情志失调、遗传、体质等内因。二者共同作用往往造成脏腑功能失调,并进而招致津液输布不利而形成内伏于肺的痰饮,以至于成为哮喘发病之夙根,即所谓“外邪内扰伏痰”,最终痰气阻塞气道,发生喘息、痰鸣、胸闷等症状。其病的最重要因素在于血瘀、痰饮,久病哮喘往往会造成血无不瘀,络无不阻,以至于发生哮喘;而其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则是气机失调;迁延日久,则造成肺、脾、肾同步亏虚,总属水液停积,因虚致实,输化失调,阳虚阴盛而为发病之患,而在缓解时期,则多属虚证。而运用中医方式治疗,往往可以在很小的副作用代价下有效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五脏;病因病机
哮喘全名为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且参与对象(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众多,称得上呼吸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情况下,西医治疗方式多为解痉、抗炎、平喘,尽管见效颇快,但复发率较高且副作用大,大多数患者难以在此疗法之下彻底根治哮喘。而从中医角度来说,按照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应将其算作“喘证”、“哮证”一类。其主要病源位于肺脏,同时又和众多的脏器关系密切,故而应强调“整体观念”并加以“辨证论治”,所以以五脏论角度治疗哮喘,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病因病机
众所周知,哮喘病因病机有着复杂的体系,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环境、饮食、气候等外因,其二是情志失调、遗传、体质等内因。二者共同作用往往造成脏腑功能失调,并进而招致津液输布不利而形成内伏于肺的痰饮,以至于成为哮喘发病之夙根,即所谓“外邪内扰伏痰”,最终痰气阻塞气道,发生喘息、痰鸣、胸闷等症状。而现代医学中,在哮喘的研究方面又有了下列观点:①血瘀论:将发病的重要因素定位为与肝脾肺肾等关系密切的痰,其造成的气道阻塞时间过长后,逐步化为气滞和血瘀,最终痰瘀互结以至于出现哮喘症状。②气机论:将发病的重要因素定位为怒气伤肝造成的肝气不利,以至于进而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喘症状。③虚证论:迁延病久造成肺、脾、肾同步亏虚,进而发生输化失调以至于因虚致实,水液停积而发生咳喘症状。
2 脏腑辨证
2.1 肝
正常状态下,肝肺分别“负责”升和降以保证气机调畅。而一旦发生情志不遂,往往会造成肝气郁结,气机不利,以至于“肝降肺升”,肺气上逆而喘。肝气久气而瘀,最终痰瘀互结,成为哮喘的最重要引发因素。
2.2 肺
“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的肺的主要功能,若肺失宣往往会造成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痰饮的生成,而肺气上逆、肺气虚则会造成发喘和“不足以息”。在哮喘病后期,由于其以虚证为主,以至于发生呼吸气短,咳嗽无力,痰色多白,舌淡脉细等病症。而玉屏风散则主要用于肺虚哮喘的治疗,白术、黄芪、防风合用往往能够起到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的效果,以至于哮喘症状缓解。按照“急治标,缓治本”原则,自拟补肺片,以白术、黄芪、甘草、桔梗等起到补气化痰作用,一方面用于通气功能有所改善,另一方面提高免疫力。
2.3 脾
脾主运化,主要的功能在于运化水湿,滋生肺气的同时又借助肺气宣发与肃降水谷精微物质营养全身。以此来维持正常代谢。而一旦脾气虚弱,必将造成水液代谢失常而形成痰饮,由此派生出的肺失肃降则将痰饮的生成加重。为此,可以借助宣肺健脾来提升免疫力,从而控制发作次数。自拟补肾防哮丸(半夏、五味子、山茱萸、熟地、巴戟天等)以用于哮喘缓解期,颇有疗效。
2.4 肾
肺与肾相互配合的主要生理功能呼吸运动和水液代谢,水液通过肺的肃降可以逐步向下输布,并借助于肾的气化功能完成代谢。肺和肾分别“负责”呼吸和纳气,换言之即肺需肾协助,故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一旦肺失宣降,必将造成水液代谢失常成痰饮;而肾气不足则又会造成纳气功能失调而喘咳气短,形成恶性循环。
2.5 心
心主行血,其与肺相互作用是气血正常运行的最大保障,而一旦肺气虚弱,则必然造成血液受阻以致形成血瘀,阻塞气机造成津液输布障碍,又成痰瘀互结以至于喘咳。所以在中医治疗哮喘的活动中一向讲究“以心论治”,不管病症是急是缓,均应全程应用此法,以之来减少发病次数。为此,发作期可加当归、川芎、丹参,缓解期则借助于补阳还五汤以起到补气活血作用。实践表明:当归、川芎、丹参等可有效减轻平滑肌收缩并改善微循环,平喘作用明显。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哮喘会收到较好的疗效。
3 结语
截至如今,中医药治疗哮喘有着重大进展,且临床应用方式较多,可以根据各种因素“全面着眼”,辨证论治,较好地治疗哮喘。一般而言,哮喘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应分别采取化痰平喘和补脾益肺纳肾两种形式,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力和生存质量,另一方面又能有效地调节脏器生理功能和机体组织协调性。尽管如此,但各家学者治疗、辨证、认识哮喘的意见尚不统一,同时临床研究也称不上深入,尤其是没有明确中药治疗哮喘作用机理的问题短时间内尚未解决,故而有必要借助于临床、动物等实验深入研究哮喘作用机理,研究出更好的问题解决方式,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时优势,使中医药更好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斯俏俏.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6).
[2]孔晓梅,韩葆芬,张彩苹.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01).
潘锟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