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吉林 盡享冰雪的美妙與樂趣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長城,吉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1-07 10:32
長春到香港直航
每周一、周四各一班
航班號:去程HX423,返程HX422
周一:16:00由長春龍嘉機場起飛,20:40抵達香港赤臘角機場
周四:10:35由香港赤臘角機場起飛,15:05抵達長春龍嘉機場
行攝冰雪長城
11月22日,北京突然大雪紛飛。網上立即飛傳的照片顯示,京城內外一派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查天氣網又得知,將持續好幾天的攝氏零下10度低溫天氣,估計冰天雪地在一星期內不會消溶。在11月裡罕見的大雪,激發我驛馬星動。我馬上訂了目標,飛去拍攝北京郊區的冰雪長城!
行攝長城的裝備
本來應該在下大雪後就立即起動,無奈事務纏身,還要準備行攝冰雪長城的行裝和攝影器材,所以到了26日才出發。時值旅遊淡季,從香港直飛北京,來回機票竟然只需1,500多港元。
京畿長城盤桓在燕山山脈的崇山峻嶺上,海拔一般在700~1,000米上下,那裡的氣溫比北京市區低很多,估計低至零下16、17度,而且風較大,必須預備足夠防寒和防風的衣服。
雪地行裝
我的衣裝包括:防風並有熱能反射層的保暖外套、保暖排汗內衣、長毛的抓絨衣,再加一件薄抓絨衣;下身穿保暖內褲及雪褲。我不喜歡穿羽絨服,因其透氣性能不夠好,爬長城時出了汗,水份排不出去。帽子和手套必不可少。
走長城的人,挑選鞋襪非常重要。走長城與一般山地不同,長城上的磚石硬地,被冰雪覆蓋後變得非常滑,加上大起大落的坡度,非常艱險。一路上看到遊客摔得人仰馬翻,不少人通不過特別滑的陡峻城段,不得不放棄登城,或者改走城牆下的步道。
我竟步履堅穩,惹來驚奇的目光--因為我的雪地鞋還加了一副專門對付冰雪的防滑鞋套。防滑鞋套有應付冰、雪兩類,可在登山用品店買到。防冰鞋套有較長的鋼爪,用來攀冰山冰川,不宜走長城硬地。雪地鞋套底部有小凸釘,適宜走長城。
攝影器材
我在以前講過,雪域攝影的器材應用耐低溫的鋰電池,以及可用取暖發熱包保持電源的效能,此處不再贅述。
這次我帶了5套照相機:DSLR全畫幅及APS-C畫幅照相機各一,16~35mm、24~105mm及70~200mm鏡頭(此鏡由始至終未曾使用);6x7cm片幅菲林照相機(連標準鏡頭)1部,6x4.5cm片幅菲林照相機(連廣角鏡頭)1部,拍攝黑白膠卷;1部全畫幅無反照相機作備用。
還有電筒(必要)、三腳架(非必要);帶備輕薄的塑膠袋,當落雪時可保護照相機。一定要帶乾糧和熱水壺,長城上只有很少地方有飲食供應。
冰雪長城攝影攻略
被冰雪覆蓋的萬里長城,呈現一派「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壯麗景觀。白雪掩沒了山野多餘的細節,大地淨化了,長城迂迴曲折的線條顯得非常明亮清晰。即使是不幸遇到緊接而來的陰霾天氣,所見的畫面仍然亮麗。
「白加黑減」是曝光訣竅
然而,不少攝影者卻會犯曝光不足的錯誤,往往把晶瑩的冰雪拍攝得灰暗了,因為他們忘記了「白加黑減」的曝光訣竅。照相機的測光系統是以中間亮度為基準的,當遇到了明亮的景物,就會認為「不正確」,「修正」為中間灰。而實際上,我們應該對被極端亮度「誤導」的測光結果進行修正,通常在雪地環境要增加一級左右的曝光量,才能使冰雪顯得明亮潔白。
這一次長城之旅,我到了八達嶺長城和慕田峪長城。兩處長城各有特色,絕不雷同。
八達嶺長城
景觀場面大,視野開闊,特別適宜拍攝大景。由於遊人很多,拍攝時較難處理畫面。如果能見度好,用中長焦鏡頭拍攝遠處的長城,便「如入無人之境」,與拍攝「野長城」差不多。
八達嶺長城的冬季開放時間為7時,而日出時間約為7時30分,恰好可拍攝朝陽中的長城。
八達嶺長城分為南段和北段,重點遊北段。北段長城可遊8座敵樓,從入口起向上行,由北一樓起逐座向上登,不同高度可以看到不同的長城景觀,最高處是北八樓。雖然乘纜車可以從山下一直升上北七樓,省卻步行的艱辛,但是這樣便少看了一路上的風景,其實得不償失。攝影者更不應做這樣的傻事。
慕田峪長城
此處遊人相對較少,尤其在冬季,拍攝寧靜的長城無難度。慕田峪長城的敵樓比八達嶺長城更加密集,建築風格和樣式更加豐富,一般遊人登臨的敵樓有14座。纜車路線有兩條,一條由山下至正關樓(4號樓)附近,另一條路線至14號樓。
慕田峪長城8時才開放,為了比太陽更早到達長城,我找到一條秘道,隨時都可以登上城樓。秘道在慕田峪村後,走10分鐘,就可到達正關樓。由正關樓,向東可以登上大角樓,向西可一直到14號敵樓,一般人在此乘纜車下山。還可以繼續向西走陡然上升的城牆,經過約10座敵樓,就從海拔486米上升到1,039米,至最高處的牛角邊,那裡風光無限,蔚為壯觀。
